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8)
2023(13689)
2022(11842)
2021(11240)
2020(9283)
2019(21043)
2018(21002)
2017(39554)
2016(21827)
2015(24975)
2014(24922)
2013(24126)
2012(21944)
2011(19591)
2010(19487)
2009(17438)
2008(16482)
2007(14534)
2006(12560)
2005(10514)
作者
(61020)
(50223)
(50153)
(47517)
(31927)
(24104)
(22869)
(19814)
(19135)
(18011)
(17259)
(16743)
(15851)
(15683)
(15590)
(15286)
(15225)
(14997)
(14416)
(14348)
(12534)
(12445)
(12133)
(11469)
(11415)
(11294)
(11255)
(11028)
(10093)
(9985)
学科
(83989)
经济(83910)
管理(62617)
(56775)
(47530)
企业(47530)
方法(36950)
数学(31660)
数学方法(31308)
中国(22870)
(22670)
地方(20938)
技术(19166)
业经(19158)
(18496)
(17917)
理论(16721)
农业(15430)
(14234)
贸易(14226)
(14084)
环境(14056)
(13759)
教育(13437)
(12942)
(11709)
(11690)
财务(11630)
教学(11627)
财务管理(11614)
机构
学院(300139)
大学(293024)
管理(117776)
(110215)
经济(107509)
理学(102090)
理学院(100947)
管理学(99112)
管理学院(98576)
研究(95971)
中国(68864)
(62758)
科学(61768)
(48074)
(47457)
(45388)
业大(44601)
(44235)
中心(43862)
研究所(43429)
(42041)
师范(41666)
技术(39510)
北京(39384)
财经(38872)
(36720)
(35653)
农业(35340)
(35313)
师范大学(33235)
基金
项目(209281)
科学(164075)
研究(158630)
基金(147029)
(127226)
国家(126112)
科学基金(108556)
社会(95735)
社会科(90493)
社会科学(90471)
(85444)
基金项目(78824)
教育(75574)
(70998)
自然(70265)
自然科(68572)
自然科学(68559)
编号(68402)
自然科学基金(67278)
资助(59613)
成果(54316)
课题(47878)
重点(47460)
(45680)
(45143)
(44476)
创新(41292)
项目编号(41218)
(39701)
科研(39494)
期刊
(120638)
经济(120638)
研究(84455)
中国(60312)
教育(47934)
学报(44871)
管理(42061)
科学(41948)
(41046)
(34987)
大学(33764)
技术(33325)
学学(31179)
农业(29418)
业经(21464)
(20630)
金融(20630)
图书(19241)
经济研究(18765)
财经(17561)
职业(17281)
科技(15965)
(15227)
论坛(15227)
技术经济(15122)
问题(15055)
(14964)
(14807)
理论(13987)
资源(13395)
共检索到429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登峰  王雷  符开耀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的眼光和目标不能局限于高职院校内部,而应把眼光集中在高职院校为外部的社会市场、企业和劳动力所做的贡献上。只有这样专业建设资源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专业建设才能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节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为例,分别从专业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外部视域下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与过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淑梅  宋维堂  
高职院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对于软件技术专业而言,交流培训、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是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颜艳  
软件驱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质量匹配度不高、师资队伍耦合度不足以及产教科创融合度不深等问题,围绕区域软件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依托系统化育人体系、特色化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师队伍和实践化育人平台,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全面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应用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区域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勇智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材存在本科化、内容针对性有偏差、时效性不强、与理论教学配套的实训教材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为此,应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开发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包;合理淡化理论,注重实践,引入完整真实的企业项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新灿  
"三育人"是指在高职教育工作中实施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和协同育人。文章以深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在专业层面实施"三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变迁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契合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仲  周绍斌  娄钧  
基于企业Java软件开发岗位的能力需求建设Java课程群,课程群由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技能实习、Web开发技术、Web课程实践、JavaEE、Java项目实训等6门课程组成,涵盖Java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课程群中的实践教学环环相扣,课外活动形式丰富,并配有立体化的教材体系,使得"技术为先"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凤岭  
文章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传统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延拓和引申,提出了"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展开了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以期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改革效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韦进  梁小婉  林峰  
通过对地处IT制造业和软件产业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调研,探究实训基地建设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提出政府、学院、企业应在工学结合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建设相对稳定的基地教学团队;强化素质教育,建立体现工学结合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基地可持续发展和紧密依托IT行业,深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平  凌红  向华  汪剑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基本是借鉴美国和德国课程开发方法,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之上的,关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成长较少。本文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对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了基于软件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燕  吴玉剑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专业动态机制建设作为其中一个核心要义,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责权分配错位、有效供给失位、文化熏陶缺位三大困境。本文结合教育供给侧的主旨内涵、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时代发展要求以及高职院校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明确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的思路,保证专业动态机制建设方向精准化;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侧,促进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的生态发展;塑造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精神3个方面对这一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探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吉东  
教师发展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软实力,专业群建设需要教师设计、实施和创新,高职院校专业群要多维立体地拓展教师培育路径,与境内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效研修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兴办校内经济实体,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轮动实习,优化专业群内师资队伍结构,搭建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本专业群教师科技水平、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和指导实训实习能力,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特色发展和优势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艳飞  何成  余明辉  
软件技术专业作为计算机专业类别中的主流专业,目前主要存在就业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和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这是因为软件专业人才缺乏真实和系统化项目开发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和人才需求状况,建成由教学实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信息技术研究所、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以及"四维联动"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系统化的项目,锻炼学生系统化项目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淑娟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专业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培养学生对应的就业岗位群,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知识技能分解,通过剖析、分类、整合形成教学内容,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章从学生职业学习路线图构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个性化学习任务推送、雇主平台建设等方面探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向光  
文章以滨州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课程开发现状,探索了"教、学、做、评"一体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并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的实施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文权  曾文英  龙立功  
本文根据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和实际,提出了软件技术专业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此模式专业在课程体系、项目资源库、师资队伍、教学企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