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7)
- 2023(8843)
- 2022(7269)
- 2021(6913)
- 2020(5476)
- 2019(12493)
- 2018(12490)
- 2017(21307)
- 2016(12302)
- 2015(14003)
- 2014(14621)
- 2013(13190)
- 2012(12017)
- 2011(10721)
- 2010(11051)
- 2009(9529)
- 2008(9361)
- 2007(8861)
- 2006(7683)
- 2005(6817)
- 学科
- 管理(38418)
- 业(34333)
- 济(31419)
- 经济(31366)
- 企(30263)
- 企业(30263)
- 技术(16986)
- 中国(14292)
- 理论(12927)
- 农(11709)
- 教学(11572)
- 教育(11487)
- 技术管理(11480)
- 制(10813)
- 业经(10213)
- 财(10024)
- 方法(8947)
- 学(8838)
- 体(8113)
- 地方(8039)
- 银(8026)
- 银行(7998)
- 学法(7759)
- 教学法(7759)
- 行(7687)
- 农业(7523)
- 融(7065)
- 金融(7058)
- 学理(6555)
- 学理论(6555)
- 机构
- 学院(160875)
- 大学(151467)
- 管理(55272)
- 研究(51726)
- 济(50799)
- 经济(49039)
- 理学(45573)
- 理学院(45019)
- 管理学(44080)
- 管理学院(43764)
- 中国(38478)
- 京(33136)
- 科学(32696)
- 江(29580)
- 技术(28824)
- 财(26537)
- 所(26251)
- 职业(26064)
- 农(25877)
- 中心(24372)
- 范(24326)
- 师范(24005)
- 州(23814)
- 研究所(23357)
- 业大(22453)
- 北京(20887)
- 农业(19849)
- 院(19677)
- 财经(19504)
- 省(19395)
- 基金
- 项目(101452)
- 研究(83562)
- 科学(78401)
- 基金(64568)
- 家(55697)
- 国家(55034)
- 省(46875)
- 社会(46621)
- 科学基金(46609)
- 社会科(43680)
- 社会科学(43674)
- 教育(43466)
- 编号(38526)
- 划(37652)
- 基金项目(33867)
- 成果(32506)
- 课题(30135)
- 自然(28007)
- 创(27397)
- 自然科(27367)
- 自然科学(27356)
- 自然科学基金(26873)
- 年(25983)
- 资助(24694)
- 创新(24358)
- 重点(23825)
- 项目编号(22958)
- 发(22821)
- 规划(21886)
- 性(21314)
- 期刊
- 济(65732)
- 经济(65732)
- 中国(48857)
- 研究(48625)
- 教育(43589)
- 学报(24839)
- 农(24553)
- 管理(24371)
- 财(22631)
- 技术(22207)
- 科学(21127)
- 大学(18846)
- 职业(17630)
- 学学(16748)
- 农业(16325)
- 融(13914)
- 金融(13914)
- 业经(12471)
- 图书(12087)
- 坛(11973)
- 论坛(11973)
- 技术教育(11374)
- 职业技术(11374)
- 职业技术教育(11374)
- 科技(10786)
- 经济研究(9289)
- 业(9154)
- 财经(9147)
- 书馆(8947)
- 图书馆(8947)
共检索到261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周朋红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误区,紧扣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在要求,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阐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补充的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并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 人才培养 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兆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及实践性问题,制约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此,文章在分析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对策,包括面向不同群体设置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三模块促进发展进阶式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健全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运行保障机制等,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国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冲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在明确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取向和依据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论述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创新,并以此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宇 牛慧 朱学荣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由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价值生成系统。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团队基于神经认知理论、行为学理论等多学科领域的新成果,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洪田 孟上九 秦进平 郭秀颖
为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相适应,笔者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霄鹏
对于大学本科教学而言,如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更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西安石油大学在谋划学校科学发展中,坚持育人为本,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5年保持在92%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冯万军 杜慧玲 贺立恒 冯伟
针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学科领域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通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满足区域种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与企业合作以及专业间交流、建立多样性开放式实验等措施来开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水平,培养创新型种业人才。
关键词:
种子科学与工程 实践培养体系 创新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苏林 马云峰 周丙洋 朱璋龙 徐汉文 朱光明 李晶 桂海进 王友明 王靖 赵永胜
为培养高素质商科职业人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以"基础素能+核心素能+素能拓展""3"模块课程体系为载体,以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校园课外活动、校内职业技能大赛),第三课堂(实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3"课堂为平台,以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4"育为核心,以课程考核、职业考证、素质学分认证"3"考质量评价为保障的高职商科人才"3343"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高职 商科人才 特质 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娜 杨琳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我国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笔者以现代高素质人才环境为背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最后分析了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升刚 刘文斌 刘锡冬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实践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管平 胡家秀
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质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构建了由"创新教育课程平台"、"学生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平台"、"创新素质师资平台"和"社团活动平台"构成的"四平台"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校培养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加以实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创新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润贤 张新科 王斌
从宏观上分析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了"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三个"1"为时间阶段,以专兼职双重专业导师的"导学、导能、导业"为引导功能,以"十个一"为实践任务,以培养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该模式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四方互赢前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金创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它是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模、培养途径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整体,涉及师资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和质量监管等各个过程环节。以突破旧的人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圣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综合性高职院校特点,结合区域历史文化优势,探索了"三融四层多维"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综合性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喜峰
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一二三”特色模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