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6)
- 2023(5695)
- 2022(4754)
- 2021(4786)
- 2020(4046)
- 2019(9701)
- 2018(9731)
- 2017(17660)
- 2016(10550)
- 2015(12456)
- 2014(13022)
- 2013(11929)
- 2012(10679)
- 2011(9549)
- 2010(9973)
- 2009(8516)
- 2008(8357)
- 2007(7578)
- 2006(6606)
- 2005(5935)
- 学科
- 济(34270)
- 经济(34239)
- 管理(26404)
- 业(23078)
- 企(19606)
- 企业(19606)
- 方法(18031)
- 数学(15997)
- 数学方法(15439)
- 理论(11478)
- 中国(10604)
- 教学(10596)
- 农(9844)
- 教育(8889)
- 业经(7538)
- 财(7341)
- 学法(7083)
- 教学法(7083)
- 学(6932)
- 技术(6718)
- 地方(6381)
- 农业(6272)
- 制(6193)
- 学理(6043)
- 学理论(6043)
- 贸(5531)
- 贸易(5523)
- 和(5405)
- 易(5344)
- 学校(5028)
- 机构
- 学院(139771)
- 大学(130210)
- 管理(48698)
- 济(44144)
- 经济(42747)
- 理学(41122)
- 理学院(40654)
- 研究(40103)
- 管理学(39290)
- 管理学院(39059)
- 中国(29694)
- 京(28353)
- 科学(26120)
- 技术(25154)
- 职业(23916)
- 江(23749)
- 财(21363)
- 所(20768)
- 农(20495)
- 范(20142)
- 师范(19930)
- 业大(19772)
- 州(19618)
- 中心(18923)
- 研究所(18448)
- 北京(18019)
- 技术学院(17705)
- 职业技术(17165)
- 财经(16424)
- 农业(15852)
- 基金
- 项目(86605)
- 研究(68658)
- 科学(66294)
- 基金(55737)
- 家(47349)
- 国家(46888)
- 科学基金(40257)
- 省(39400)
- 教育(38016)
- 社会(36741)
- 社会科(34536)
- 社会科学(34526)
- 编号(33152)
- 划(31658)
- 基金项目(28499)
- 成果(26829)
- 自然(26455)
- 自然科(25889)
- 自然科学(25886)
- 自然科学基金(25351)
- 资助(25224)
- 课题(25074)
- 年(21811)
- 重点(20445)
- 项目编号(19128)
- 创(18533)
- 规划(18236)
- 发(18224)
- 部(17920)
- 性(17089)
共检索到213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荣辉 吕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毕业学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而形成着眼学校特色培育、适合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学校发展所需,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于"能力标准、模块课程、工学交替、职场鉴定"的"四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解决了人才规格与行业要求不适应等问题,获得了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紫婷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推进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学生、企业、院校的桥梁,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学生 企业 实验实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和生 任谦 何晨阳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企业的学习与学校的学习交叉交替进行,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本文在简述"四化"特征的工学结合模式、"1223"结构的工学结合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办学平台、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三平台"的实施模式途径,并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中职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际,阐述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抓住契机,积极进行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改革,通过重新构建校企融合的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真正将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普及。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不是单一的资源建设投入,而是综合性、多样性、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结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丽丽
工学结合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高职院校由于实习单位点多面广、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增加了实习成本和风险,这一直是困扰开展工学结合的难题。文章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财经院校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娜
高职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端祥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从高职院校自身的角度,特别是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为例,来探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晓梅
本文结合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对家政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所进行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课堂教学——实践实训——带薪实习循环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 家政服务 职业技能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工学结合 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夏君
作为浙江省惟一的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学院本着立足产业、依托行业、联手企业、贴近岗位、创新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的思路,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建设类实用人才。本文介绍了学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其产生的多元效应。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