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3)
2023(8761)
2022(7079)
2021(6728)
2020(5270)
2019(11979)
2018(11505)
2017(20557)
2016(12157)
2015(13889)
2014(14166)
2013(13056)
2012(12038)
2011(10979)
2010(11643)
2009(10322)
2008(9777)
2007(8905)
2006(7977)
2005(6906)
作者
(32202)
(27119)
(26792)
(25827)
(17130)
(12899)
(12144)
(10427)
(10383)
(9908)
(9314)
(9114)
(8717)
(8648)
(8289)
(8280)
(8043)
(7813)
(7807)
(7693)
(7064)
(6694)
(6692)
(6264)
(6261)
(6245)
(6143)
(6081)
(5727)
(5515)
学科
(45971)
经济(45920)
(30202)
管理(28038)
(26555)
(19957)
企业(19957)
方法(19334)
农业(17870)
数学(17703)
数学方法(17285)
中国(15360)
业经(13539)
地方(11063)
(10787)
理论(10420)
(10340)
教育(9824)
教学(9150)
(8199)
(7957)
农业经济(7747)
(7677)
银行(7666)
(7404)
技术(7225)
(7024)
金融(7023)
发展(7020)
(6994)
机构
学院(165140)
大学(153462)
(59451)
经济(57833)
管理(56764)
研究(52612)
理学(48381)
理学院(47855)
管理学(46568)
管理学院(46272)
中国(39264)
(31843)
科学(31159)
(30995)
(28760)
(28292)
中心(25694)
(25541)
技术(25084)
(24258)
职业(24227)
师范(24045)
业大(24008)
研究所(22855)
农业(22717)
(22590)
财经(21958)
(19890)
北京(19867)
(19192)
基金
项目(107797)
研究(87180)
科学(84811)
基金(72982)
(62007)
国家(61313)
科学基金(52677)
社会(52675)
社会科(49412)
社会科学(49403)
(47701)
教育(45122)
编号(39464)
(38285)
基金项目(37420)
成果(32442)
自然(31085)
自然科(30401)
自然科学(30397)
资助(30240)
课题(29984)
自然科学基金(29777)
(25862)
重点(25240)
(24718)
(23382)
(23071)
规划(22746)
(22455)
项目编号(21897)
期刊
(73008)
经济(73008)
研究(47883)
中国(43023)
教育(36985)
(35795)
学报(24169)
农业(23425)
科学(21447)
(20850)
技术(19997)
管理(19934)
大学(19808)
学学(18273)
(17116)
金融(17116)
职业(15735)
业经(15510)
财经(10633)
技术教育(10099)
职业技术(10099)
职业技术教育(10099)
经济研究(10065)
(9695)
问题(9439)
(9372)
论坛(9372)
(9295)
(9193)
农村(9090)
共检索到254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大宇   庞炜婷  
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开启了职业教育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新局面。文章以全国55所高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例,从涉农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师资和就业能力五个维度分析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现实状况,从厚植理念、创新模式、多方协同、科技服务和数字赋能五个方面提炼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典型经验,并提出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提升路径:坚持耕读教育,围绕“三农”事业培养人才;坚持产业导向,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培养人才;坚持校企合作,深化农业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深化科教融汇,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推进数字教育,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培养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菲  赵劲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塔娜  
进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阶段,乡村的独特价值与多元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乡村人力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新兴力量,是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要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面对就业创业经验不足、形势严峻等未知挑战,需要更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机会。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下,高职院校学生服务社会、融入乡村是时代召唤,是历史机遇,也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应转变教学观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龙  
当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乡村振兴也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目前国内可供借鉴的乡村振兴模式主要有产业振兴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旅游+农业模式等,综观这些模式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数字经济时代,电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等教育视角出发,针对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以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翁国瑞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出发,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更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但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一步落实落地,仍有少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偏差问题,如专业设置上与乡村发展需求不符或滞后、课程上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培育方向上忽视“三农”情怀等。因此,高校要深入调查乡村产业结构,了解乡村发展需求特征,积极采用创新思维应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兴成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客观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准确把握“对上与对下”“内化与外化”“主责与主体”“所需与所能”“当下与长远”等多重关系,通过凸显专业优势、锚定以人为本、强化产业支撑、坚持变革重塑,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级中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张利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静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导致农村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改变现有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力量整合的培养模式,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农村会计人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程挺   张志宏   吴淑芳   陈露   吴亚楠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要明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设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质量,以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为己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目标,打造一批优质专业。文章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分析新商科人才培养困境,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青  邵文琪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职业教育应与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携手建立"职业院校牵头,多方协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并采取明确多阶段协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政行校企协同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资源库等措施,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毛淳  刘彦伯  
基于453份农科大学生及从事涉农工作人员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知农爱农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和人才培养相关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和课程改革;畅通就业渠道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昆   崔菁菁  
返乡电商创业是青年对经济利益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综合体现,顺应了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回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青年返乡电商创业打破了传统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地域、资源限制,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活力,助推了乡村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小农户融入大市场。但在青年返乡电商创业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技能不足且培训滞后、核心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创业综合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结合山东曹县与吉林蛟河两个典型地区的实践路径,提出青年返乡电商创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方案,应基于技能培训的深度引领、乡村资源开发与产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强化政策供给,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青年返乡电商创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虹  
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并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高职院校要整合专业资源,优化涉农专业,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放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安排“双师型”教师传授新思想、促进新技术进村入户,助力农民综合素质提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产业致富帮扶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文化、组织振兴;开展面向“三农”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真正成为扎根于乡村、实践乡村振兴的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洁  
乡村工匠是乡村工艺的承载者,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人。乡村工匠的技艺和文化传承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价值。乡村工匠的职业化发展日渐明显,由此也使得高职院校培育乡村工匠成为可能。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大创新来加大乡村工匠培育力度,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政策、资金、师资、就业等方面的保障,共同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开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武昀寰  邱楠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才支撑,农村人才培养可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保障。在培养农村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找出发达国家与中国农村人才培养的异同。对此,本文拟选择美国、德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这些发达国家在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机制,以期为完善中国农村人才培养提供优化思路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对农村人才培养较为重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律保障、支持政策、创新教育模式及加强教育和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其农村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