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3)
2023(5099)
2022(4440)
2021(4108)
2020(3492)
2019(7698)
2018(7463)
2017(13868)
2016(8172)
2015(9632)
2014(9969)
2013(9183)
2012(8343)
2011(7432)
2010(7626)
2009(6855)
2008(6753)
2007(6276)
2006(5508)
2005(5146)
作者
(21264)
(17798)
(17629)
(16958)
(11213)
(8395)
(8097)
(6785)
(6652)
(6571)
(6015)
(5978)
(5786)
(5708)
(5649)
(5457)
(5393)
(5258)
(5256)
(5049)
(4673)
(4319)
(4280)
(4201)
(4161)
(4073)
(3974)
(3921)
(3612)
(3462)
学科
管理(29140)
(24520)
经济(24455)
(23065)
(20881)
企业(20881)
(11384)
(10999)
方法(8650)
中国(8367)
(8016)
业经(7131)
数学(6949)
体制(6883)
数学方法(6866)
理论(6858)
(6730)
财务(6714)
财务管理(6694)
(6651)
企业财务(6348)
技术(6159)
(5933)
银行(5928)
(5643)
教学(5557)
(5422)
金融(5419)
(5233)
环境(5104)
机构
学院(114441)
大学(105063)
(42426)
经济(41378)
管理(39286)
研究(34199)
理学(32965)
理学院(32631)
管理学(32130)
管理学院(31927)
中国(25795)
(24627)
(21837)
职业(19311)
(19013)
技术(18883)
科学(18606)
财经(18367)
(16475)
(16427)
中心(15700)
(15071)
研究所(14357)
技术学院(14122)
(14074)
职业技术(13922)
(13732)
师范(13607)
业大(13405)
北京(13387)
基金
项目(70992)
研究(58796)
科学(56511)
基金(48684)
(40543)
国家(40144)
社会(35576)
科学基金(35187)
社会科(33579)
社会科学(33572)
教育(30861)
(30847)
编号(26986)
基金项目(25452)
(24796)
成果(22463)
自然(20657)
课题(20345)
(20318)
自然科(20152)
自然科学(20147)
自然科学基金(19780)
资助(19425)
(17535)
重点(16737)
(16170)
(16103)
项目编号(15978)
(15790)
规划(15224)
期刊
(50067)
经济(50067)
研究(33668)
中国(28997)
教育(23309)
(21491)
管理(16059)
技术(14283)
学报(13584)
(13458)
科学(12586)
职业(12310)
大学(11219)
(10935)
金融(10935)
学学(10451)
财经(9676)
农业(8565)
(8287)
技术教育(8003)
职业技术(8003)
职业技术教育(8003)
业经(7726)
经济研究(7445)
(7279)
论坛(7279)
问题(6311)
财会(5969)
会计(5384)
理论(5021)
共检索到175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冬妮  
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构建应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选聘的导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导师的职责是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就业指导、思想教导、生活引导和心理疏导。建立导师制应制定条例,搞好宣传,还要建立考评和激励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娟  芦峰  
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某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生导师制的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对导师制态度不积极和师生见面时间不协调是制约导师制实施的最重要因素;过高的师生比和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是影响导师制实施的根本原因。改进新生导师制应从解决师生比、提高导师素质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入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玉娟  郭君  
"德育导师制"是近年来德育工作者探索和实践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德育导师制"是一种遵从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和教育规律,通过教师与学生结成相对稳定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德育教育个别化教育模式,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政治修养、学习生活、职业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个别辅导的人才培养制度。新形势下,探讨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德育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及有效途径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严瑜筱  
高素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保证。通过分析"双导师制"建设存在的必要性和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建设"双导师制"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婷  
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育人模式,是在新形势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探索实践。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学院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对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泓  
本文从导师制的起源开始,阐述了导师制的内容以及导师制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实施导师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钢清  
由于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匮乏,导师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遇到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有:导师职责定位不明,导师队伍素质偏低,师资结构不尽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导师积极性易受挫等。为此,必须明确导师工作职责,提升导师的工作执行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的指导和服务能力;拓展导师来源渠道,提高导师的配备比率;健全导师考评机制,提高导师的工作实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新科  王斌  
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阶段性角色转换特点基础上,从专业导师的引导功能入手,通过设计实践任务,以学生拟从事岗位专业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重点,通过分析给出模式内涵,构建了一种全新的"PFPT"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途径,进一步解析了该模式实施中的需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华明  李莉  
推行和完善导师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必须依托项目实训,坚持任务驱动。在实行导师制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处理好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导学与学生自立自强、奉献与激励并举等方面的关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才晓茹  
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导师制"("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建立"辅导员+成长导师制"的迫切性、必要性及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南中  张伟  
在高职教育经过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内涵建设时期,导师制因为在弥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过程的"能力盲区"、体现个性化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和有利于形成高职教育教师成长方面的功能性而受到重视。但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生师比、认同度和对导师制本身内涵与外延不够清晰的困境,需要形成组织共识,加强制度建设和研究指导模式,形成科学的激励与评价体系来促进导师制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兴甫  
推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是贯彻落实国家"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主动试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有利于师范生、教师的发展、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探索实施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教学名师驻校工作室模式"和"C-G-S"校际导师合作模式,首先,在制度建设层面应尽快建立政府统筹规划的教师人才市场机制、正式确立基于公益的专业属性、建立健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完善的双导师制度;其次,在条件支撑层面需营造全民关心支持的共识、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构筑稳固而和谐的师师、师生关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子强  
以涉海类高职院校的特点为出发点,剖析现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高职生"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导"与"学"的关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并对导师的职责、聘任、激励与考核等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润贤  张新科  王斌  
从宏观上分析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了"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三个"1"为时间阶段,以专兼职双重专业导师的"导学、导能、导业"为引导功能,以"十个一"为实践任务,以培养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该模式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四方互赢前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润贤  张新科  王斌  
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实施方案。该模式以三个"1"为时间阶段,以专兼职双重专业导师的"导学、导能、导业"为引导功能,以"十个一"为实践任务,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