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0)
2023(5739)
2022(4527)
2021(4244)
2020(3257)
2019(7337)
2018(6984)
2017(12377)
2016(7173)
2015(8468)
2014(8576)
2013(7926)
2012(7446)
2011(6700)
2010(6679)
2009(5644)
2008(5381)
2007(5264)
2006(4717)
2005(3919)
作者
(20915)
(17332)
(17204)
(16481)
(10935)
(8303)
(7786)
(6888)
(6677)
(6465)
(5937)
(5920)
(5719)
(5672)
(5557)
(5542)
(5290)
(5214)
(5190)
(5094)
(4523)
(4509)
(4374)
(4138)
(4128)
(4076)
(4027)
(3852)
(3725)
(3668)
学科
(21821)
经济(21796)
管理(18265)
(12587)
(9736)
企业(9736)
中国(9533)
(8635)
理论(6693)
业经(6670)
地方(6556)
方法(6420)
(6078)
教育(6073)
教学(5905)
农业(5826)
数学(4939)
数学方法(4836)
(4649)
技术(4587)
学校(4566)
(4546)
(4163)
(4130)
学法(4049)
教学法(4049)
环境(4004)
学理(3573)
学理论(3573)
(3566)
机构
学院(97118)
大学(87429)
研究(35295)
(29665)
经济(28723)
管理(28231)
中国(25186)
科学(23653)
理学(23059)
理学院(22729)
管理学(22096)
管理学院(21951)
(20482)
技术(20375)
(19904)
职业(19049)
(18688)
(17394)
研究所(16908)
中心(15829)
农业(15788)
业大(15743)
(14457)
技术学院(14451)
(14117)
(13967)
职业技术(13732)
师范(13711)
(13693)
北京(13022)
基金
项目(63183)
研究(50058)
科学(47977)
基金(39779)
(35882)
国家(35460)
(28951)
科学基金(28599)
社会(26751)
教育(26587)
社会科(24883)
社会科学(24875)
(24267)
编号(23526)
基金项目(20380)
课题(19405)
成果(18993)
自然(18377)
自然科(17875)
自然科学(17866)
自然科学基金(17529)
(16858)
资助(16170)
重点(15908)
(15269)
(13739)
规划(13254)
项目编号(13093)
(12984)
(12737)
期刊
(39674)
经济(39674)
中国(29040)
研究(27448)
教育(26238)
(19286)
学报(18256)
科学(15085)
大学(13576)
农业(13443)
技术(13430)
职业(12894)
学学(12405)
管理(12152)
(10422)
技术教育(8306)
职业技术(8306)
职业技术教育(8306)
(7750)
金融(7750)
业经(7607)
(7142)
论坛(7142)
(6946)
图书(6504)
经济研究(5957)
(5206)
业大(5193)
书馆(5086)
图书馆(5086)
共检索到155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琦英  方向阳  
整个高职教育已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用高职品牌吸引学生,用高职品牌吸引企业,用高职品牌赢得教育应有的尊重,倾力塑造一个有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优质品牌,是高职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手段和必然的选择。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品牌的内涵入手,从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品牌创新等角度对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过程开展讨论,以期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明义  马君  
加强内涵建设是新时期以质量为本建设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复杂性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四个具体路径,并提出了几点策略性思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清香  
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建设现状,在吸取传统大学精神的同时,准确理解把握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所包含的职业元素、创业元素、诚信元素、技术元素,增强高职文化自觉与自信,吸纳现代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精神,通过整合与重构,建设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精神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薇  方向阳  
树立品牌意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然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目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双重挑战。文章在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自身特色、推进改革创新等高职校院实施品牌战略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品牌战略体系,并特别从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建立产学合作、打造师资队伍、推进制度建设等方面阐释了品牌战略实施的具体举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峰  
品牌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准确的专业定位、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良好的实训条件和优质的教育质量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品牌专业逐渐体现出人本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宏武  
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校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推动"两级管理"等各领域内部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必须全面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准确定位"两级管理"改革的法治内涵,科学把握"两级管理"改革的法治化实施路径,才能有效解决"主体不明、权责不清、运行不畅"等问题,最终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两级管理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玉成  贾少华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既是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拓展和升华,也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必须以构建卓越的师资队伍、明确专业发展特色、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国际化办学水平为着力点。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打造一大批高水平的优质专业;围绕"双师"特色,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优质师资队伍;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内涵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拓展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传喜  李秉强  黄磊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是后示范时期高职建设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应理顺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之间的关系,突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从构建基于人才紧缺指数的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融合动态监测机制、识别高职院校培养方案和质量监控与产业链及所需能力的匹配性、制定"高水平高职与专业"认定的科学评价标准、探索政校企协同的"双高"建设推进政策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清香  
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建设现状,在吸取传统大学精神的同时,准确理解把握高职精神文化所包含的职业元素、创业元素、诚信元素、技术元素,增强高职文化自觉与自信,吸取现代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精神,通过整合与重构,建设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精神文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文帅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生产力发展,又包括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密切相关。为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当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现代农业;重塑农业生产经营微观主体,促进小农户和农业强国建设有机衔接;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锐   陈杰新  
高职院校正处于机遇期和攻坚期“双期叠加”的新阶段,数字化转型是提质培优和攻坚过坎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脉络,指出产业数字化的外部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内部驱动等现实之需,分析了资源应用、数据治理和系统闲置等现实之困;以《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为依据解析了赋能教学、赋能管理和赋能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内涵,提出了夯实数字新基建、构建校本资源体系、打造校本数智大脑、创设校本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冲  
学校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倒逼高职院校务必从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确立一个准确定位的职教文化,引导高职教育健康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和终身化;二是打造一个致力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文化,重点建设围绕产业链发展的专业群,促进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建设一个充分融入产业文化的专业文化,人才培养方案要全过程、全方位体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相互融通;四是构建一个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课程文化,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培养体现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素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安学武  张军  马军强  王旭波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不断深化,“双师”的内涵由侧重教师个体的“双师”能力与素质逐步转向为注重跨界融合的结构化“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校企共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具有共同体、专业化、结构化等特征。基于合作共建项目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一种创新。探索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原则,以高质量育人为共同愿景目标,依托共建项目组建结构化“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支撑团队发展、完善运行体制保障团队建设质量、完善项目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提升团队发展质量等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将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牟婷  柏文涌  
高职院校已进入以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为主导的内涵发展阶段。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深化与拓展,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是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办学定位精准化不足、专业建设缺乏特色和创新、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双重不足、社会服务能力薄弱、治理结构封闭等多方面问题。由此,高职院校需要以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为引领,科学定位办学理念和目标,推动高水平专业建设,打造"专兼"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鹏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既包括金融生产力发展,又包括金融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向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金融领导强、金融实力强、金融服务强、金融供给强、金融监管强、金融开放强、金融安全强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密切相关的。为高质量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建设、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的领导;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细做实5篇大文章,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