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7)
- 2023(12755)
- 2022(10736)
- 2021(9740)
- 2020(8215)
- 2019(18444)
- 2018(17557)
- 2017(32515)
- 2016(18287)
- 2015(20517)
- 2014(20177)
- 2013(18868)
- 2012(16836)
- 2011(14770)
- 2010(14293)
- 2009(12036)
- 2008(11030)
- 2007(9172)
- 2006(7402)
- 2005(5740)
- 学科
- 济(63985)
- 经济(63924)
- 管理(50670)
- 业(47567)
- 企(38450)
- 企业(38450)
- 方法(34702)
- 数学(31677)
- 数学方法(31267)
- 农(18217)
- 财(17572)
- 中国(17425)
- 业经(14259)
- 贸(12944)
- 贸易(12938)
- 技术(12903)
- 易(12647)
- 理论(12564)
- 农业(12486)
- 学(12105)
- 务(11936)
- 财务(11902)
- 财务管理(11882)
- 地方(11370)
- 企业财务(11353)
- 环境(10275)
- 教学(10019)
- 制(9642)
- 划(9256)
- 教育(9223)
- 机构
- 学院(243008)
- 大学(234766)
- 管理(93706)
- 济(92696)
- 经济(90994)
- 理学(83370)
- 理学院(82514)
- 管理学(80877)
- 管理学院(80462)
- 研究(73847)
- 中国(51765)
- 科学(47856)
- 京(46898)
- 农(45736)
- 业大(41686)
- 财(39129)
- 农业(36264)
- 中心(35769)
- 所(35512)
- 江(34629)
- 技术(33259)
- 财经(33230)
- 研究所(33169)
- 经(30623)
- 范(30324)
- 师范(29853)
- 经济学(28747)
- 院(27496)
- 北京(27489)
- 州(27314)
- 基金
- 项目(182563)
- 科学(144183)
- 基金(131496)
- 研究(130313)
- 家(116895)
- 国家(115908)
- 科学基金(100212)
- 社会(81968)
- 社会科(77829)
- 社会科学(77810)
- 省(75099)
- 基金项目(70536)
- 自然(67311)
- 自然科(65874)
- 自然科学(65853)
- 教育(65176)
- 自然科学基金(64691)
- 划(62943)
- 资助(52881)
- 编号(52807)
- 重点(42261)
- 部(40025)
- 创(39762)
- 成果(38980)
- 发(38657)
- 课题(37535)
- 创新(36998)
- 科研(36280)
- 计划(34748)
- 教育部(34588)
- 期刊
- 济(84262)
- 经济(84262)
- 研究(58277)
- 中国(45861)
- 学报(43150)
- 农(38815)
- 科学(37018)
- 教育(35998)
- 大学(32793)
- 管理(31780)
- 学学(31265)
- 财(29905)
- 农业(26687)
- 技术(25910)
- 财经(15507)
- 融(15491)
- 金融(15491)
- 业经(15065)
- 职业(15005)
- 业(14760)
- 经济研究(14193)
- 经(13340)
- 版(12359)
- 业大(12080)
- 科技(11888)
- 问题(11577)
- 统计(11259)
- 策(10723)
- 技术经济(10698)
- 农业大学(10337)
共检索到323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延寿 徐镇辉
对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师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依次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条件及管理等;而就业指导工作、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同时,也发现教师对学校的人文关怀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举措、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教研活动的安排和内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较不满意;学生则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课外辅导、校园环境、实践教学管理、班级凝聚力等较不满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列平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涵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夏新燕
为了全面系统掌握高职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创新型人才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就业等三个层面,对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调查。调查中,笔者针对该校教师、学生、校企合作单位分别设计制定了不同的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497份,回收有效问卷1235份,有效回收率为82.5%。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跟市场需求仍有差距,进一步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云东 李俊涛 刘金明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顶级赛事,始终与产业紧密贴合,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动向,引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本着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赛教融合的原则,探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可从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与优化、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备赛场地与设备向非赛教学实践活动迁移、融入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协会社团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等方面展开。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梁克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是由治理主体、治理共识、治理工具和治理成效等构成的治理系统,其运行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识别、理解及定位为起点,以此统领治理共识、指引治理主体、规约治理工具,治理主体开发并运用治理工具取得预期治理成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剖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现实,发现在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治理共识的有效达成、治理工具的科学供给、治理成效的持续改进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为此,应着力构建治理主体良性互动长效机制、发挥治理共识激发内源动力作用、优化治理工具多元互补供给结构、提供治理成效持续改进动力源泉,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提供行动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婷
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育人模式,是在新形势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探索实践。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学院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对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导师制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长林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目前,在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探索中存在误区。针对高职院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种种现实问题,提出培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有:重视校园基本建设和实训条件的改善,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办学特色的培育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雁 吴建设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一条发展主线。服务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有地市高职院校585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46.21%。基于对地市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办学规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地市高职院校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服务城镇化尚未达成共识。由此,从国家层面构建职教体系,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地方层面突出职教地位统筹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学校层面实施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新型城镇化水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职教体系 人才培养 职教地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肖丽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主要输出主体,为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加快,行业企业对于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为改善上述不足,高职院校还需在全面质量观的指导下,推进专业建设改革、加快师资建设改革、推动课程建设改革和加快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
全面质量观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佩华 胡泊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其具体策略是,组建多元化的评价专家库,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小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个性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贤政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两个转换与替代:一是用人才培养方案替代原有的教学计划;二是用课程标准替代原有的教学大纲。借鉴国家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先行经验,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红梅 高静 汤磊
提高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是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上海部分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总体满意度高,但对部分专项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精神与能力等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外语能力。学校应通过分析影响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深层次原因,分别从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协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系统等方面着手,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以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基于西部地区49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数据,在分解变量的基础上构建截面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校企合作整体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教师平均在研技术开发到款数"和"企业捐赠设备占比"的贡献显著;但校企合作各个方面对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质量影响不同,前者的不均衡发展和短期性倾向,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提高。未来需要加快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重视其阶段性特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理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水洪 崔戴飞 邱惠萍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与现代劳动制度相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方法。文章对现代学徒制育人的"五对接""五共同""五融合"意义做了分析,提出校企双主体开展现代学徒制"双栖、双岗、双导师"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应从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校企招生招工一体、人才培养"五对接"产教"五融合"、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校企天使文化共融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有效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秋霞 刘朋
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契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是: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模式僵化;校企合作层次较浅,流于表面;学生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据此,文章提出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匠精神为契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以工匠精神为引导,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应用型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