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9)
2023(3111)
2022(2392)
2021(2349)
2020(1776)
2019(4183)
2018(3837)
2017(6497)
2016(4224)
2015(5322)
2014(5602)
2013(4840)
2012(4510)
2011(3978)
2010(4195)
2009(3107)
2008(2968)
2007(2938)
2006(2572)
2005(2015)
作者
(9801)
(8001)
(7977)
(7752)
(5072)
(3838)
(3732)
(3253)
(3185)
(3002)
(2775)
(2681)
(2657)
(2632)
(2591)
(2548)
(2498)
(2390)
(2314)
(2299)
(2239)
(2105)
(2065)
(2047)
(1946)
(1893)
(1892)
(1824)
(1780)
(1673)
学科
(10998)
经济(10993)
管理(7672)
教学(6595)
中国(6553)
理论(5602)
地方(5151)
教育(5146)
学法(4800)
教学法(4800)
(4574)
学校(4364)
学理(4240)
学理论(4240)
(3846)
业经(3254)
农业(2969)
技术(2868)
(2585)
企业(2585)
(2451)
高等(2436)
(2380)
政治(2295)
思想(2239)
(2203)
思想政治(2173)
政治教育(2173)
治教(2173)
德育(2138)
机构
学院(50522)
大学(40414)
职业(17219)
研究(15675)
技术(14924)
职业技术(12559)
(12527)
管理(12388)
技术学院(12082)
经济(11952)
中国(10636)
(10112)
(9539)
科学(9377)
理学(9364)
理学院(9203)
(9169)
师范(9086)
管理学(8908)
教育(8867)
管理学院(8815)
(8478)
中心(7452)
(7302)
(7201)
(7153)
师范大学(6817)
研究所(6370)
(6286)
(6213)
基金
项目(29488)
研究(29365)
科学(22116)
教育(18464)
编号(16349)
(15991)
基金(14981)
课题(13938)
社会(13897)
成果(13382)
(13084)
社会科(12776)
社会科学(12775)
(12409)
(12027)
国家(11802)
科学基金(9826)
规划(9106)
(8644)
项目编号(8400)
(7866)
重点(7821)
基金项目(7813)
研究成果(7763)
年度(7673)
(7513)
(7164)
建设(6930)
(6907)
(6893)
期刊
教育(24862)
中国(20106)
(18880)
经济(18880)
研究(15277)
职业(13006)
技术(11233)
技术教育(8456)
职业技术(8456)
职业技术教育(8456)
(7335)
(6032)
论坛(6032)
(5492)
学报(5065)
农业(5059)
图书(4961)
管理(4947)
大学(4342)
职教(4278)
科学(4084)
书馆(3946)
图书馆(3946)
(3924)
金融(3924)
业经(3593)
高等(3472)
学学(3419)
成人(2886)
成人教育(2886)
共检索到85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莹  闫广芬  
国家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既是高职院校呼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内涵发展的诉求。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涉及面广、建设过程复杂,加上业界对专业群的研究比较薄弱,使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资源组合方式有待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有待加强、专业群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等不足。高职院校要立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科学组建专业群,整合校内外专业群建设资源,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发展的机制,校企共育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创新团队,从而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辟清理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子飞   林禄苑   饶慧婷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自国家实施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以来,高职院校在相关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成效显著,但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组群逻辑进行逻辑审视,对共生理论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适用性分析进行理论审视发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存在专业群互融性不强,建设理念滞后;专业群组群逻辑不清晰,同频共振效应低;专业群建设环境有待优化,外向性不强等现实困境。基于共生理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加强共生单元构建,明晰共生模式,营造开放共生环境,注重治理机制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林山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不但确立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身份和地位,而且擘画了向类型教育转变的施工蓝图。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彰显职业教育适需性、集群性和特色性类型特征的重要抓手。从类型教育透视,专业群建设要义就在于“群”“合”“柔”“新”。当前,专业群建设存在群组建的传统与类型思维方式的冲突碰撞、群内容服务“类型”教育能力不足、群发展不可持续等现实问题。因此,建议高职院校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约束,培育“类型”思维;完善建设标准,制定成效评价标准;优化“类型”定位,深化“三教”改革;多方协同,落实1+X证书制度的要求;创新柔性化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从而保障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玥  瞿才新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双主体育人机制不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健全等困境,建议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主线,从“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利益内循环运行模式,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协同重构结构化课程体系,完善产教融合育人过程“”校企协同深化‘双师双能’建设,共建产业教授工作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波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坚持适应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协调性原则,以服务为宗旨,明确办学特色和建设方向,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福春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产业转型升级、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专业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学校专业布局优化等专业建设能力提升的现实要求。在构建灵活的专业建设调整机制、加强专业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加强文化建设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水平专业群在学校教学建设中具有聚焦作用、标杆作用和引领作用,以及高水平专业群在学校与产业对接上具有较强的黏合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硕硕   江春华   宋子齐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适应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学习平台和组织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视角和范式。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个视角建构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体系的要素,并从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困扰、共生模式失调、共生界面阻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未来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共生路径为:提高共生单元的合作效能;营造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深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创新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安安  梁燕  
校企合作是影响高职学校办学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专业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已成广泛共识,但对其质量或成效的关注却并未相应增强,存在着协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适切性不足、评价功能漂移定势等现实困境。研究认为,可以构建“愿景共塑、资源整合、过程优化、成效达成”四维评价模型,并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构建“、基础+差异”的结构化评价指标开发、诊断改进功能强化等方面深化推进评价工作,切实推动高职学校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的整体性跃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厚望  龚添妙  
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大潮的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校建设和一流专业群建设也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发展的政策推动轨迹入手,厘清专业群发展脉络,分析一流专业群的四大显性特征及一流性缺失的成因,并从一流专业群生成机制、建设机制、管理机制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群建设的推进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褚金星  李博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但在2022年“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发现,外部对接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内部知识体系封闭,难以整合内外资源;组织协作不畅,难以形成建设发展的合力;知识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构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等依然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对专业群建设的理论逻辑、突出问题及未来路向进行重新审视和再次梳理,建议基于集群优势竞争理论,以构建开放性知识系统为突破口,强化组群逻辑、整合教学资源、重构管理组织、开展有组织科研等,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提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新民  杨文涛  
专业群组群逻辑包括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建立起专业群和产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职业联系;内部逻辑建立起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知识联系,人们平常所说的组群逻辑一般是指外部逻辑。外部逻辑主要有产业链组群逻辑、学科基础组群逻辑和技术基础组群逻辑,外部逻辑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专业群组建。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既不是外部逻辑也不是内部逻辑,而是连接专业群和产业的桥梁。作为专业群的内部逻辑,主要包括核心专业的作用、职业岗位群的分配、课程体系和平台课程、共享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元军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每所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建设高水平的专业群,需要过硬的专业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8字型"办学质量螺旋改进规则,建构有效且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能够使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师、学生等4个层面达到专业群建设的规划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三桂  
特色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品牌的集中体现,建设特色专业群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意义重大。从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办学特色和高职教育社会地位三方面对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群意义进行阐释,并从特色性、共享性和竞争性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特征进行分析,继而从政府大力引导、学校自主规划和企业积极参与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进行探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文光  许志平  
专业群建设要以产业群和职业岗位群的变动为导向,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对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以课程体系构建、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经济和相关行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宏志  
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要遵循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拓展转变、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资源配置上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量力而行等原则。专业群建设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专业群建设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