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1)
2023(11839)
2022(10237)
2021(9856)
2020(8285)
2019(19419)
2018(19317)
2017(37707)
2016(20715)
2015(23858)
2014(24197)
2013(23433)
2012(21210)
2011(19007)
2010(19118)
2009(16765)
2008(16035)
2007(13845)
2006(11842)
2005(10172)
作者
(58071)
(47847)
(47652)
(45509)
(30438)
(22946)
(21683)
(18946)
(18307)
(17180)
(16463)
(15875)
(15159)
(15023)
(14902)
(14494)
(14370)
(14366)
(13597)
(13561)
(11891)
(11815)
(11662)
(10930)
(10672)
(10662)
(10597)
(10592)
(9642)
(9503)
学科
(83186)
经济(83108)
管理(56927)
(53964)
(45743)
企业(45743)
方法(41637)
数学(36563)
数学方法(35900)
(20823)
中国(20625)
业经(18823)
地方(17080)
(17067)
(17008)
理论(16423)
技术(15150)
农业(13760)
(13257)
贸易(13250)
(13212)
(12830)
(12475)
产业(12312)
环境(11972)
教育(11780)
(11042)
(10993)
财务(10969)
财务管理(10949)
机构
学院(290954)
大学(283169)
管理(117229)
(108914)
经济(106467)
理学(102729)
理学院(101666)
管理学(99562)
管理学院(99082)
研究(89343)
中国(63370)
(60413)
科学(57290)
(46522)
(43917)
业大(43200)
(42372)
(40994)
研究所(40362)
中心(40237)
财经(38422)
(38328)
北京(38024)
师范(38009)
技术(37089)
(34869)
(34240)
农业(33135)
(32749)
经济学(31610)
基金
项目(202606)
科学(159449)
研究(150993)
基金(143960)
(124255)
国家(123224)
科学基金(106881)
社会(91485)
社会科(86700)
社会科学(86674)
(82257)
基金项目(76775)
教育(72361)
自然(70526)
自然科(68915)
自然科学(68903)
(68352)
自然科学基金(67619)
编号(64321)
资助(60626)
成果(50672)
重点(45435)
课题(45023)
(43856)
(43351)
(42657)
创新(39506)
项目编号(39032)
科研(38443)
教育部(37856)
期刊
(114054)
经济(114054)
研究(79715)
中国(52323)
学报(42586)
管理(42496)
教育(42053)
科学(40218)
(37794)
(33132)
大学(32555)
技术(31148)
学学(30428)
农业(27117)
业经(20123)
(18434)
金融(18434)
经济研究(18299)
财经(17526)
图书(15841)
职业(15289)
科技(15194)
(14933)
问题(14703)
技术经济(14508)
(13996)
理论(13769)
统计(13507)
(13024)
商业(12866)
共检索到401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艳  李宇红  
深度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成为类型教育的唯一路径,产业学院是走向深度产教融合的主要载体和抓手。经过高职院校多年的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实践,产业学院已体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过程开放、办学资源共享、类型多样化、治理现代化等诸多特征,出现了"1+1"模式、"1+N"模式、"1+1+N"模式和"N+N"模式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学院。不论何种类型,产业学院的育人成效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合作程度,在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有效治理、积极配合下,企业的介入程度越深,越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小青  陈刚  
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作为推进高职院校内部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有其独有的特点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文章通过分析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该模式下的办学原则,包括合作共赢和以产助教。同时,从资源和产权配置、管理机制建设、成本分摊和收益分成、课程与实训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关系解除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实现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同类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盛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在中外合作项目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日渐凸显出效果。通过对双语教材的选用、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旨在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国际化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飞  宋秋云  
首都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是首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依托现有高职院校创建社区学院实现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首都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创建社区学院的四种主要模式以及发展启示,提出首都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的四个主要组成要素,期待为首都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金昌  
产学研相结合在本质上存在必然联系,"产"离不开掌握知识的专门人才与科技,"研"同样依存于掌握知识的专门人才,其课题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学"必须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必须重视最新的研究成果。即"产""学""研"是相互依存的,走好产学研结合之路,必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但是"产""学""研"又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性活动,有各自的任务,厘清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诉求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起点。企业产学研结合根本利益在于与生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饶亮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结构治理与办学模式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从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等多方面来进行探讨,目的是加强高职院校机构治理的合理性,强化办学模式创新,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建松  
高职院校在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过程中,由于整体发展时间短,其办学生态需要优化,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生态承载力、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生态危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通过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开放合作办学模式,重构了以资源为核心的自然环境,以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环境,以文化为核心的价值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办学生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天球  李国春   宋振文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努力研究与实践“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体系建设研究”这一重点课题。一方面,实行“学研产训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建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院所合作新的办学模式;另一方面,实行“学研产训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创造性地构建适合地方性高职院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发挥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不断为地方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具有长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慧芹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校企一体化"是校企合作内涵的深化,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原则构建"理事会",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平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将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评价体系一体化融入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段明  黄镇  
混合所有制是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改革值得探索的一个复杂问题。要在公办高职院校实现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突破,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政策,探索公办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以学校资产管理公司为产权管理人,与社会资本混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对二级学院进行托管,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所具有的产业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在内生动力、公益性与营利性等层面实现突破。待时机成熟时,将该二级学院独立成为混合所有制的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办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探索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吉奎  
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文化,实施特色文化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行业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价值认识不足、双元文化育人机制不够完善、文化育人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应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拓展双元主体协同机制,建设三类文化育人平台,实施四大文化育人路径,打造五大文化育人载体,全面提升文化育人质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梦君  
文章首先论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民办高职院校现有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过分强调特色,办学定位模糊,办学理念的非规范化,人才培养偏离社会需求,办学效益堪忧。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民办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自身的积累和提炼办学特色;民办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办学理论,找准办学定位;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市场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国家财政力度的支持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转变人才招聘观念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智勇  
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道路的耦合设计模式兼备自主演化与理性设计两种模式的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特色化办学的效率,其技术路线是:在统筹环境和组织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化办学意图;经过价值判断形成明确的特色化办学主题;组织各类要素,构建并耦合和则体系与谐则体系,形成实施特色化办学主题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在适当时机评估特色化办学的绩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继安  吴建设  
针对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效应的实然问题.采用国际比较的方法.从创新政府主导下的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载体、建构产学结合共同育人的价值观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对地方高职院校的案例研究实践.确立了职教集团组织架构,创建中介评估咨询机制.建立校企按学分核算经费的机制.开展技术与社会服务工作;形成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职教集团建设为重点.校企协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经济技术服务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承杰  
现代建筑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要求必须突破原有"联合办学、协同育人、合作就业"的传统思路,在此基础上逐步走上"合作发展"的道路。"1+"合作办学模式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中服务对象单一、合作层次较浅、生命周期短暂等问题,丰富了校企合作的本质内涵,贯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