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99)
2023(18306)
2022(15981)
2021(15119)
2020(12859)
2019(29673)
2018(29288)
2017(56919)
2016(31515)
2015(36104)
2014(36502)
2013(35340)
2012(32808)
2011(29487)
2010(29585)
2009(26918)
2008(26521)
2007(23549)
2006(20224)
2005(17742)
作者
(90016)
(75118)
(74578)
(71367)
(47811)
(36049)
(34278)
(29516)
(28520)
(27064)
(25471)
(25061)
(23719)
(23616)
(23335)
(23275)
(23170)
(22294)
(21545)
(21536)
(18727)
(18500)
(18334)
(17125)
(16916)
(16842)
(16737)
(16658)
(15242)
(15007)
学科
(120624)
经济(120493)
管理(89524)
(84742)
(69936)
企业(69936)
方法(59305)
数学(52170)
数学方法(51447)
(33774)
(32913)
中国(31414)
业经(26044)
(25754)
地方(24042)
(23418)
贸易(23412)
(22708)
理论(22408)
农业(22350)
(21729)
(21272)
财务(21184)
财务管理(21138)
企业财务(20013)
技术(19581)
(18793)
环境(18387)
(18168)
银行(18109)
机构
学院(447065)
大学(441374)
管理(173096)
(172356)
经济(168396)
理学(150211)
理学院(148525)
管理学(145619)
管理学院(144822)
研究(143472)
中国(105823)
(92938)
科学(90225)
(79912)
(73112)
(72140)
业大(67417)
中心(66761)
(66099)
研究所(65775)
财经(64336)
(60034)
师范(59443)
北京(58510)
(58449)
农业(57607)
(53670)
技术(52351)
(52132)
经济学(51345)
基金
项目(302602)
科学(236328)
研究(222873)
基金(215674)
(187076)
国家(185474)
科学基金(159296)
社会(135969)
社会科(128672)
社会科学(128639)
(120848)
基金项目(114193)
教育(106599)
自然(104922)
自然科(102448)
自然科学(102419)
(101169)
自然科学基金(100554)
编号(93781)
资助(90779)
成果(76288)
重点(67920)
(66959)
课题(65513)
(63957)
(62468)
科研(58192)
创新(58120)
大学(57604)
教育部(57375)
期刊
(182728)
经济(182728)
研究(126448)
中国(82515)
学报(70111)
(65435)
科学(62542)
(61479)
管理(60818)
教育(59894)
大学(53206)
学学(49835)
农业(45208)
技术(43249)
(37085)
金融(37085)
业经(31200)
财经(30765)
经济研究(29295)
(26277)
问题(23892)
图书(23162)
(23047)
技术经济(21041)
(20957)
统计(20726)
理论(20596)
科技(20401)
商业(19594)
职业(19308)
共检索到639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高彦  
半工半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常会遇到"半工"与"半读"在工作与学习时间、课程与岗位内容、学习与工作质量等方面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只有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分取得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主动与半工半读需求接轨,半工半读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实现学校、学生、用工单位的三方共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玲  
以武汉市7所高职院校和53家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和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推动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服务企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莹  
文章阐述了就业力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指出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存在的问题,如强化专业技能,弱化文化知识;学习动力不足,专业知识有待加强;忽视实践经历,难以提高实践能力;就业选择功利性,缺乏职业独立性;职业认知模糊,缺失探索精神。最后提出了完善学生就业力的具体对策,如完善制度,为提高学生就业力提供政策保障;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教学,拓宽第二课堂;完善毕业生职业品质教育,以优化人才培养途径,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水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春洁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内设立"艺术设计空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建立以核心技能为主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推行"专业技能+实际项目"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与工作、课堂与市场的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建国  
我国目前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带有明显的本科教育特征。与本科教育的"重叠性"使得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演化为本科教育的"压缩版",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优势难以发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只有回归本位,在办学理念、培养方式及师资建设上突出和强化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征,做到与中职和本科教育的合理对接,才能充分发挥高职应用型教育的办学优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甲奇  李燕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共识,但在职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课程的排序上,各个院校体现出较大的差异。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成果为例,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卫  
由于重工业、轻工业和服务业细分领域的多样化需求,艺术技术专业从实用美术迅速衍化出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相关专业。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生源扩招和社会需求精细化的冲击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与社会市场需求之间人才总量"供过于求"和高水平人才的"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提高电脑设计软件运用水平与丰富艺术设计经验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苑良宇著写的《现代艺术设计与教育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了艺术设计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设计美学基本知识;第五章总结了我国艺术设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珊珊  
提升中国设计类产品创新性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培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从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途径,以项目实践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以跨界整合养成学生创造性方法,以智慧学习环境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使学生养成了创造性行为习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克泉  彭泽立  李洁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围绕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类型特征,构建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工作室教学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廷强  
文章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视角,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职业素质等为目的。具体体现为探索建立在大平台下细化专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加强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践;根据就业需求,改革学业就业双赢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贤培  
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术基础薄弱,色彩训练课时较少等特点,提出在色彩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设计色彩中的色彩归纳法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意识以及色彩主观表现能力。这一举措取得显著效果,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入设计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松江  
近几年,伴随艺考热的升温和降温,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形势也不稳定,面对设计行业供需双方出现的过剩与稀缺的矛盾现状,很多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走出校门感到难以应对。本文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现状,从择业心态、系统指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代锋  范微微  
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存在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堂教学相对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原因在于学科体系发展不成熟、师资队伍水平偏低、学生理论学习意识薄弱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因此,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育教学等对于我国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斌  陈琳琳  
从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应具备的艺术素养入手,以平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形式为切入点,分析和报告了艺术素养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继而采用成因综合分析法对缺失现象的成因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研究,并以严谨的态度提出了观点和想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伟  陈扣洋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建设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本文以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以课程建设为线索,分析了室内设计专业定位、岗位设置和职业特征,探讨了"职业能力递进"的内涵和人才培养的渐进发展模式,提出了构建"职业能力递进"的"单元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