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4)
2023(2890)
2022(2488)
2021(2525)
2020(2076)
2019(4768)
2018(4589)
2017(7630)
2016(5217)
2015(6279)
2014(6685)
2013(5799)
2012(5568)
2011(4974)
2010(5309)
2009(4226)
2008(4416)
2007(4072)
2006(3486)
2005(3159)
作者
(14950)
(12354)
(12303)
(11799)
(7994)
(5905)
(5653)
(4927)
(4835)
(4738)
(4423)
(4371)
(4175)
(4117)
(4080)
(3964)
(3948)
(3784)
(3664)
(3658)
(3471)
(3194)
(3192)
(3023)
(2995)
(2984)
(2843)
(2803)
(2663)
(2640)
学科
(12831)
经济(12815)
管理(10664)
(8142)
教学(7355)
理论(7036)
(6967)
企业(6967)
方法(6233)
(5376)
数学(5021)
学法(4859)
教学法(4859)
数学方法(4779)
教育(4715)
中国(4416)
学理(4222)
学理论(4222)
学校(3775)
技术(3613)
(3290)
(3135)
业经(2894)
(2484)
(2393)
高等(2381)
农业(2257)
(2199)
财务(2189)
思想(2185)
机构
学院(74625)
大学(65775)
研究(24680)
管理(19539)
(18364)
技术(17859)
科学(17846)
经济(17693)
职业(17356)
理学(16469)
理学院(16148)
中国(15895)
(15595)
管理学(15377)
管理学院(15264)
(14037)
(13295)
技术学院(13251)
(13046)
(13043)
研究所(13018)
师范(12897)
职业技术(12684)
业大(11199)
教育(11081)
(10667)
农业(10623)
师范大学(10269)
中心(10266)
北京(9823)
基金
项目(46076)
研究(36826)
科学(34762)
基金(28296)
(25307)
国家(25032)
教育(22377)
(21343)
科学基金(20159)
编号(18314)
(18132)
社会(17524)
社会科(16347)
社会科学(16341)
成果(15275)
课题(15141)
基金项目(14676)
自然(13753)
(13521)
自然科(13434)
自然科学(13426)
自然科学基金(13162)
资助(12382)
重点(12031)
规划(10158)
项目编号(9885)
(9878)
(9802)
(9664)
(9579)
期刊
教育(25592)
(21130)
经济(21130)
中国(19240)
研究(18369)
学报(13510)
技术(12592)
职业(12423)
(11554)
科学(11415)
大学(9848)
学学(9036)
农业(8176)
技术教育(8127)
职业技术(8127)
职业技术教育(8127)
(7587)
管理(6879)
(6079)
论坛(6079)
(4543)
(4313)
职教(4243)
图书(4154)
业大(3992)
(3685)
金融(3685)
财经(3526)
农业大学(3230)
资源(3103)
共检索到108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菲  
文章从"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视角,立足于高职教学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并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了应用写作"文化性""职业性""技术性"等三种属性的内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谊萍  谢忠实  林明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琦琳  王江涛  
社会服务职能作为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之一,其理念和实践源于美国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已成为现代高职院校的一项基本使命。有效的社会服务将促进高职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詹先明  
高职院校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是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实现"就业导向"的保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关系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整合学科和社会资源,深化课程及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开展专门知识、技能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研、训等活动,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新  
内涵建设以注重质量、突出特色为价值追求,发展意图直接指向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化与提升。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只有理性地认识软实力与硬条件适配、外源压力与内生动力并重、传统传承与创新变革并举、成果显现与过程积累并行,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内涵建设的轨道。对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需"明定位"、"强特色",师资队伍需"提增量"、"优存量",专业建设需"抓品牌"、"成梯队",科研工作需"抓团队"、"重质量",人才培养需"重技能"、"强素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霞  
文章对提升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从教师素养、教材编写及教学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对应用文写作产生兴趣,并通过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最终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娟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却长期处于课程体系边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尴尬境地。聚焦"应用文写作"课程,分别从学校、教师、教材、学生四个层面分析教学的现状,以学校为例,提出可行性的举措,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参考的路径及对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豪  
"凡汉皆好,凡古必真"是近代学者为惠栋所塑造的学术形象,这一形象虽然在今天被普遍接受,然而并不能反映惠栋学术的全貌。"凡汉皆好,凡古必真"只是惠栋易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成立。在清人眼中,惠栋的学术形象以"信古通经,复兴汉学"为表征。到了近代,这一形象才逐渐由"博学尊闻,罕下己见"转变为"凡汉皆好,凡古必真"。科学主义与科学话语的流行是惠栋学术形象转变,并逐渐被边缘化的直接原因。但深究起来,惠栋"求古"与所谓科学的"求是"之间并不必然矛盾。在某些情况下,"求古"可能比"求是"更能合乎科学的精神,以此作为轻视惠学的依据,理由并不充分。与"求新"的取向相违背,这才是近代学人"误解"他的根本原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毕雪飞  
从中日竹文化关系、日本竹文化现状以及日本竹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考察和梳理,进而从竹之语源的角度揭示出日本竹文化的内涵特征。日本竹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竹文化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与中国竹文化相比,日本竹文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日本竹文化既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又展示了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竹子不仅在物质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琤颖  薛静  
优化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建立实践实习的校企合作有效机制等基本秩序是保证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入手,通过对现有高职课程体系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制造业数控维修专业为例,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法和保障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世平  乐乐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才成  袁洪志  丁敬敏  
课程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领域研究成果甚少,存在策略不明、路径不清、方法缺失等问题。贯通"两链",确保目标达成,决定课程诊改做什么,"8字螺旋"为基本单元、文化机制双引擎驱动、智能化"一平台"支撑诠释课程诊改怎么做,按照事前质量创造主体自设目标标准、事中依托平台数据即时预警纠偏、事后依据数据诊断现状三个基本原则,确立"目标标准-监测预警-诊断改进"作为课程诊改运行三个基本环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顺义   欧阳河   周悟  
高职课程适应性不仅要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角度进行“适应”与“被适应”的解释和关切,还需要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课程范式的内在需求层面进行更深刻的诠释和适切性调整,回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高职课程在建构范式、价值取向、高阶认知和情境学习等方面与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本主义价值旨趣、国家人才战略要求、未来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建议采取构建先进课程范式、有效衔接教育供求关系、科学识别学生学情、培养高阶认知技能、提升教师适应性专业知识和推行情境化课程改革等策略提升课程适应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润花  李珊珊  陈文娟  
推进"课程思政"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要从思想政治素养培育、道德品行素养培育、心理健康素养培育三方面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大学科类别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从着力加强课程设计、注重提升教师素养、倡导多元教学方法、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四方面科学实施"课程思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