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6)
2023(4049)
2022(3275)
2021(3319)
2020(2437)
2019(5462)
2018(4873)
2017(8347)
2016(5500)
2015(6651)
2014(6768)
2013(5608)
2012(4955)
2011(4350)
2010(4363)
2009(3364)
2008(2921)
2007(2682)
2006(2347)
2005(2070)
作者
(11847)
(9813)
(9564)
(9499)
(6046)
(4676)
(4490)
(3755)
(3724)
(3711)
(3313)
(3217)
(3195)
(3065)
(3028)
(3003)
(2944)
(2890)
(2792)
(2763)
(2502)
(2474)
(2422)
(2372)
(2282)
(2281)
(2199)
(2189)
(2113)
(2075)
学科
(10909)
经济(10891)
管理(9797)
(8537)
教学(7775)
教育(7366)
(6595)
理论(6320)
中国(5807)
(5504)
企业(5504)
学法(5467)
教学法(5467)
农业(4894)
学理(4657)
学理论(4657)
学校(4458)
业经(3875)
政治(3843)
思想(3814)
思想政治(3734)
政治教育(3734)
治教(3734)
德育(3702)
技术(3401)
地方(2947)
(2821)
贸易(2819)
(2796)
(2783)
机构
学院(66868)
大学(54870)
职业(18759)
研究(18268)
管理(17201)
(16997)
经济(16358)
技术(16274)
理学(14634)
理学院(14363)
管理学(13812)
管理学院(13699)
职业技术(13569)
技术学院(13310)
(12438)
师范(12360)
中国(11592)
(11449)
教育(11423)
(11244)
科学(11129)
(9820)
师范大学(9291)
(8584)
中心(8507)
(8440)
(8365)
业大(7713)
研究所(7575)
北京(7129)
基金
项目(42203)
研究(40612)
科学(32697)
教育(24754)
基金(24156)
编号(21670)
(21506)
社会(21240)
社会科(19729)
社会科学(19724)
(19354)
国家(18996)
成果(17949)
课题(17488)
(16906)
(16633)
科学基金(16244)
基金项目(12399)
规划(12053)
项目编号(12005)
(11482)
(11476)
重点(10578)
(10359)
研究成果(10022)
年度(9989)
(9919)
(9892)
阶段(9859)
(9835)
期刊
教育(30962)
(21425)
经济(21425)
中国(20654)
研究(18526)
职业(14311)
技术(11290)
(9522)
技术教育(8574)
职业技术(8574)
职业技术教育(8574)
学报(7261)
农业(6506)
大学(6362)
科学(6323)
(6138)
(5782)
论坛(5782)
管理(5754)
学学(5509)
业经(5054)
(4631)
金融(4631)
成人(4501)
成人教育(4501)
职教(4384)
高等(3663)
经济研究(3163)
财经(3135)
(3086)
共检索到97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火波  
高职院校培育的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在客观上要求高职学生对自身专业有着准确的定位、认知以及较高的认同度。提升专业认同,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加强高职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和信心。这对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还面临着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多层面的困境。为了有效突破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困境,促进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优化专业引导工作,完善专业培育工作,重视就业指导教育;高职学生需要科学认知报考专业,合理规划学习生活,养成积极专业心态;社会需要提升专业认知程度,提供平等就业机会,提高部分专业从业人员的待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硕硕   江春华   宋子齐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适应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学习平台和组织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视角和范式。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个视角建构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体系的要素,并从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困扰、共生模式失调、共生界面阻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未来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共生路径为:提高共生单元的合作效能;营造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深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创新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梅  王瑛  周正柱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如学校规划意识不强导致产教融合进展缓慢、学校与企业利益分歧严重削弱了行业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体制和发展基础制约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发挥等。造成这种困境有外部的政策条件原因,也有学校自身制度设计及管理机制的原因。要想突破产教融合的发展瓶颈,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应树立"大平台"理念,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平台建设;通过制度设计,探索组织体制新模式;完善管理机制,使二级学院成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主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考核激励对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导向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吴访升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在解决多元共治、权力共享、约束制衡等方面存在五重困境,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困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困境、二级管理的落实困境、治理过程的透明化困境、治理文化的熔铸困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困境。破解这些治理困境,亟须全方位推进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建立由"五位一体"内部治理结构、"一章八制"制度体系、"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化"内部控制体系、"数据化"治理平台构成的内部治理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菲尹   何志伟   浦琳琳   罗莹  
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引进博士教师必然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本研究选取X、Y、Z三所高职院校作为案例,进行扎根研究后发现:高职院校博士教师引进的困境主要源于博士生和人才管理者的认知偏差,重要他人产生的正影响和负影响,引进政策的工具取向和目的取向,博士群体和高职教育社会形象的刻板化。基于以上困境,从国家、学校、个体三方面提出了突破路径:一是建立“自塑”与“他塑”结合的传播模式,提升高职教育社会形象;二是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引进政策,实现政策供给与博士教师需求的匹配;三是各主体参加精准式培养培训,深化对高职院校博士教师规律的认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凤山   姜伟强   徐知萌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职院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科技成果转化实力不足、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评价激励机制不够科学、转化渠道不够通畅、缺乏资金支持等现实问题。基于此,需要高职院校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课程整合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门类归并、内容统整、教法革新的系统集成和重构的过程。当下高职课程整合面临课程观念陈旧,整合能力欠缺,内容整合难产,教材整合滞后等诸多困境;但我们没有理由拒斥整合,因为整合是具有多元价值和正能量的事物,即课程整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课程整合是内涵发展的根本,课程整合是特色建构的抓手,课程整合是教育创新的纽带,课程整合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课程整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课程整合困境突破、价值赋予的路径是,培养课程整合的意识与思维,提升课程整合的方法与能力,实现课程整合教材的突破与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海霞  
近年来,许多高校的美育工作都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同时处在发展初期的美育教学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从高校美育观念的狭隘理解、不规范的美育教学方法、高校美育师资匮乏、学科建设滞后四个方面对高校美育的现状以及现实困境进行阐述,并从高校美育师资匮乏、政策落实困难、对美育教学的认识偏差三方面对造成美育现实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相关部门与高校合力推进美学发展、完善美育教学体系、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高校美育、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美育创新模式四个角度提出了突破美育现实困境的新路径和新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殿廷  刘宏红  赵西君  王欣  
设立国家公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目前面临诸多困境,急需寻求突破路径。要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国家公园法》,并将风景名胜区纳入自然保护地建设体系;捋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权利关系,采取“园长+片长”的方式确保每个公园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在保护好资源、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有序、有效地推进公园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的要求分区施策,把该保护的保护好,该利用的利用好;以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及其备选名录地为基础,尽快遴选和建设国家公园体系。强烈建议设立天山、泰山、黄山和秦岭—太白山等国家公园,可与朝鲜合作建设长白山国家公园、与越南合作建设德天瀑布国家公园以稳疆固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卫  
"双高计划"是我国重点高职院校建设政策新的样态,兼具国际性和本土化,其基本特点是以特色为建设目标、以高水平专业群为建设基础、以改革为建设动力和以动态调整为管理手段。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基础。然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却以体制变革为前提。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问题集中表现在尚未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民办高职发展步履维艰,"体系封闭"与"权责模糊"并立,"总量不足"与"效率不高"并存。为了"双高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可采取的策略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大力发展民办高职、正确处理政校关系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法虎   魏子凡   顾甲  
在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审视教育要素的迭代、知识体系的重构、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治理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的导向与内涵,打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时空,并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的数字化逻辑体系。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供需错位、方向迷失、体验屏障、源头困境和竞争劣势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契合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求,高职院校需遵循数字化逻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案的构建,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与综合教学模式改革,并着力提升师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专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大宇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对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对接产业程度、产教融合程度、教学标准、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及人才培养质量五个方面概括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本质内涵,认为组群逻辑不清晰、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不高、教学标准不完善以及专业群发展保障不健全等是制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瓶颈,并对应地提出了科学组群、校企合作育人、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教学标准和健全发展保障机制等突破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炳烛   范继业  
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到“双高”建设,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模式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专业群项目制治理作为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的核心子项目,具有项目制治理特征和体系化价值。但是,目前专业群项目制治理还存在逻辑、效用和评价等三重限度,即逻辑层面存在事本逻辑、择优逻辑和管控逻辑等限度,效用层面存在资源依赖、运作经费和项目时限等限度,评价层面存在目标导向异化、第三方评价缺位和过度重视评价结果等限度。据此,高职院校专业群项目制治理的突破路径为:逻辑规避方面,应强化专业群项目的系统性治理、完善中标机制和优化政策执行体系;效用突破方面,应强化项目目标管理、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和把握长效发展规律;评价优化方面,应完善专业群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型数字化全过程评价系统和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天赐  
在目前的高职学生就业市场中,一方面有的高职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有的企业无法招聘到所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输出的高职毕业生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着专业结构性矛盾。就目前来看,高职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宏观调控、自主办学、学生专业选择行为与就业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市场利用效率提升,还需在以上几方面加以调整实现路径突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璇  门超  王屹  
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职业院校精准办学定位、提高办学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路径。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出发,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是多维场域网格交织变化的产物。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易陷入思想层面、合作层面以及管理层面的现实困境。基于此,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建设过程中应明确场域定位,厘清教学成果建设新思路;立足跨界属性,重构主体资源整合新模式;辨明成果需求,构建院校管理组织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