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1)
2023(7526)
2022(6532)
2021(6162)
2020(5259)
2019(12067)
2018(12000)
2017(22221)
2016(13179)
2015(15402)
2014(16148)
2013(14676)
2012(13402)
2011(12016)
2010(12561)
2009(11415)
2008(11238)
2007(10398)
2006(9073)
2005(8398)
作者
(35238)
(29320)
(29191)
(27947)
(18644)
(14012)
(13551)
(11264)
(11194)
(11049)
(10053)
(9901)
(9674)
(9398)
(9211)
(9023)
(8935)
(8656)
(8540)
(8408)
(7597)
(7197)
(7137)
(6896)
(6835)
(6746)
(6559)
(6551)
(5973)
(5782)
学科
(45141)
经济(45060)
管理(42247)
(34730)
(31089)
企业(31089)
方法(21315)
数学(18687)
数学方法(18229)
(15030)
(14001)
中国(12643)
理论(11569)
(10781)
业经(10458)
教育(9780)
(9673)
(9500)
财务(9462)
财务管理(9428)
教学(9336)
技术(9041)
企业财务(8910)
(8413)
(8254)
银行(8245)
体制(7957)
(7805)
(7469)
金融(7466)
机构
学院(182820)
大学(175104)
(66125)
经济(64399)
管理(64394)
理学(54664)
理学院(54011)
研究(53925)
管理学(52525)
管理学院(52195)
中国(40878)
(37008)
(35443)
科学(32168)
(30297)
财经(26967)
(26864)
技术(26224)
中心(25371)
(24855)
师范(24628)
(24543)
职业(24479)
(24172)
(23991)
研究所(23535)
业大(23460)
北京(23255)
经济学(20460)
财经大学(19680)
基金
项目(113203)
研究(89658)
科学(89429)
基金(78065)
(65684)
国家(65052)
科学基金(56726)
社会(53532)
社会科(50460)
社会科学(50451)
(48373)
教育(47499)
编号(40233)
基金项目(40135)
(39426)
自然(35573)
自然科(34772)
自然科学(34768)
成果(34130)
自然科学基金(34099)
资助(33281)
课题(30275)
重点(26402)
(26193)
(25782)
(25325)
(24502)
项目编号(24212)
(23930)
大学(23476)
期刊
(77038)
经济(77038)
研究(54527)
中国(44891)
教育(38995)
(30414)
管理(25981)
学报(24476)
(22156)
科学(21833)
技术(21738)
大学(19681)
学学(17760)
(15946)
金融(15946)
职业(15849)
农业(14484)
财经(13925)
业经(12164)
(11932)
经济研究(11504)
(9925)
论坛(9925)
技术教育(9711)
职业技术(9711)
职业技术教育(9711)
问题(9678)
图书(9319)
统计(9160)
财会(8877)
共检索到280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彦  
德育学分制有助于检验素质教育实施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德育学分制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型德育学分制提出"以学生为主,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在德育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主观上提升了高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客观上扩大了高职学生的参与选择面。方案设计实施网络化德育管理平台,充分考虑高职学生成长现状,创新了评价指标,能够促进高职德育工作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晓江  翟轰  赵居礼  王津  张彬  
文章在总结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为了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双证书"制及与中职、高中的较好衔接,提出了高职院校在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管理层面要做的工作和系级操作层面的具体举措。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献伟  李怀珍  陈勇  
通过试行德育学分制,把对学生的教育内容进行量化评定,构建了一套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网络操作平台,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与评价方式,变包办为自选、变单向为多项,凸显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自主接受德育教育内容,达到德育目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金秀  范笑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宏  
德育课程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作为20世纪人类文明的最伟大觉悟之一——生态觉悟,为教育工作者从生态学的视角提供了一条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困境的全新思路。基于此,文章对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进行生态化,探索研究德育课程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德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作斌  
素质学分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素质评价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素质学分制的基本内容包括素质测评、素质学分两个方面。实现由学分制向素质学分制的根本转变,是大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发展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永昌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当如何认清德育工作的核心、把握德育工作着力点、找准德育工作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和举措,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必须回答好的问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创建的基本缘起主要是基于高职院校部分大学生的三观模糊、认知不清和存在道德认同与社会实践脱节等内源性问题,以及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突显的在育人理念、制度、方法、路径、举措等外塑性问题,基于问题意识和建构主义的视角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机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即从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以德为先理念放到核心位置加以高度重视,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融入度,科学构建德育工作评价体系,系统化创设德育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岳阳师范学院课题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鸿  
学分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淮南联合大学从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实践基础、学分管理与措施、学分认定与置换和现实成效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既实现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创新,又指明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巧娣  
伴随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成人高等教育理应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更多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学分制具有一系列优点,包括更加重视人本理念、因材施教、有助于促进校际间合作等,因此学分制的推行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虽然目前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推行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但依然面临着管理机制缺失、课程体系单一、硬件资源不足、师资队伍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充分借鉴美英高校在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推行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强化教学硬件资源建设力度,加快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月娇  
创新学分制是学分制改革的新视角,是探索学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高校纷纷实施创新学分制,撬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网上调研、实地走访等发现,目前高校在开展创新学分制的过程中面临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组织保障等重重困境。为推动学分制的深入实施,结合高校现实条件,可以从完善教学体制、健全管理体制、优化师资队伍以及营建创新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学分制的推进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治  
依据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学分制解决现存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实施学分制的主要作用,设计了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学分制核心制度体系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施伟萍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学校实施了德育学分制,通过在德育学分制中设立基本分、奖励分、附加分等举措,取得了德育评价清晰明确、德育学分制考核形成体系、德育以人为本、完善制度育人机制等实践价值,并有助于学生道德成长由被动变主动,改变了学校德育整体面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