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7)
2023(10969)
2022(9331)
2021(8483)
2020(6686)
2019(15366)
2018(14949)
2017(27138)
2016(14890)
2015(16859)
2014(17348)
2013(16557)
2012(15772)
2011(14247)
2010(14597)
2009(12906)
2008(12709)
2007(11708)
2006(10468)
2005(9724)
作者
(41693)
(34483)
(34194)
(32327)
(21833)
(16427)
(15644)
(13238)
(13203)
(12815)
(11582)
(11535)
(11292)
(10920)
(10609)
(10586)
(10238)
(10181)
(9942)
(9811)
(8935)
(8500)
(8349)
(8161)
(8037)
(7744)
(7718)
(7683)
(7066)
(6998)
学科
(64700)
经济(64648)
管理(44616)
(44547)
(36720)
企业(36720)
中国(22852)
地方(22721)
技术(20675)
(18594)
业经(18328)
方法(17190)
数学(13331)
理论(13212)
数学方法(13185)
技术管理(13171)
地方经济(12903)
农业(12871)
产业(12811)
(12103)
(11977)
银行(11966)
(11700)
(11667)
(11582)
金融(11581)
(11564)
(10622)
贸易(10606)
(10475)
机构
学院(211208)
大学(197691)
(83641)
经济(81662)
管理(76560)
研究(70476)
理学(63838)
理学院(63100)
管理学(62159)
管理学院(61739)
中国(53864)
(42876)
科学(41171)
(38135)
(36565)
(35032)
中心(32255)
研究所(30914)
技术(30855)
(30495)
师范(30213)
(30073)
(29839)
财经(28759)
职业(28124)
北京(27694)
业大(26157)
(25868)
(25680)
经济学(24433)
基金
项目(129809)
研究(106034)
科学(102878)
基金(86476)
(72817)
国家(72043)
社会(64309)
科学基金(62853)
社会科(60953)
社会科学(60946)
(58433)
教育(51392)
编号(46599)
(45978)
基金项目(45704)
成果(37372)
自然(36503)
自然科(35664)
自然科学(35660)
课题(35552)
(35504)
自然科学基金(35045)
资助(33514)
(33419)
创新(30146)
重点(30145)
(29838)
发展(29451)
(28898)
规划(27645)
期刊
(106926)
经济(106926)
研究(67502)
中国(57118)
教育(42284)
管理(33330)
(29391)
(29106)
技术(26504)
科学(25203)
学报(23991)
(21856)
金融(21856)
业经(20493)
农业(20052)
大学(19141)
学学(17260)
职业(16777)
经济研究(16054)
(13930)
论坛(13930)
财经(13654)
问题(13496)
科技(12623)
(12099)
技术经济(11637)
图书(11452)
(11127)
商业(11045)
技术教育(10985)
共检索到343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影秋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日益进步,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是产业整合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创新研发资源的基础力量倍受关注。以调查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在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组织体系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指标研究,从伙伴选择、机制建立、知识融合、利益分配四个方面探究二者协同与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二者协同与创新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运生  
高职教育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到现在的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始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重点内容,也是企业产教融合的契合点。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是直接依据相关产业群链条的组成和发展,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特色和办学特色。为适应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根据旅游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结合新疆职业大学近年来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际经验,深入分析探讨专业群协同发展和构建的背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等具体内涵与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引领和提升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服务专业群建设,增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小蕾  
文章在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群协同创新的三个路径,并从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管理、资金四个方面协同对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卫东  
运用雷达图分析法,从创新经济基础、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水平、创新产出能力四个方面对长三角16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和定量基础。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主要有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不健全、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和科技资源共享缺乏长效机制,因此,需要从基础架构、重点领域、关键载体、保障机制和对策措施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褚敏  乔军华  杨朝军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科技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之一,有学者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即将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级城市群。文章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来考察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首先以全球视野审视当前主要的五个世界级城市群基本情况,进而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驱动潜能,提出了一个包含空间协同和产业生态协同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战略框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巧玲  
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分步创新逐步走向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各创新主体进行合理分工,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经过网络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能产生整体协同效应。创新网络的协同效应更需要合作竞争机制、沟通协作机制、创新运行机制等协同创新机制。但是,原生型产业集群还存在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中小企业相互间的技术模仿以及集群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缺失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原生型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原生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与相关主体进行合作创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可有效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集群的协同创新,促使原生型产业集群走向创新集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敏  
从沟通、协调、合作、协同四个步骤把握协同创新的内涵,明确其具备"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力、共同的认知体系和基本行为准则、共建的创新服务平台、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发展、科学导向与产业导向相互促进等特征,是各区域深入实施协同创新发展重要保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季良  王少芳  
高耗能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产业协同创新网络雏形,其发展机理和演化过程应引起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提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概念,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其演进机理,构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剖析其演化过程,并以宝钢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及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宝钢集团通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与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张婧  王能洲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红清  
产业群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主体、网络结构为支撑的产业组织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典型模式。浙江产业群的发展有其一定的特色 ,但仍存在不少缺陷 ,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推动 :( 1)推动产品及技术创新 ,推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效益化 ;( 2 )相邻开展合作 ,相似展开竞争 ,提升产业群的分工与合作 ;( 3 )培养地方企业家群体 ,促进产业群持续健康发展 ;( 4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 ;( 5 )建立新型工业园区 ,实体与虚拟相结合 ,硬件与软件相配套 ;( 6)积极引进外资 ,注意方式方法 ,注重培育本地力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晓静  王丹  张敬文  
职业教育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政府政策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需要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职业院校层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红  孙艳艳  苗润莲  毛卫南  曹倩  
基于产业协同和创新网络等理论,以主体、载体、要素、环境等资源分布和互动关系为重点构建资源视角下的产业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结合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研究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资源基础,从主体培育、载体共建、要素共享等方面分析协同进展与成效。基于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以链布局—强核引领—平台支撑—服务配套”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提升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宏芳  
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在努力探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础上,高职院校如何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高职院校德育创新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的现实需要。据此,以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为逻辑起点,在深入比较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讨高职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的方法,从而为新时期切实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升高职德育实效性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玲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尹喆  周密  
区域协同创新是以创新型企业为引领和主体,以载体平台、创新部门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方式,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过程。以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为指引,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存在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和核心引领作用不突出、创新载体整合力度不足、创新部门分割、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不足等制约问题。未来应该通过培育明星企业和企业家、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创新资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方式,从企业、载体、部门、结构等对协同创新路径进行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