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3)
2023(7162)
2022(5703)
2021(5323)
2020(3689)
2019(8354)
2018(7611)
2017(12379)
2016(7906)
2015(8889)
2014(8898)
2013(7611)
2012(6848)
2011(5881)
2010(6123)
2009(4798)
2008(4600)
2007(3988)
2006(3501)
2005(3063)
作者
(18669)
(15570)
(15357)
(15023)
(9727)
(7366)
(7018)
(5983)
(5938)
(5749)
(5280)
(5194)
(4946)
(4889)
(4873)
(4863)
(4860)
(4696)
(4537)
(4459)
(4009)
(3913)
(3844)
(3707)
(3593)
(3555)
(3546)
(3516)
(3275)
(3179)
学科
管理(20119)
(17437)
经济(17420)
(15219)
(12398)
企业(12398)
教学(9697)
中国(8956)
教育(8751)
理论(8680)
(8343)
学法(6772)
教学法(6772)
业经(6492)
学理(5835)
学理论(5835)
(5801)
农业(5427)
(5207)
地方(4858)
学校(4847)
方法(4828)
技术(4595)
(4200)
工作(4153)
(3935)
财务(3910)
(3907)
财务管理(3903)
环境(3867)
机构
学院(95849)
大学(85065)
研究(29483)
管理(29018)
(26709)
经济(25748)
理学(24336)
理学院(24060)
管理学(23473)
管理学院(23310)
职业(21444)
技术(20459)
中国(19970)
(17975)
科学(17587)
(16560)
职业技术(15429)
(15351)
技术学院(15295)
师范(15194)
(14344)
教育(13935)
(13813)
中心(13768)
(13752)
(13509)
业大(12573)
研究所(12108)
(11901)
师范大学(11617)
基金
项目(63352)
研究(55449)
科学(48579)
基金(38319)
(32512)
国家(32107)
教育(31644)
社会(30315)
(29966)
社会科(28392)
社会科学(28381)
编号(27078)
科学基金(27076)
(24028)
成果(22284)
课题(21945)
(19790)
基金项目(19160)
重点(15853)
规划(15512)
项目编号(15417)
资助(14848)
自然(14793)
(14664)
(14615)
自然科(14390)
自然科学(14389)
(14252)
自然科学基金(14074)
(13788)
期刊
教育(34826)
(32642)
经济(32642)
中国(29250)
研究(27218)
职业(15691)
技术(15568)
(14092)
学报(13323)
管理(11800)
(11513)
大学(11077)
科学(10726)
技术教育(10241)
职业技术(10241)
职业技术教育(10241)
农业(10074)
学学(9897)
(7318)
论坛(7318)
业经(6463)
(6417)
金融(6417)
(5230)
图书(5198)
(5165)
职教(5046)
财经(4939)
经济研究(4811)
高等(4736)
共检索到146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梁克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是由治理主体、治理共识、治理工具和治理成效等构成的治理系统,其运行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识别、理解及定位为起点,以此统领治理共识、指引治理主体、规约治理工具,治理主体开发并运用治理工具取得预期治理成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剖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治理现实,发现在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治理共识的有效达成、治理工具的科学供给、治理成效的持续改进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为此,应着力构建治理主体良性互动长效机制、发挥治理共识激发内源动力作用、优化治理工具多元互补供给结构、提供治理成效持续改进动力源泉,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提供行动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兴海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所在。因此,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和依托企业、立足岗位原则,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育、现实职业需求与未来职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关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曲生  
高职高专作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高等职业教育阵地,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责任,需要通过优化结构,明晰定位,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科院校和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和"盲区"。由于文科专业投入少,可以大班额上课,成本低,效益好,办学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晓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社会、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践路径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课程体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应崧  苏志刚  齐小萍  徐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据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对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报制度进行了探索,确立了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度报告"的基本原则、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汤飞飞  
我国在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提出"智志双扶"的理念,随着"智志双扶"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因此,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能够助力"智志双扶"的相关工作。文章论述了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智志双扶"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怀珍  杨桂染  刘立新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直接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医学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主动适应社会和医疗卫生领域发展,校院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规范培养,突出实践能力等原则,通过专业调研及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专家论证、最终确定等程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福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以数字技术全面渗透、跨界应用的特点形成,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引发人类生产和生活模式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加快了职业教育革新的步伐。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数字化人才需求缺口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明显。面对上述情况和问题,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输出主阵地的高职院校亟待三措并进,加强关键办学能力、提高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增强数字化人才培养适应性,构建科学的育人评价体系、巩固数字化人才培养成果,以期培养更多的适应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伟  
随着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阐述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使命和优势,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专业设置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更新、师资培养、绿色校园建设等角度探讨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做法和思考,从而顺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阳丹  
高职院校承担着社会优秀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使命,需要与时俱进地结合时代需求,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的一套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服务院校都应该积极更新教学思想,确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确切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制定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此为社会发展不断输送优秀人才。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价值及路径展开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孔德兰  周建松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梳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处理好高教性与职教性的关系、专业和学科及课程的关系、专业的自身定位问题等逻辑前提;要回答好四个重要问题,即办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的课程类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羌毅  徐胜  李博  
办好"具有适应性的高职教育"是高职院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要解决传统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水平不高、个性化定制发展受阻、区域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不适应性问题,需要在"自由学期制"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下,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深化院校治理三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路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杜志强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及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在执行教学任务和课程考核中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回访,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体系。根据2013—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分析,说明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就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就业、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亚莉  魏吉  张海燕  李佐  
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了现实要求。从专业、语言、文化三个维度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内涵进行界定,分析高职院校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师资储备不足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打造国际化师资团队、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俊杰  
工程教育的直接目标指向就是培养工程师,培养富有技能和竞争力的工程师和工业领袖。中国作为工程师队伍培养的大国,工程教育的质量仍然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的要求、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工程教育内容陈旧、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工程实践实训的弱化等问题,使得我国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实践性、创新性严重缺失,进而严重影响工程师培养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