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4)
- 2023(12955)
- 2022(11437)
- 2021(10719)
- 2020(9093)
- 2019(20932)
- 2018(20734)
- 2017(39650)
- 2016(22277)
- 2015(25501)
- 2014(25753)
- 2013(25007)
- 2012(22895)
- 2011(20534)
- 2010(20673)
- 2009(18501)
- 2008(18041)
- 2007(15815)
- 2006(13850)
- 2005(12230)
- 学科
- 济(83553)
- 经济(83433)
- 管理(66150)
- 业(60802)
- 企(51847)
- 企业(51847)
- 方法(36749)
- 数学(31286)
- 数学方法(30914)
- 农(22581)
- 财(22465)
- 中国(22276)
- 业经(20708)
- 制(19503)
- 学(17602)
- 地方(17393)
- 理论(17325)
- 技术(16002)
- 农业(14574)
- 务(14089)
- 财务(14021)
- 财务管理(13991)
- 体(13925)
- 和(13660)
- 贸(13602)
- 贸易(13596)
- 教育(13531)
- 环境(13438)
- 企业财务(13280)
- 易(13181)
- 机构
- 学院(312889)
- 大学(307464)
- 管理(122042)
- 济(119006)
- 经济(116224)
- 理学(105669)
- 理学院(104488)
- 管理学(102742)
- 管理学院(102180)
- 研究(100716)
- 中国(71999)
- 京(65911)
- 科学(62113)
- 财(56131)
- 所(49937)
- 农(46987)
- 江(46604)
- 业大(45533)
- 研究所(45284)
- 中心(44956)
- 财经(44602)
- 范(41642)
- 北京(41596)
- 师范(41274)
- 经(40353)
- 技术(38849)
- 州(37862)
- 院(36704)
- 农业(36563)
- 经济学(35207)
- 基金
- 项目(212727)
- 科学(167109)
- 研究(161432)
- 基金(150624)
- 家(129631)
- 国家(128511)
- 科学基金(110796)
- 社会(98483)
- 社会科(93190)
- 社会科学(93168)
- 省(86204)
- 基金项目(80546)
- 教育(76928)
- 划(71408)
- 自然(71128)
- 自然科(69404)
- 自然科学(69392)
- 编号(68480)
- 自然科学基金(68122)
- 资助(61789)
- 成果(55859)
- 课题(48521)
- 重点(47962)
- 部(46721)
- 发(45558)
- 创(45158)
- 制(42156)
- 创新(41907)
- 项目编号(41731)
- 教育部(40479)
- 期刊
- 济(132089)
- 经济(132089)
- 研究(91571)
- 中国(64167)
- 教育(47578)
- 学报(46835)
- 管理(45827)
- 科学(43188)
- 农(43082)
- 财(42885)
- 大学(36107)
- 学学(33675)
- 技术(31488)
- 农业(30016)
- 融(23676)
- 金融(23676)
- 业经(22036)
- 财经(21782)
- 经济研究(19989)
- 经(18611)
- 问题(17133)
- 职业(16736)
- 图书(15948)
- 科技(15547)
- 理论(15186)
- 业(15065)
- 技术经济(14459)
- 坛(14249)
- 论坛(14249)
- 现代(14022)
共检索到45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董小平 廖辉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产业适应机制问题。研究表明,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对人岗匹配,技能掌握对能力胜任和环境适应,课程资源和专任教师对知识掌握,课程资源、实践条件和实训实习对技能掌握,课程资源、专任教师和实践条件对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均呈有效作用;而知识掌握对能力胜任和环境适应,兼职教师、实践条件、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对知识掌握,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理论教学对技能掌握,兼职教师对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均呈无效作用。鉴于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需要深度融合产业教育性资源、扩大教育资源产业性属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过程 产业适应 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锋
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主导模式的不完善、院校自我调适机制的不健全、行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应从校政协同、校行协同、校企协同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对策,并尝试构建基于"校政行企"协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高职 跨界 协同机制 先进制造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小将
本文立足于创业型人才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实训为基础、以创业课程为支点、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开发课程为体系、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内涵构建了高职院校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为高职院校培养创业人才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创业型人才 内涵特征 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万秋 钱坤
在当前经济社会建设面临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优秀拔尖人才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有责任参与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目标,提出了在合理选拔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校企融合培养平台,构建教育新模式,营造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氛围等措施,以期建立起有效的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高职 优秀拔尖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坚成
上海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人才作支撑。本文从上海产业发展走向切入,直面上海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的现实,揭示当前上海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的经验,提出建立适应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伟杰 操阳
具有"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的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文章对传统"三创"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三创"人才需具备的三大能力模块,探讨了连锁专业"三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即建设具有"三创"意识和"三创"能力的师资队伍,构建"三创"人才培养的载体,采用利于"三创"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建"三创"人才培养的学生管理体系,最后用人才胜任力模型评价"三创"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三创”人才 长效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虹 苏益南 桂德怀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普遍将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焦点转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新的国际竞争指标。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仍偏重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培育,限制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对此,应树立"学做创"联贯的新型人才培养观,建立起双重驱动、评价激励等有效机制,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士华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保障;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创新的关键,健全的运行机制是基础,创新的合作平台是载体。这4方面形成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合力,共同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学研用 校企协同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兵
本文基于当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方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评价手段的传统教学督导机制,从观念、管理、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到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教学督导 高职 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连明
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着企业岗位与学校人才不对接的问题。政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艾 祝志勇
以专业群对接行业企业,或产业园区,或区域经济,构建形式多样的产学研联盟群,在联盟群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上择优组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政行企校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源北
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层次、人才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职业教育层次向上高移困境、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人才培养缺乏连贯性等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适应产业升级的中高职"二接三续"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与产业对接、中职与高职衔接,学生培养知识增长连续、技能提升持续、素质发展延续。选取相关专业进行试点,取得一系列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华平
当今社会的突出矛盾是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大学毕业生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加,是由我国转型期特殊的产业结构决定的。因此,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尤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加大的今天,不得不反思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方法。文章立足于上述现状,结合国外高等职业院校先进办学经验,以教学质量保障、评估体系为核心,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丹
本文分析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而从"观念落后、培养目标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培养途径单一""产学研合作机制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三种因素探讨对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最终提出构建特色型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新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爱青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职教育受外部发展环境、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遇到了发展瓶颈,加强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资源的有效融合,构建集"完善的课程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科学的保障制度"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与企业共生、共建、互利,将有效扩大学校与企业各自的外延,发挥出1+1>2的人才培养效果,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创新,将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