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9)
- 2023(12618)
- 2022(10938)
- 2021(10508)
- 2020(8408)
- 2019(19445)
- 2018(19149)
- 2017(36352)
- 2016(19896)
- 2015(22359)
- 2014(22405)
- 2013(21489)
- 2012(19490)
- 2011(17397)
- 2010(17260)
- 2009(15204)
- 2008(14314)
- 2007(12373)
- 2006(10605)
- 2005(8927)
- 学科
- 济(70709)
- 经济(70639)
- 管理(59712)
- 业(56810)
- 企(49090)
- 企业(49090)
- 方法(32577)
- 数学(27515)
- 数学方法(27208)
- 中国(20326)
- 技术(20021)
- 农(19529)
- 业经(18053)
- 财(17078)
- 地方(15355)
- 学(15320)
- 理论(15309)
- 农业(13350)
- 技术管理(12955)
- 制(12482)
- 和(12384)
- 贸(12373)
- 贸易(12363)
- 教育(12256)
- 易(11995)
- 环境(11769)
- 划(11119)
- 务(11108)
- 财务(11048)
- 财务管理(11032)
- 机构
- 学院(271288)
- 大学(263709)
- 管理(109736)
- 济(99368)
- 经济(97037)
- 理学(95857)
- 理学院(94852)
- 管理学(93292)
- 管理学院(92817)
- 研究(83255)
- 中国(59749)
- 京(55783)
- 科学(52948)
- 财(44035)
- 所(40109)
- 业大(39317)
- 江(38638)
- 农(38266)
- 中心(37788)
- 研究所(36794)
- 范(36399)
- 师范(36108)
- 财经(35941)
- 北京(34930)
- 技术(34886)
- 经(32705)
- 州(32415)
- 院(30927)
- 农业(29724)
- 师范大学(28757)
- 基金
- 项目(190816)
- 科学(150675)
- 研究(145730)
- 基金(134875)
- 家(116034)
- 国家(114947)
- 科学基金(99925)
- 社会(88828)
- 社会科(83998)
- 社会科学(83976)
- 省(78431)
- 基金项目(72771)
- 教育(69088)
- 划(64818)
- 自然(64320)
- 自然科(62838)
- 自然科学(62827)
- 编号(62152)
- 自然科学基金(61700)
- 资助(53623)
- 成果(49480)
- 创(44194)
- 课题(43593)
- 重点(42601)
- 发(41096)
- 部(41028)
- 创新(40318)
- 项目编号(38202)
- 年(35961)
- 科研(35624)
- 期刊
- 济(107038)
- 经济(107038)
- 研究(76098)
- 中国(52136)
- 教育(42487)
- 管理(40757)
- 学报(39609)
- 科学(37249)
- 农(34967)
- 财(31571)
- 大学(30345)
- 学学(28253)
- 技术(28065)
- 农业(24912)
- 融(19072)
- 金融(19072)
- 业经(18974)
- 财经(16411)
- 经济研究(16287)
- 科技(15996)
- 图书(15413)
- 职业(15007)
- 经(13922)
- 问题(13295)
- 技术经济(13160)
- 理论(13142)
- 坛(12977)
- 论坛(12977)
- 业(12713)
- 实践(12305)
共检索到380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燕 张万红 刘月
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对维护我国文化命脉和民族特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技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诸多原因面临困境。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要职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科技、区位等优势,通过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社团建设、品牌文化建设、塑造匠心精神等诸多途径来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蓝洁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在家传世学、作坊式学徒制的历史形态中保持渐进的、相对独立的传承和发展。但与现代科技相遇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遭遇传承的危机。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与一般手工技艺、现代职业技能都存在区别,在培养目标、技能类型、培养形式等方面明确特殊指向的"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模式。民族职教的"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在当前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保持活态化、特色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定技能培养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 传承 创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安成 常玉凡 曹耀
在家文化背景下,“父子有亲”的伦理规则在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性创新实践中表现出内生性的代际推动力。本文在调研汾酒酿造技艺传承的基础上,以纪录片《千城百味》中种类丰富的传统技艺传承事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驱动知识传承性创新活动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首先,“父慈子孝”的代际交往产生了知识传授与继承的个人意愿;其次,“父严子顺”的代际关系之道有利于技艺性知识的传授与吸收;再次,由“父子有亲”所形成的传承性动力有利于促进技艺知识继承性创新。进一步发现,随着个人身份从子辈到父辈的转变,父与子、师与徒的代际关系交往活动推动了传统技艺传承;在代际关系身份维持过程中,代际关系交往带动了新想法产生、接受与创造转化,推动了技艺传承性创新。研究表明,在“父子有亲”文化背景下,父子间或师徒间的代际交往塑造了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性创新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圣燕 贾礼民
本文对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以"苏绣"为例,通过"订单式培养"、依托"大师工作室"、引进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等,探索了一条集传承与创新、技能实用与市场需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手工艺 传承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闻胜海
地方文化具有保存历史文化记忆、传承弘扬民族传统、增加地方情感认同等重要价值,在其原生环境严重破坏且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加强高职学生社团的创新传承作用尤为重要。应通过完善创新传承机制和支持保障条件、开展原型调查和情节二次创作、推进创新传播传承和交流提升等办法,提高高职学生社团创新传承地方文化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团 地方文化 民间故事 传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铭 丁钢
高职院校文化传承创新是一种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过程。传统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存在着传统底蕴与现代大学诉求、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学生学习习惯与大学氛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现代环境下,管理体制的调整、招生办法的改革以及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对高校院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面向未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本取向,科学定位,自觉积淀,重在建设,实现人文性和技术性、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开放的文化气度,构建高职教育的独特文化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蔼
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实务》作者:陈思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3-8221-6出版时间:2021年9月定价:68元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由古至今发展中所产生的智慧结晶,不仅是充分展现我国优秀、珍贵文化基因的有效形式,也是将我国精神信仰物化的重要体现。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发展的时代情境下,“工匠精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珍珍 刘晓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绕不开传承者的技能学习过程。《指尖上的传承》讲述了不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及传承者的成长故事,结合工作场所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等相关理论,构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者技能学习的分析框架,有利于探究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和技能水平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为促进传承者从"学徒"到"师傅"主体身份的建构,需完善学习内容体系,提升传承者理论素养;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培育传承者工匠精神;搭建学习交流载体,深化传承者交互学习。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传承机理 技能形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夏勉 夏雨雨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传统节日文化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文章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相关实践经验,对打造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彰显传统节日文化本源特色、更新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方式、构建传统节日文化互动平台及丰富服务形式、完善传承创新管理机制等实施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传统节日文化 传承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查伟大 张东
文章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诠释了技能型社会下传统技艺传承的价值意蕴,分析了传统技艺传承中需求侧及供给侧面临的困境,指出封闭性传习模式限制了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空间、守旧的机制束缚了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借鉴苏绣技艺传承在传衍机制、保护机制、研习机制及集成推广机制方面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传统技艺传承的优化路径,具体包括促进传统技艺产业化发展、建立立体化传统技艺传承制度、推进传统技艺向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传统技艺 技艺传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探讨职业院校技艺传承及非遗进校园路径,激发传统技艺活力,引领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18年12月7-8日,由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门委员会及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艺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无锡召开。大会以"匠心·传承·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近百所职业院校的领导、专家、非遗大师等400余人齐聚此间,聚焦传统技艺,共商传承发展良策,这在全国职业院校领域内尚属首次。活动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艺传承 研讨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昌武
地域文化是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处在一定的地域内,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承担着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职责。设立地域文化研究机构、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地域文化传播平台、深化与地域文化研究机构及学者的合作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传承创新地域文化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传承 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文婷 王子成
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的学校传承是在社会大系统中,以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为媒介的政府管理人员、学校教育者与学生等主体与自然、社会和制度环境于一体的稳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系统主要包括宏观系统因子——政府与社会,中观系统因子——院校与教师,及微观系统因子——学生与学徒。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学校传承机制涵盖"政校室"协同的宏观运行机制、"班系区"共振的中观培育机制及"技艺道"融合的微观成才机制。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手工技艺 学校传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徐珍珍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一个民族在历经风雨沉浮后的深厚积淀,以口传身授的形式沿袭,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日渐式微,正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等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因而,厘清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载体的个体性、传承时空的情境性、传承过程的实践性特点,梳理其内在生成机理,尝试探析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能习得、基于情境的技能生成、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技能内化特点,以及培养主体多元参与、培养目标多层融通、培养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价值优势,以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