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1)
- 2023(7101)
- 2022(5645)
- 2021(5461)
- 2020(4096)
- 2019(9065)
- 2018(8511)
- 2017(15113)
- 2016(9196)
- 2015(10757)
- 2014(11158)
- 2013(9555)
- 2012(8673)
- 2011(7846)
- 2010(8001)
- 2009(6737)
- 2008(6339)
- 2007(6068)
- 2006(5241)
- 2005(4590)
- 学科
- 济(22936)
- 经济(22899)
- 管理(22715)
- 业(16850)
- 企(14102)
- 企业(14102)
- 中国(10511)
- 农(9784)
- 教育(9198)
- 制(8749)
- 理论(8706)
- 教学(8118)
- 体(7985)
- 业经(7508)
- 财(7297)
- 学(6766)
- 地方(6043)
- 农业(5981)
- 方法(5873)
- 体制(5372)
- 银(5332)
- 学法(5319)
- 教学法(5319)
- 银行(5313)
- 学校(5297)
- 行(5154)
- 技术(5045)
- 融(4989)
- 金融(4982)
- 工作(4875)
- 机构
- 学院(117945)
- 大学(107134)
- 研究(39846)
- 管理(35590)
- 济(34367)
- 经济(33179)
- 理学(29719)
- 理学院(29299)
- 管理学(28473)
- 管理学院(28273)
- 中国(28175)
- 科学(25309)
- 京(23532)
- 技术(22813)
- 职业(21781)
- 农(20400)
- 江(20155)
- 所(19980)
- 财(19299)
- 范(18611)
- 师范(18385)
- 研究所(18131)
- 中心(18110)
- 业大(16891)
- 州(16445)
- 技术学院(16271)
- 农业(15793)
- 职业技术(15602)
- 院(15597)
- 教育(15259)
- 基金
- 项目(77111)
- 研究(64920)
- 科学(59251)
- 基金(48556)
- 家(42084)
- 国家(41535)
- 社会(36326)
- 省(35134)
- 教育(34518)
- 科学基金(34183)
- 社会科(33862)
- 社会科学(33851)
- 编号(31096)
- 划(28909)
- 成果(27077)
- 课题(24709)
- 基金项目(24630)
- 年(21856)
- 自然(19153)
- 自然科(18650)
- 重点(18645)
- 自然科学(18640)
- 资助(18576)
- 项目编号(18403)
- 自然科学基金(18255)
- 发(17507)
- 性(17467)
- 规划(17072)
- 创(16840)
- 部(15962)
共检索到183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文章从人才成长、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三个视角分析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构建需求,并从逻辑起点、主要目标、作用机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的构建逻辑。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认同共同愿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实习内容、巩固育人共同体、加强政府治理、拓展实习结果应用等推进路径,以期构建基于高职生发展的实习治理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际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发展 实习治理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南中 周蜜 张容
乡村非学历教育的发展,需要以"人力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定向,通过充盈和落实学习型社会、构筑人力资本增值阵地和乡村积极学习文化塑造等方式发挥价值。乡村非学历教育体系构建的起点是围绕乡村人才发展需求构建完整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主要目标是推动乡村建设人才持续性和一致性发展,其机理是通过非学历教育改变乡村学习场域,完成基础改造,通过政府主导、涉农校企主体、群团和社会力量参与的运行机制支持非学历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基于此,需要通过共建愿景整合多元主体实现协同参与,搭建非学历教育发展所需的在线学习和实体学习平台,形成引领乡村全面发展的非学历教育内容体系,实施线上为主的多元混合学习模式,强化供需对接的供给关系,拓展非学历教育成果的应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东颖
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产生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生发逻辑既体现出明确的任务性特征,又体现出强大的内需性。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主要围绕强化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强化劳动教育功能保障,在劳动教育中突出职教价值导向等方面,全面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 生发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超 堵文静 钱江涵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影响深远,不可替代,其多元、跨界、开放等鲜明特征倒逼学校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要从“单治”向“共治”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化、从“经验”向“科学”的转换,深刻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要从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内容与选择、“双高计划”引领下的特色与创新、类型层次视域下的实然与必然等维度,深入理解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意蕴;要从治理理念价值重塑、治理形态一体协同、治理效能内外评价、治理方式数字转型、治理制度基础支撑五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进行“五位一体”的逻辑构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治理体系 教育现代化 类型教育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冉从敬 马丽娜 张莉
图书馆制度体系是“中国之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从系统的整体涌现性角度基于制度绩效形成治理体系,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图书馆制度体系不是单个制度的简单叠加,而是由“制度构建—制度权威—制度执行—制度自信”四个环节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体系。为推进我国图书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馆全球地位及话语权,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导向路径、蕴含“中国智慧”的实践路径、映射“中国方案”的行动框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鑑民
突出人力资源的开发功能、淡化技能型人才精英的传统培养思维、提升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联程度、充分遵循由"守成教育"、"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趋势的原则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面对社会转型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时代,寻求增强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本文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和手段,分析高职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体系构建、深化路径等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宝明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中产教融合文化制度、产教资源统筹发展制度、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制度、产教融合中企业主体制度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度五个次制度体系的功能定位,既勾勒出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框架,同时还凸显了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建立健全伦理道德建设、强化制度创新的实效性、增强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以及提升利益相关方的治理水平,是新时代优化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琳佳 宋志平
产教融合共同体能够有效促进政行企校协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构建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需要、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落实高职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载体。针对当前构建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面临的主体因素阻碍、运行机制不完善、治理体系滞后、组织文化融合困难等现实难点,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是:强化主体建设,推动共同体参与主体同向同行;重视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优化共同体生态,多主体联合搭建共同体有效治理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包容开放的共同体组织文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挺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既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也是建立在类型教育和提质培优的定位和目标之上。实现新旧治理体系的整合转换是高职院校作为类型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唯有在历史、现实的解构中,把握治理体系跨界性的逻辑方向,科学重构决策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才能以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支撑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类型层次 治理体系 跨界重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昕 高鸿
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具有产业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其发展亦遵循产业与教育的双重逻辑,是区域产业集聚与创新需求的外驱力与职业教育自身变革的内驱力共同推动的结果。创新性地推动产业学院发展,应着力于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推进产业学院融入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学院功能与特色;基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学院成为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乐传永 于莎
以集体行动理论作为分析视角,结合公共治理的内核,可以构建"选择性激励——制度规范——共赢善治"的高校继续教育治理实践逻辑。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实践逻辑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发展路向。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要遵循治理主体结构的合理化、信息公开的常态化、运行制度的完善化、治理目标的明确化这一路径,为高校继续教育治理发展指明行动方向。
关键词:
高校继续教育 治理 实践逻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昌振
新时代赋予财会监督全新定位,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统计等监督一起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阐述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深入探讨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逻辑、财会监督体系可能包含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制度设计等层面明确了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路径。基于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适合国家治理需要的财会监督体系,对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监督效能、提升监督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财会监督 国家监督 监督效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礼龙 陈新文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动力,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表现在高职院校治理改革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以人为本治理改革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具有教育理论的逻辑;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教育历史的逻辑;还是一种为政尺度,具有教育实践的逻辑。高职院校以人为本治理改革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坚持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是关键;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是本质;坚持人才为基、文化引领是动力;坚持科学评价、发展第一是技术路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董玉峰 陈俊兴 杜崇东
数字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为深入推进金融普惠和贫困减缓提供了新思路。数字普惠金融借助金融科技优势可突破传统金融扶贫的现实难点,在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基础上,有效破解金融扶贫的双重目标矛盾,将更多贫弱群体纳入精准画像目标,有效提升贫困及偏远地区的金融可获得性。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形成必须与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相联结,运用数字技术将普惠金融资源有效嵌入地方特色产业链条,进而构建基于市场化机制的数字产业链金融减贫模式,促使参与金融扶贫的主体从分散单体向链式团体转变,从而提升金融扶贫风险的可控性。为保障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模式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贫优势,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要加强贫困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贫困地区数字金融服务环境,强化贫困户的数字金融能力建设,夯实数字普惠金融扶贫产业基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现行国际经济体系已经出现诸多不适应性,亟待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的引领理念、以"开放"为基本导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为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指明了方向,必将在引领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时代价值。适应国际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是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的基本理论逻辑。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需要有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其具体实现路径是走"和平稳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包容联动"的开放发展之路。实践中,中国表现出了大国担当和责任,已经走在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的实践道路上,并仍将不遗余力地为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