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1)
2023(10851)
2022(8695)
2021(8042)
2020(6489)
2019(15119)
2018(14596)
2017(26604)
2016(14849)
2015(16863)
2014(16958)
2013(15509)
2012(13666)
2011(12202)
2010(13045)
2009(11839)
2008(10676)
2007(9303)
2006(8450)
2005(7776)
作者
(38292)
(31540)
(31321)
(30350)
(19929)
(14946)
(14306)
(12168)
(11979)
(11315)
(10811)
(10797)
(10147)
(10036)
(9921)
(9811)
(9259)
(9195)
(9158)
(9002)
(8150)
(7782)
(7688)
(7267)
(7247)
(7183)
(7113)
(7055)
(6514)
(6238)
学科
(52212)
经济(52161)
管理(38188)
(36212)
(30826)
企业(30826)
中国(26106)
(25969)
金融(25967)
(23500)
银行(23489)
方法(23434)
(22822)
数学(21328)
数学方法(20743)
(15550)
(15112)
(14728)
理论(14023)
业经(13655)
地方(12493)
教学(11437)
中国金融(11085)
(10433)
教育(10323)
农业(10044)
(9631)
财务(9589)
财务管理(9571)
企业财务(9179)
机构
学院(193743)
大学(184901)
(74428)
经济(72604)
管理(69200)
研究(61728)
理学(58978)
理学院(58395)
管理学(56926)
管理学院(56594)
中国(52383)
(38805)
(37730)
科学(35053)
(30375)
中心(30196)
(29813)
财经(28914)
技术(27728)
(27134)
研究所(26793)
(26696)
师范(26438)
(26260)
职业(25981)
(25204)
北京(24951)
业大(24818)
经济学(23642)
(22755)
基金
项目(125681)
研究(99561)
科学(98836)
基金(86199)
(73402)
国家(72715)
科学基金(63112)
社会(60180)
社会科(57056)
社会科学(57041)
(53454)
教育(51424)
基金项目(43828)
编号(43750)
(43674)
自然(38194)
自然科(37390)
自然科学(37384)
自然科学基金(36669)
资助(36446)
成果(35630)
课题(32942)
重点(29568)
(28062)
(27815)
(27616)
(27174)
项目编号(26155)
规划(25527)
创新(25495)
期刊
(80327)
经济(80327)
研究(60519)
中国(49530)
教育(42241)
(32519)
金融(32519)
(29169)
管理(27594)
(24971)
学报(24944)
技术(23970)
科学(22993)
大学(20667)
学学(18930)
职业(16948)
农业(16273)
财经(14432)
经济研究(13656)
业经(13088)
(12460)
统计(11017)
技术教育(10969)
职业技术(10969)
职业技术教育(10969)
(10109)
论坛(10109)
(10083)
问题(9492)
(9060)
共检索到30266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薛勇  
依据学生就业质量的质量标准来评价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为社会服务。以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导向,建立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绩效评价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过程中,社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职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关系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战略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建如  吴红斌  
基于2016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调查"数据,围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方式变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实践教学和综合实习等方面,在课程设置的应用实践性、教学行为的学以致用型、实践教学的资源充分性和实习考评上表现明显。转型试点院校与非转型试点院校在学生能力素质增值上存在显著差异,转型试点院校整体表现较好,但在就业状况上相对较弱,尤其是就业对口程度和就业起薪与老本科院校还存在明显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教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健  陈建军  
创业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只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通过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然逻辑是指模式自身建构的规律和要求,包括以下五方面规范: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内涵多元的建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与超越的产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特色与多元的存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与科学完备的定义相吻合。模式建构的"五化"发展趋势为:整合化、本土化、创新化、实用化和多元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星海  吴一丹  
高职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引擎和保障,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文章在概述高职发展历史和人才培养制度与模式界定的基础上,从古代职教遗产、近代高职起源、高职发展与衰退、高职复苏与加速、高职跨越发展、高职特色科学发展六个阶段系统梳理了高职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历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投入,包括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资源投入等;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三方面决定,其中,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量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怡  
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是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较为欠缺、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和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应立足社会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与应用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慧   池涌   葛富林   主洪国  
针对西部山区高职院校基础薄弱、企业资源不足、产业适应乏力三大瓶颈,通过东西部协作跨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实践,构建跨区域“一企一策”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毕节职院+广东多校+广东多企”的东西协作协同育人机制,借力东部产教力量提升服务产业适应性、助推“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产业互补等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一条西部山区高职院校借力东西协作服务产业、带动就业、巩固脱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丰富产教融合、均衡发展理论内涵,获得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永铿  
一、理论诠释:新模式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三方联动,双证融合"是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方联动是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慧  
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职业技能竞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结合会计技能竞赛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多方入手,实现"课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文根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对"三融合"模式的内涵与成效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模式是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特征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宁然  
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有机衔接模式是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的探索与改革。以浙江为例,梳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源流与内涵演进,以技术哲学视域下的技术生存、技术知识与技术进步三个维度审视有机衔接模式的生成逻辑。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课程结构设计、师资协作共研、监控机制建立四个方面为行动路向,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区域产业结构、整合区域人才资源、契合区域动态均衡的有机衔接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中国教育报刊登记者唐景莉、实习生温小乐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尧学司长的采访文章,提出了高校新的“质量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改革的结构和基本原则等是改革的基本依据。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可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可遵循的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晓中  
走向"社会中心"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又存在或然性因素。现代高等教育的"社会中心"是一个"中心面"的概念,由此决定了高校必须分层定位和分类发展。高校分层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如何处理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解决人才培养的"粗放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细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发挥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引领功能,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的重要议题。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