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1)
2023(7264)
2022(5764)
2021(5481)
2020(4779)
2019(11069)
2018(10723)
2017(21048)
2016(11547)
2015(13430)
2014(13663)
2013(12955)
2012(11459)
2011(10007)
2010(10426)
2009(9555)
2008(9536)
2007(8657)
2006(7510)
2005(6986)
作者
(31108)
(25770)
(25543)
(24348)
(16420)
(12160)
(11719)
(9938)
(9683)
(9463)
(8821)
(8571)
(8453)
(8144)
(7889)
(7867)
(7811)
(7688)
(7498)
(7213)
(6353)
(6296)
(6290)
(5968)
(5930)
(5881)
(5773)
(5703)
(5107)
(5029)
学科
(69310)
企业(69310)
(63283)
管理(54397)
(52344)
经济(52272)
方法(26963)
(20515)
数学(19762)
业经(19638)
数学方法(19280)
(17508)
财务(17476)
财务管理(17464)
企业财务(16547)
技术(15338)
理论(14329)
企业经济(12028)
(11321)
(11108)
(11069)
经营(10844)
(10635)
技术管理(10415)
(10105)
中国(9655)
决策(9018)
计划(8221)
(8091)
(7986)
机构
学院(168520)
大学(155222)
管理(70908)
(66304)
经济(64974)
理学(60842)
理学院(60361)
管理学(59272)
管理学院(58984)
研究(42776)
中国(34900)
(32702)
(31608)
(26747)
财经(25804)
技术(23793)
科学(23784)
(23235)
职业(23092)
(21398)
商学(20497)
商学院(20302)
(20185)
中心(20121)
业大(19958)
北京(19590)
经济学(18973)
财经大学(18828)
经济管理(17991)
研究所(17785)
基金
项目(104542)
科学(84725)
研究(80668)
基金(75278)
(63195)
国家(62559)
科学基金(57076)
社会(49989)
社会科(47420)
社会科学(47405)
(44382)
教育(40846)
基金项目(39179)
自然(37581)
自然科(36878)
自然科学(36871)
自然科学基金(36267)
编号(35297)
(35224)
资助(32031)
成果(26543)
课题(24503)
(24425)
重点(23372)
(22744)
(22632)
创新(22421)
项目编号(22145)
(20942)
(20892)
期刊
(75036)
经济(75036)
研究(42837)
管理(33301)
中国(32411)
(30587)
教育(23276)
技术(23236)
科学(18967)
学报(17082)
(14534)
大学(14368)
学学(13699)
财经(13404)
(13252)
金融(13252)
业经(13028)
职业(12814)
(11560)
经济研究(11340)
技术经济(10912)
财会(10685)
统计(9669)
农业(9542)
(9525)
(8643)
论坛(8643)
问题(8572)
技术教育(8458)
职业技术(8458)
共检索到244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闫朝鼎  
文章根据合作目的、合作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合作载体、合作功能、合作方数量和合作时段这几个标准,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认为制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因素主要分为国家层面、企业方面和高职院校自身,并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议,包括构建一体化办学理事会、创新合作运行机制、慎选合作企业及项目以及灵活开展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霞  
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合作深度,分析了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属于浅层次的合作,缺乏整体运筹、通盘考虑,运行的形式大都限于表面上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阐述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订单教育""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厂一体化""联合共建"这五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平和  
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正是高职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长久机制,办出自身的特色和水平,是高职院校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迫切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小冬  张加乐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剖析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因素。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企合作推进策略及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云峰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特征,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近年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源于企业的优势,针对铁路建设行业、施工企业特点,因企制宜,创新机制,优化模式,着力建立"五位一体、四级对接"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互惠多赢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取得了良好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宁军胜  王墀锡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有效机制。文章从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高职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视角阐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对校企合作模式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龙海  
本研究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涉农高职院校校企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模式的演变历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海军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模式的阐述,指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从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校企合作实践的途径,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静  刘旭东  
本文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找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颖  
校企合作目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文章通过对校企合作驱动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双主体合作模式的运作机理,论述了双主体合作模式的特点,包括强调合作对企业的战略性价值、突出全方位管理制度建设等。同时,通过分析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双主体校企合作的实践,在组织建设、制度建构以及模式创新方面提出实施双主体模式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燕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方式,无论从办学目的,还是办学质量上都具有其他类型院校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的高职校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国内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提出对策,从而为真正提高国内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培养有用人才提供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贤纲  
加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已逐渐成为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以及改革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玉栋  张莹莹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当前企业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科技化、复杂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办学的规模和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校企联合办学与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实现院校和企业的互助共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宝丽  
本文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合作实践模式,进而研究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协作之道,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小刚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1."企业配合"模式这种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