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97)
2023(18431)
2022(15877)
2021(14933)
2020(12373)
2019(28442)
2018(28031)
2017(53597)
2016(29250)
2015(33016)
2014(33160)
2013(31897)
2012(28994)
2011(26001)
2010(25990)
2009(23412)
2008(22873)
2007(19821)
2006(17321)
2005(15163)
作者
(80028)
(66440)
(65881)
(62708)
(42272)
(31868)
(30029)
(25890)
(25355)
(23641)
(22614)
(22217)
(21112)
(20702)
(20466)
(20357)
(19752)
(19740)
(19005)
(18976)
(16436)
(16109)
(16013)
(15178)
(14799)
(14746)
(14746)
(14609)
(13259)
(13028)
学科
(109850)
经济(109698)
管理(91244)
(84179)
(72576)
企业(72576)
方法(50952)
数学(43206)
数学方法(42546)
(31518)
中国(29771)
(28973)
业经(26280)
(23834)
技术(23520)
理论(23421)
(23355)
地方(21170)
(19750)
财务(19670)
财务管理(19629)
农业(19515)
(18851)
贸易(18838)
企业财务(18617)
(18372)
(18283)
(17584)
银行(17538)
环境(17483)
机构
学院(406118)
大学(403737)
管理(160775)
(157113)
经济(153563)
理学(139615)
理学院(138075)
管理学(135597)
管理学院(134815)
研究(127402)
中国(93721)
(84869)
科学(77027)
(74927)
(61119)
财经(59855)
(59275)
中心(58390)
业大(57063)
(57006)
研究所(55468)
(55248)
师范(54766)
(54408)
北京(52974)
(47935)
经济学(47742)
(46893)
技术(46711)
财经大学(44645)
基金
项目(278167)
科学(220550)
研究(209473)
基金(200451)
(172586)
国家(171117)
科学基金(149144)
社会(131137)
社会科(124232)
社会科学(124204)
(110328)
基金项目(106381)
教育(100099)
自然(95717)
自然科(93527)
自然科学(93506)
(92253)
自然科学基金(91798)
编号(87082)
资助(81508)
成果(70890)
重点(62343)
(61783)
课题(60661)
(60642)
(58487)
创新(56016)
教育部(54095)
(53950)
项目编号(53756)
期刊
(168567)
经济(168567)
研究(118942)
中国(81082)
管理(60968)
教育(59243)
(59019)
学报(58837)
科学(54931)
(51173)
大学(46568)
学学(43304)
技术(40842)
农业(35367)
(31503)
金融(31503)
财经(29418)
业经(27669)
经济研究(26404)
(25217)
问题(21739)
图书(21228)
科技(20384)
技术经济(18933)
理论(18810)
职业(18798)
(18260)
(18118)
现代(17678)
(17646)
共检索到586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权  朱心怡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课程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不断显现,特别是高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排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知识转移理论视角对高职院校课程规划重新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学校和用人单位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主体协同,建构"课程目标—课程排序—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课程规划设计协同创新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志兵  
在国家全面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和产教融合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性与产业性相融合的特性。这一特性也使得高职教育成为连接产业端和公共服务供给端的重要领域。PPP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可以成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的范式和机制,并助力高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现。PPP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重点要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教育产权机制、私方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妮娜  朱先奇  高力平  
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有助于降低创新风险、充分共享创新资源。围绕政府导向下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网络展开研究,引入前景理论的心理感知效用替代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构建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MATLAB对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博弈演化路径和均衡点的位置变化进行数值计算,并仿真分析政府选择"激励"策略的博弈过程,讨论了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协同创新行为及相互影响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和高校院所的激励力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博弈参与主体过于依赖政策而止于研发;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政府合理的监管下更容易达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创新成本、提高双方收益、维护协同创新的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春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创新的价值再次被社会所关注和认可。本文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及科研院所间的合作角度对如何开展协同创新进行了分析,结合协同创新的特点,分析当前影响协同创新的因素,最终通过机制的构建来实现政产学研的有效协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曼  胡斌武  
我国行业协会指导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供给与需求脱节,行业指导功能被弱化;角色职能不明确,责权利不统一;利益取向鲜明,教育公益性被侵蚀。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普遍特点与主要职责是:行业组织分布广泛,职责明确;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提供政府教育资讯,监督学校办学行为。据此,实现行业与高职教育协同创新,就需要行业努力参与教育决策咨询,全力制订能力标准、职业资格,协力指导学校教学改革,合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阳  
人工智能时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推动高职院校从单一向产业提供技能人才向主动引领产业人才培养转变。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存在供给和需求错配、风险与利益博弈,短期抑或持续的背离、人才培养与技术迭代等困境,面临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变革、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面临无业可就、职业教育发展惯性与转型困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挑战。因此,建议通过探索有步骤、有层次、有目标的产学研用实施路径,实现理念融合、技术融合、培养融合和专业融合,解决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和产业技术变革的现实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纪海  周雪亮  樊伟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入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基于集成动员理论的核心思想,借鉴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理论,针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不明晰等问题,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提出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机构的引导下,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各种资源要素和功能集成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流程和成果转化流程两大板块提供相关服务,并构建相关运行保障机制,进而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集成化、敏捷化、模块化、高效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岩松  张正华  
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采用SWOT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行业特色高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据此提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的战略模式,具体包括动力促进机制、相互信任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监督反馈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秀萍  卢小君  黄晓颖  
基于对三螺旋理论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大学、产业、政府和由三螺旋产生的混合组织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剖析各类主体在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制度协同创新方面的非线性协同互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中  
区域主导产业协同创新过程具有显著的生态特征,如创新主体要素的多样性、创新结构的层级性以及优势创新种的重要性等,本质上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在此分析基础上,把区域主导产业协同创新的内在生态机制界定为:价值链的协同进化动力机制、耗散结构的有序化运行机制和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维蔚  石岿然  朱跃钊  
为了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演化并揭示参与者策略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单群体和两群体系统的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概率与协同超额收益正相关、与投入总成本和背叛收益负相关;存在一个最优的超额收益分配系数,使得产学研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最大化;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将有效减少双方的背叛行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亚光  卢彬彬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定修  黄玲青  涂用军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机制的创新。文章在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机构管理协同机制、利益分享协同机制、人力资源协同机制、项目开发与技术服务协同机制、实习就业与创业协同机制、教研资源协同机制等方面对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邬连东  
地方综合类高职有别于普通高校及行业高职,受专业庞杂等因素的影响,定位往往不够清晰,因此必须切实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求异办学,错位发展,通过发展战略和机制的改革,实现多方联动、系统协同、力量整合的错位发展,使不同的创新主体与跨区域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办学等开放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达成一致,形成地方综合类高职跨越式发展强劲的内驱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利梅  
文章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型,对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分析,该模型提出高校、产业和政府打破组织边界,协同创新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确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目标,进而为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思维、新方法。通过采用文献调查法,进行了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的调查,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并进行了宽泛研究(现有研究缺乏新理论体系支撑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同时,提出从高校、产业和政府三螺旋教育主体目标的协同、高校、产业和政府协同形成新组织—"虚拟组织"、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