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0)
2023(3242)
2022(2711)
2021(2605)
2020(2258)
2019(5041)
2018(4692)
2017(7613)
2016(5234)
2015(6678)
2014(6881)
2013(5856)
2012(5320)
2011(4694)
2010(4811)
2009(3913)
2008(3792)
2007(3431)
2006(2918)
2005(2576)
作者
(12991)
(10608)
(10516)
(10264)
(6761)
(4979)
(4977)
(4123)
(4078)
(4001)
(3590)
(3534)
(3528)
(3448)
(3435)
(3370)
(3277)
(3229)
(3126)
(2942)
(2783)
(2732)
(2685)
(2565)
(2557)
(2458)
(2457)
(2360)
(2272)
(2265)
学科
管理(11577)
(8721)
(8626)
经济(8610)
(8394)
企业(8394)
教育(7746)
理论(6577)
教学(6551)
中国(5713)
学校(4919)
学法(4364)
教学法(4364)
(4294)
(3927)
政治(3869)
思想(3857)
思想政治(3734)
政治教育(3734)
治教(3734)
德育(3704)
方法(3593)
学理(3560)
学理论(3560)
(3406)
财务(3406)
财务管理(3400)
高等(3333)
企业财务(3251)
技术(3251)
机构
学院(64509)
大学(59884)
研究(18988)
职业(16323)
管理(16304)
技术(16078)
(14711)
经济(14102)
理学(13706)
理学院(13432)
(13348)
科学(12947)
管理学(12870)
管理学院(12773)
技术学院(12402)
中国(12036)
教育(12029)
职业技术(11981)
(11923)
师范(11773)
(11671)
(9920)
(9555)
(9460)
师范大学(9020)
(8984)
业大(8943)
研究所(8511)
北京(8333)
中心(8326)
基金
项目(39438)
研究(34402)
科学(30970)
基金(24187)
教育(21817)
(20223)
国家(19954)
(19455)
编号(17538)
社会(17226)
科学基金(17014)
(16211)
社会科(15986)
社会科学(15982)
成果(15042)
课题(14595)
(13409)
基金项目(12470)
自然(10780)
自然科(10491)
自然科学(10490)
自然科学基金(10284)
重点(10115)
规划(10080)
项目编号(10078)
大学(9883)
资助(9536)
(9277)
(9147)
(9105)
期刊
教育(30187)
中国(21893)
研究(20164)
(16418)
经济(16418)
职业(12202)
学报(11497)
大学(9672)
技术(9490)
(9022)
(8615)
科学(8116)
学学(7375)
技术教育(7140)
职业技术(7140)
职业技术教育(7140)
管理(5966)
农业(5932)
(5514)
论坛(5514)
图书(5368)
高等(5346)
高等教育(4438)
书馆(4180)
图书馆(4180)
(3963)
金融(3963)
职教(3959)
成人(3734)
成人教育(3734)
共检索到101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华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源泉,是支撑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属性"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精神关注度、重视度不足,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呈现"失范"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官本位、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为此,培育大学的精神,寻求价值重构路径,对于高职院校回归大学本质、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应有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工业精神,简单地说是指人们对事物专注、执着和向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比对工业精神的基本含义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工业精神严重缺失。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这样的缺失后果十分严重。我们是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大国,但却造不出好的汽车发动机;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能力,却始终造不出复印机、传真机;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厂房和车间,高精度的工作母机却大多是进口的;我们生产着全球最多的电脑和手机,芯片却还是别人的……大量的事实警示我们,我们在绝大多数产业领域,至今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制造要由大做强,没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革兰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了学术声誉,阻碍了学术进步,必须深刻认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描述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行为表现,分析了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教育根源,进而提出了惩治研究生学术失范切实可行的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鹰  全小换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团购给各方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营销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本文在界定网络团购及营销道德概念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网络团购中营销道德失范在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营销活动中的表现,如交易中的产品劣质、隐性消费、欺骗等不道德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实际交易中的不道德问题。在分析问题原因基础上,提出解决网络团购中营销道德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江新华  
学术道德失范是研究生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界定了学术道德失范的概念,描述 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行为表现,分析了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教育根源.讨论了整治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池艳鹏  朱德安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师资组成结构上,逐步形成了年龄上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格局。然而在高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职级晋升、薪资与购买力的失衡、资源占有与行政话语权的缺失等多方面的职业压力,使得青年教师们在生活和教学中出现了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流;课堂上语言随意,把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和心理发泄给学生;与学生和周围环境脱节,对学生的思想缺乏关心等师德失范的现象。高校应当致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青年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青年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舒缓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让青年教师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国献  
政府在管理民营经济中存在着政策歧视、审批经济、管理失调、职责不清、“三乱”不止、地方保护主义、盲目指示等失范现象。它不但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转变政府职能。廉洁政府行为,取消准入歧视,加快立法建设,同时民营经济也要严格遵纪守法,树立良好形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亚纯  
本文通过对552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分析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在校园文化、培养制度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过程中起全部中介作用,同时教师指导和实践教学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显著。最后,针对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促进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梅伟惠  
西方大学创业主义是在大学内部逻辑和外部压力的对抗和妥协下不断发展的,其表现具有显著的学科差异性,并以制度建构为中介。西方大学创业主义在趋同性与多样性、"硬创业"与"软创业"、外向性与内向性三个维度上体现出对立统一的价值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市场的逐利性特征,使得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体过于看重利益的获取,而轻视诚信等道德文明,导致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屡屡发生。在校大学生虽然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但耳濡目染之下,也会有部分大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肆意践踏诚信。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但表现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思想觉悟、政治信仰和求职就业等方面也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广全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其中,方法核心能力培养的困境即是其一。高职学生方法核心能力培养的困境主要在于:偏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欠缺博雅教育的涵养。该困境的原因在于片面理解教育方针,突出实用主义教育观。其破解的关键需在贯彻综合技术教育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作出努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成海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文章认为我国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在于:缺乏社会认同感,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缺乏相关知识体系的积累和建设,职业教育存在缺陷,故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需加强顶层设计;培养职业情怀,培育执着敬业的品质精神;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以及通过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云涛  
"大学精神"通常包括"人文关怀"、"理性光辉"和"自由独立"三层基本涵义。高职院校由于起源、主体、使命责任、培养模式等根本性差异,大学精神未完整地传承。"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和"开放协作"是高职教育视域下大学精神的新架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国光  王丽萍  董阿妮  
对53位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实施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目标与内容、监控与评价、反馈与改进、保障与维护等方面存在系列缺陷和不足。依据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得出:目标设定障碍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定位不明;非合作博弈致使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协调不畅;交易成本造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缺失。基于此,未来还需要高职院校协同利益相关者精准定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建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合作博弈机制;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新亮  石艳  郑琦  叶晓阳  王娜  
自2007年实行并延续至今的公费师范生教育已经进入政策稳定期,在优化教师队伍供给和促进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部分学者和公众的质疑,目前国内学界鲜有使用较为严谨的证据来分析公费师范生学业表现的真实境况。立足于公费师范生在公众话语中可能存在的“高开低走”现象,基于某部属师范大学25万余条本科生课程数据,使用课堂固定效应消除了可能由课程难度和教师打分偏好带来的误差,分析了大学四年期间公费师范生与其它专业类别的学生在共同选修课堂上的学业表现差异。发现,公费师范生大学期间的总体学业表现更好,然而这一优势主要来源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年的成绩却略低于其它专业的学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公费师范生在师资课、选修课和通识课方面的学业表现更好,而专业课的学业表现相对较差。研究还揭示和讨论了公费师范生政策对学生的潜在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