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7)
- 2023(6620)
- 2022(5446)
- 2021(5292)
- 2020(4362)
- 2019(9768)
- 2018(9865)
- 2017(15667)
- 2016(10471)
- 2015(12237)
- 2014(12972)
- 2013(11212)
- 2012(10386)
- 2011(9631)
- 2010(10101)
- 2009(8763)
- 2008(8431)
- 2007(7861)
- 2006(7164)
- 2005(6787)
- 学科
- 济(23931)
- 经济(23888)
- 管理(22158)
- 教育(21882)
- 业(16075)
- 中国(15900)
- 企(12724)
- 企业(12724)
- 理论(11478)
- 教学(10514)
- 学(10143)
- 制(8901)
- 农(8689)
- 地方(7694)
- 财(7228)
- 体(6780)
- 方法(6484)
- 银(5996)
- 学法(5988)
- 教学法(5988)
- 银行(5980)
- 发(5956)
- 技术(5859)
- 学校(5838)
- 行(5809)
- 业经(5595)
- 融(5288)
- 金融(5281)
- 农业(5232)
- 学理(5176)
- 机构
- 学院(130298)
- 大学(128176)
- 研究(49566)
- 管理(37192)
- 济(36410)
- 经济(34947)
- 教育(32796)
- 中国(31645)
- 京(30548)
- 理学(30347)
- 科学(30066)
- 理学院(29791)
- 范(29402)
- 师范(29138)
- 管理学(28879)
- 管理学院(28617)
- 技术(26018)
- 所(25479)
- 江(25282)
- 职业(25232)
- 师范大学(23451)
- 研究所(22881)
- 中心(22152)
- 农(21739)
- 财(20407)
- 北京(20262)
- 州(19729)
- 院(18189)
- 职业技术(17801)
- 技术学院(17671)
- 基金
- 项目(79069)
- 研究(68417)
- 科学(62163)
- 基金(49096)
- 教育(42535)
- 家(41952)
- 国家(41361)
- 社会(36822)
- 省(35970)
- 社会科(34258)
- 社会科学(34252)
- 科学基金(33835)
- 编号(33312)
- 划(31783)
- 成果(30641)
- 课题(28761)
- 年(24949)
- 基金项目(24257)
- 资助(20328)
- 重点(20173)
- 规划(20005)
- 自然(19705)
- 项目编号(19285)
- 自然科(19244)
- 自然科学(19235)
- 自然科学基金(18837)
- 发(18754)
- 性(18378)
- 部(18299)
- 度(17644)
共检索到224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海艳
大学生身心健康对其成长和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的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我国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也逐步深入教师内心,心理健康已成为体育课程评价重要指标之一,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历程中跨度最长的课程,其教学形式多样,锻炼项目多样,实践性强、针对性突出等自身特点注定了有诸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至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及体育理论课教学之中,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体育锻炼活动对其身体和心理的价值。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体育 教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岳海峰
高职院校是高职生进入社会之前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一站。由于高职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心理健康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重新认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校园体育活动、改善体育教学策略等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高职生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绮科
目前,高职院校中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试图分析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就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系列建议,主要包括班级管理者辅导员和班主任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班级管理者应言传身教、创设良好班级文化氛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期对高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性发展趋势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转变存在内在一致性,研究证实体育锻炼能减轻焦虑与抑郁、调节应激反应、提升自我概念。文章重点指出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教学策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创设促进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体育意识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衍杰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分析,阐明现在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体育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进而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提出对策与建设,旨在促进大学生总体素质的培养,为大学生正确参加体育活动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国光
加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下,高职院校可以从一种视角,两种课程模式,三种结合,四种合作,五大内容五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从而激发高职生固有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挖掘自己潜力并获得幸福生活。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 体系 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春阳 余丹 任磊
体验式体育在塑造高职生心理品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塑造高职生健康心理素质时,体验式体育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拓展性,教育内容设计应"直指人心",教育过程注重"互动性",教育手段强调"体验性",教育效果应特别重视个人静思、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以及教师的讲评总结等。同时,应结合高职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并予以积极引导和干预。
关键词:
体验式体育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公社
完善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运作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课题。笔者就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目标、内容结构和运作模式提出构想,求教于心理健康教育界同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应慧 黄志荣
当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交织增多,对职业院校的影响不断攀升。职业院校应另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扎实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植入新的思考,从而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值得职业院校认真梳理和再思考。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加亮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性诉求,是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容易引发心理焦虑,影响自身发展,分析他们压力产生的原因,多策并举,努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促进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健
本文以系统论的角度,通过分析体育课程不同层次目标间的系统关系,指出目前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文化危机,提出以系统论的方法推动体育教育内涵建设与外沿发展,以体育教育丰富的人文内涵优化高校综合育人服务体系。
关键词:
系统论 体育课程目标 心理健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峰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趋严重,已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其他手段和方法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大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与健康心理的形成。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积极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绮云 肖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特征。校企合作的大力发展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的启示在于要因地制宜、与企业需要接轨、与社会发展同步。基于协同育人理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建立全人教育理念和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心育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建明
从文化心理学视角来看,缺少心理健康标准的中国文化解读,忽视国外心理理论与技术的文化适应性,忽视心理问题的文化根源,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文化敏感意识入手,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本土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要重视中国化心理理论与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要重视有益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院校 文化心理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代滨 周伟 庄璇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犯罪率大幅上升的今天,如何对人们心理健康实施科学、合理化地干预,是保证人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从而为促进国家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推动力的重要途径。运动作为一个心理健康干预项目,不仅能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塑造美丽体态,更重要的是,能潜在引导人们形成积极乐观、阳光活泼的心理认知与思想。特别是从方法视阈来看,运动对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与积极作用。杨颖编著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由健康层面出发,详述了体育运动在强化人们心理健康状态中所起到的良好影响与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相互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对人们研究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有宝贵理论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