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6)
2023(5245)
2022(4302)
2021(4157)
2020(3191)
2019(7441)
2018(7311)
2017(13154)
2016(7710)
2015(8726)
2014(9430)
2013(8643)
2012(7987)
2011(7466)
2010(7786)
2009(6756)
2008(6483)
2007(6166)
2006(5496)
2005(4651)
作者
(20010)
(16525)
(16283)
(15767)
(10345)
(8000)
(7564)
(6496)
(6392)
(6280)
(5646)
(5509)
(5445)
(5276)
(5085)
(5015)
(5011)
(4801)
(4665)
(4567)
(4381)
(4053)
(4025)
(4021)
(3891)
(3775)
(3717)
(3678)
(3470)
(3420)
学科
(24903)
经济(24870)
(22979)
(18516)
管理(15899)
农业(15361)
中国(10138)
(9982)
企业(9982)
业经(9764)
教学(8212)
(7678)
理论(7670)
(7247)
地方(7181)
农业经济(6978)
方法(6742)
教育(6529)
(6063)
学法(5752)
教学法(5752)
数学(5570)
收入(5512)
数学方法(5481)
发展(5477)
(5464)
工作(5057)
(5026)
农村(5007)
学理(4982)
机构
学院(105231)
大学(91203)
(34043)
经济(32819)
管理(32648)
研究(30330)
理学(26814)
理学院(26498)
管理学(25868)
管理学院(25683)
中国(23925)
职业(21452)
(20759)
技术(19441)
(19412)
(19278)
科学(17784)
(17567)
(15873)
(15789)
师范(15650)
中心(15498)
职业技术(15295)
技术学院(15202)
(14830)
农业(14610)
业大(14531)
财经(12916)
研究所(12798)
(12783)
基金
项目(60477)
研究(53998)
科学(46333)
基金(37288)
(30406)
社会(30267)
国家(29916)
(29005)
教育(28720)
社会科(27962)
社会科学(27957)
编号(27803)
科学基金(25309)
成果(22817)
(22109)
课题(20968)
基金项目(19442)
(18878)
(15150)
资助(15023)
规划(14704)
(14479)
项目编号(14197)
重点(14082)
自然(13300)
(13259)
(13169)
(13012)
(12992)
阶段(12955)
期刊
(50269)
经济(50269)
中国(31383)
研究(29877)
教育(27908)
(26415)
农业(16782)
技术(14692)
(14147)
职业(13627)
学报(13100)
业经(12713)
科学(12294)
(11424)
金融(11424)
大学(11113)
管理(10645)
学学(10129)
技术教育(8851)
职业技术(8851)
职业技术教育(8851)
农业经济(8196)
农村(8058)
(8058)
(7275)
论坛(7275)
(6703)
问题(6354)
财经(5991)
图书(5911)
共检索到167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进  蒋聪  
乡村振兴需要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是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加速各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高技术技能人才、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然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乡村发展面临“人才荒”,劳动力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反差。文章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供给与培养质量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毕业生培养如何匹配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议分三个阶段,即入学期、培养期、求职期,从学生、地方企业、政府及学校自身入手,多方联动,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效匹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庆林  陈嘉鹏  
在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之后,如何在原乡村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以具体的项目、车间为抓手,促进乡村相对困难群体进一步走向富裕,是一个现实的必答题。我们首先对乡村振兴项目车间建设、乡村振兴项目选择及受资助困难人员的培训等内容进行阐述,介绍了乡村振兴项目车间的规划建设标准及要求、项目选择的原则及方法、困难人员的培训策略与技巧等;然后分析了乡村振兴车间、乡村振兴项目选择及困难人员培训的绩效匹配方法,探讨了困难人员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对乡村振兴车间与产品生产,实现困难人员就业与经济收益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塔娜  
进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阶段,乡村的独特价值与多元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乡村人力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新兴力量,是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要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面对就业创业经验不足、形势严峻等未知挑战,需要更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机会。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下,高职院校学生服务社会、融入乡村是时代召唤,是历史机遇,也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应转变教学观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需进一步延伸。高职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面临院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师""生"两侧的双重性薄弱、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办学模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需改变院校供给侧结构以发展乡村教育,提升"师""生"侧吸引力以储备乡村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教育质量,改革办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张利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毛淳  刘彦伯  
基于453份农科大学生及从事涉农工作人员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知农爱农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和人才培养相关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和课程改革;畅通就业渠道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静宜  陈洁  
人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初步的人才基础,但受制于乡村发展条件和人才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乡村人才还存在引不来、留不下、培养难、用不好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中,乡村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升级,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根据对黑龙江、山东、浙江、湖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地的调研,围绕主要矛盾变化对主体来源、阶段任务、机制政策等方面提出的转型要求,以乡村人才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应更加强调乡村人才的内生动力、发展能力、机制活力和政策合力,推动人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的有效供给和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人才动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2009年,国务院制定实施了11个行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这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行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振兴、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对接,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是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期对电子信息、交通、装备制造、铁路、钢铁、汽车、石化、物流8个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作一梳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俊  邓显石  
高职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就业创业作为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展示,其成效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首先论述了高职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困境,最后从政策制定与宣传、高职院校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等角度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策略探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景琴玲  刘甜  张欣童  
基于陕西省22个县59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乡村振兴视角下实证分析了农民职业教育供给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农户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评价偏低,尤其在培训方法、培训费用、培训效果方面。其中,培训供给因子、外在个体特征因子、培训投入因子对农民职业教育供给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农民职业教育满意度水平,必须加强政策导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明确主体需求,提高培训供给效能;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培训获得感;唤起社会关注,扩大培训综合效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秀丽  
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基于搜寻匹配理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型,即"AAA+E"模型,"AAA"分别指代三个指标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估体系(Assessment system,缩写为A)、预就职岗位分析体系(Analysis system,缩写为A)和人职匹配拟合体系(Accordance system,缩写为A);"E"则代表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搜寻匹配模型建立的环境变量(Environment,缩写为E)。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估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分析等,以实现现代农业、活力农村和职业农民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大宇   庞炜婷  
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开启了职业教育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新局面。文章以全国55所高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例,从涉农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师资和就业能力五个维度分析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现实状况,从厚植理念、创新模式、多方协同、科技服务和数字赋能五个方面提炼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典型经验,并提出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提升路径:坚持耕读教育,围绕“三农”事业培养人才;坚持产业导向,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培养人才;坚持校企合作,深化农业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深化科教融汇,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推进数字教育,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培养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秀  孔德永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乡贤群体在乡村场域内具备独特意义。新时代以来,为解决乡村秩序失衡、共识离散、公益虚化等问题,需要乡贤人才回归乡土。乡贤人才赋有地域性、示范性、公共性、崇善性,以乡贤嵌入县域内地方组织、规范乡贤个体行为范式、完善乡贤治村制度体系保障、加强乡村公益共同体建设,来优化乡贤内嵌乡土的具体路径,发挥着乡贤人才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亦平  魏艾  
人口的流动方向与趋势是认识与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窗口,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城归"人口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结合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发展目标,依据农业人口在目标实现中的"缺位"分析,研究"城归"人口在战略实现中进行"补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探究其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力"机制,确立其"补位"的有效途径,这是由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理性回归的内在要求所决定,具有广泛的经济与政治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