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3)
2023(7748)
2022(6233)
2021(6104)
2020(5001)
2019(11515)
2018(11457)
2017(21303)
2016(12322)
2015(14324)
2014(14544)
2013(13662)
2012(12381)
2011(11355)
2010(11820)
2009(10297)
2008(9871)
2007(9082)
2006(8127)
2005(7071)
作者
(33163)
(28379)
(27698)
(26571)
(17439)
(13476)
(12456)
(10928)
(10720)
(10081)
(9576)
(9498)
(8899)
(8847)
(8639)
(8500)
(8494)
(8125)
(8018)
(7968)
(7212)
(7073)
(7003)
(6711)
(6542)
(6381)
(6364)
(6198)
(5860)
(5735)
学科
(51034)
经济(50996)
(48444)
(36866)
农业(32520)
管理(24041)
方法(20596)
数学(19149)
数学方法(18626)
业经(17247)
(16319)
企业(16319)
中国(14401)
农业经济(12437)
地方(10593)
(10529)
理论(10355)
(9455)
农村(9442)
教学(9417)
(9240)
发展(9110)
(9096)
(8500)
教育(8460)
技术(8271)
收入(7970)
(7808)
建设(7743)
土地(7519)
机构
学院(173757)
大学(157584)
(65179)
经济(63652)
管理(63600)
理学(55396)
理学院(54887)
管理学(53489)
研究(53230)
管理学院(53229)
(49583)
中国(40092)
农业(37431)
科学(33122)
(32946)
业大(32893)
(27875)
(26748)
技术(26091)
中心(25777)
(25509)
职业(24745)
研究所(24225)
(23411)
师范(23226)
农业大学(23176)
(22074)
经济管理(20485)
财经(20084)
北京(19883)
基金
项目(114003)
研究(90613)
科学(89384)
基金(77427)
(66239)
国家(65503)
科学基金(56310)
社会(53745)
(50833)
社会科(50241)
社会科学(50227)
教育(45317)
编号(42696)
基金项目(40730)
(40058)
自然(34812)
自然科(34022)
自然科学(34018)
自然科学基金(33356)
成果(32803)
资助(31873)
课题(30199)
(29482)
(26285)
重点(26059)
(25720)
(24716)
(24268)
规划(22834)
(22649)
期刊
(78670)
经济(78670)
(57400)
研究(44042)
中国(43197)
农业(39222)
教育(32934)
学报(25346)
科学(24274)
技术(22232)
业经(21259)
大学(20931)
学学(19895)
管理(18805)
(17848)
(16924)
(15753)
金融(15753)
职业(14976)
农业经济(14610)
农村(14017)
(14017)
问题(11321)
(10999)
技术教育(9857)
职业技术(9857)
职业技术教育(9857)
农村经济(9432)
经济研究(9378)
经济问题(9109)
共检索到254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洋洋  张润昊  
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有深厚乡土情怀、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土人才培养目前普遍存在人才供需不匹配、资源获取不对称、激励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农技小院作为具有“服务+培养+转化”功能的创新创业平台,其作用发挥与乡土人才成长要素具有较强的契合度,能有效破解问题,推动乡土人才在振兴乡村过程中发挥作用,使乡土人才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志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范式。其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示范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循培养目标原则、质量保障原则、办学特色原则和专业差异原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买琳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对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的热切需求,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培养相关人才成了高职教育的一个热点理论问题。文章在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以其内涵分析为依托,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1+1"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盛艳秋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君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在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意欲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依托已建设的特色专业资源,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建立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龙海  刘殿红  
本研究基于实践基础上分析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产学一体化工作室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并探索了独具特色的"双基地、双实境"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娄淑敏  何向华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师"在传授技能知识时,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傅"。然而传授这些技能的能力、技巧和方法时,又可以扮演"教练"的角色。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专业技能,是"导师""教练""师傅"三个角色的统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国成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坚持以行业为依托,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原有"订单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又突破了原有"订单"的内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亚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阶段的战略性转变,高校面临很多改革任务,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紧紧抓住育人的核心任务,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西部地方高校,甘肃政法学院勇于克服困难,从法学创新人才培养突破,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可成  王雷  
考虑生源特点,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管理岗位就业机会。制定符合岗位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案。切合行业实际需求,做好师生与企业的双向深入互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晓  朱巍  顾可平  
大学生科技型社团在诸多学生社团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在以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里,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出发,阐明了科技型社团存在数量少、比重小;内容不突出,应用性不足;目标定位不清晰;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缺乏扶持政策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要优化科技型社团建设的外部环境,强化科技型社团建设内部要素,以科技型社团为渠道,创新型人才拓展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建洪  
随着高职院校的生源减少、办学综合竞争的重新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评估的重心转移等问题的出现,高职院校必须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积极实践专业结构设置、课程资源整合、教学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改革举措,确保办学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小星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处于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的高职教育,必须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等八个方面的对接,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柏铁山  邱程  
高职院校中一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偏弱,个人成就感缺乏,学风较差。必须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潜能。以"自主学习中心"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职业核心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丽娟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差异性特征分析,以及对企业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改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