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9)
- 2023(11086)
- 2022(9221)
- 2021(8641)
- 2020(6728)
- 2019(15465)
- 2018(15478)
- 2017(26903)
- 2016(15029)
- 2015(17222)
- 2014(17491)
- 2013(16277)
- 2012(14993)
- 2011(13291)
- 2010(13504)
- 2009(11519)
- 2008(11208)
- 2007(10330)
- 2006(9085)
- 2005(7753)
- 学科
- 济(47870)
- 经济(47828)
- 管理(45756)
- 业(42222)
- 企(35517)
- 企业(35517)
- 技术(22547)
- 中国(19373)
- 农(17218)
- 地方(16570)
- 方法(14534)
- 业经(14278)
- 技术管理(13152)
- 理论(12993)
- 农业(11964)
- 教学(11856)
- 教育(11365)
- 数学(11238)
- 财(11117)
- 数学方法(11074)
- 制(9739)
- 学(9134)
- 贸(8805)
- 贸易(8793)
- 环境(8564)
- 和(8468)
- 易(8404)
- 划(7897)
- 银(7857)
- 银行(7847)
- 机构
- 学院(194835)
- 大学(183792)
- 管理(70187)
- 济(65353)
- 经济(63299)
- 研究(61212)
- 理学(58527)
- 理学院(57801)
- 管理学(56762)
- 管理学院(56355)
- 中国(46126)
- 京(40009)
- 科学(37993)
- 江(34446)
- 技术(32854)
- 范(31362)
- 职业(31106)
- 师范(31102)
- 财(31023)
- 中心(30047)
- 所(29775)
- 州(28283)
- 农(26421)
- 研究所(26356)
- 业大(25627)
- 北京(25323)
- 师范大学(24114)
- 院(23236)
- 财经(22994)
- 教育(22938)
- 基金
- 项目(126066)
- 研究(105107)
- 科学(99482)
- 基金(82496)
- 家(69679)
- 国家(68895)
- 社会(60721)
- 科学基金(59933)
- 社会科(57066)
- 社会科学(57055)
- 省(56714)
- 教育(53367)
- 编号(48253)
- 划(45973)
- 基金项目(44562)
- 成果(38914)
- 课题(36549)
- 自然(36066)
- 自然科(35156)
- 自然科学(35153)
- 自然科学基金(34499)
- 创(32335)
- 年(31727)
- 资助(30711)
- 发(29640)
- 重点(29312)
- 创新(29036)
- 项目编号(28076)
- 规划(27924)
- 部(26485)
- 期刊
- 济(82139)
- 经济(82139)
- 中国(57591)
- 研究(57429)
- 教育(49181)
- 技术(30221)
- 管理(29028)
- 财(25680)
- 农(24752)
- 学报(23437)
- 科学(23214)
- 职业(21969)
- 大学(18526)
- 农业(17253)
- 学学(15980)
- 图书(15939)
- 融(15612)
- 金融(15612)
- 坛(15388)
- 论坛(15388)
- 业经(15170)
- 技术教育(14930)
- 职业技术(14930)
- 职业技术教育(14930)
- 科技(13126)
- 书馆(11881)
- 图书馆(11881)
- 经济研究(11139)
- 技术经济(10406)
- 业(10341)
共检索到314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富国亮 只海平 张能云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由具有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区域内中小企业和院校等创新主体,在共同利益和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和协议的形式组建的利益实体。实现协同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相关组织机构,规范运行管理,根据平台特点可采取资源共用、人员互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协同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江平 谢晓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担负着社会服务职能,协同创新平台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利群 吕晓萌
文章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设计之都创意·研发中心"为例,重点探讨了如何建立并完善艺术设计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详细阐述了深职院艺术设计学院依托行业、紧联企业,校企合作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整体联动,建立一个适应创意产业发展、多方沟通、交流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的运作要点,以期积极推进设计教育与创意产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艺术设计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瞿俊
文章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竞赛体系的实践探索为例,全面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特征和要素,并提出职业素质竞赛体系提升教育资源整合度、人才培养贡献度和企业用人满意度的三大成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 竞赛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孟军齐 姜洪
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过程、物流管理实践课程体系,以及该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校企协同经营的"企业"合作模式,根据"企业"运营来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将部分合作的代表性企业业务"搬进"校园保证综合实训的效果,最后提出开拓合作模式将实训室建到企业,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室。整个校企协同创新的结果是真正实现校企"零对接",入校即入职,实现学习过程即创业过程。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协同创新 实践教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倪志明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规模扩大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如何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积聚实力,谋求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管理跟进,更有效地发挥教职员工的工作潜能与创造性。基于此,许多高职院校引入了目标管理。文章介绍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创新思维,找准突破口,整合优势资源、互补资源、错位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产生"1+1>2"的整合效应,使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目标管理 探索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文杰 张小丽 何振杰 李小棱
学徒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培养模式,更是一种培养制度,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实际,以合作共赢为基础,逐步建立了制度保障,实现了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管、"双导师"共同育人的合作模式。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实施过程注重岗位工作能力训练,"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生产过程 探索历程 实践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有生 王军 张庆玲 刘金华 逯家富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三个专业和三家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合作,从"双主体"办学机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开发,实训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并对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双主体育人 工学交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猛
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备资产管理的实践,文章认为高职院校设备资产管理应完善制度体系、加强设备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机制、加强采购和管理内部控制、加强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同时,提出要健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设备资产 管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芳 龙建佑 曹利 刘艳桃
以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国家层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层面推动高职院校发展、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文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协同创新改革为例,指出高职院校须在办学思想引领下,在办学模式层面体现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强调工学结合,在教学层面须借助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协同创新 高职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惠茹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专业订单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办好高职专业的核心在于校企协同,重点在于聚焦产业发展动态,明晰校企协同育人的专业建设理念,着力精细管理,力求校企双方战略目标、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教学与实践等方面协同发展,最终双方的收益超过成本,才能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银年 裴智民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工作站模式,全面覆盖学生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实现教学环节有效衔接。该模式呈现三个层次递进:建设内容的"实"、建设模式的"新"、建设机制的"活"。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顶岗实习的几个问题,还大大提高了高职院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的效率,为高职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工作站 顶岗实习 教育与管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卫锋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挖掘历史、凝练特色,塑造了厚重博大的校园"水利文化";以高职教育为时代背景,凝练了特色鲜明的"职教文化";以现教育理念为着眼点,营造校园处处蕴含文化的良好环境,体现出学校的厚重历史与和谐发展的理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卉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休息和社交的主要场所,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在宿舍的生活时间及对宿舍的依赖性呈强化趋势,班级功能逐渐弱化,宿舍逐渐成为高校进行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本文以青岛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宿舍文化建设为例,从高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就高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思路、实施方法与途径、实践成效与体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召鹏
利用网络通信、数据库和仿真模拟等技术,将实践教学基地中各类资源有效重组,可以实现基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建设数字化制造实训车间,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技能、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创造了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对接区域经济规划的高职办学发展策略——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按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计划编制的分析与探索——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日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专业层面供给侧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地方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综合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探索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