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7)
- 2023(6430)
- 2022(5721)
- 2021(5671)
- 2020(4594)
- 2019(10937)
- 2018(10896)
- 2017(20368)
- 2016(11893)
- 2015(13563)
- 2014(13958)
- 2013(13091)
- 2012(12339)
- 2011(11051)
- 2010(11747)
- 2009(10678)
- 2008(10833)
- 2007(9611)
- 2006(9167)
- 2005(8836)
- 学科
- 济(40402)
- 经济(40334)
- 管理(32809)
- 业(30820)
- 企(26251)
- 企业(26251)
- 中国(14859)
- 制(13940)
- 农(13826)
- 财(13136)
- 策(11526)
- 地方(11205)
- 方法(10692)
- 业经(10354)
- 理论(10243)
- 体(9969)
- 银(9064)
- 银行(9059)
- 教育(8791)
- 教学(8773)
- 行(8734)
- 税(8648)
- 农业(8595)
- 数学(8520)
- 税收(8278)
- 数学方法(8219)
- 收(8207)
- 贸(8048)
- 贸易(8041)
- 易(7809)
- 机构
- 学院(161406)
- 大学(151019)
- 济(63663)
- 经济(61966)
- 研究(58207)
- 管理(55766)
- 中国(45737)
- 理学(45184)
- 理学院(44630)
- 管理学(43898)
- 管理学院(43544)
- 财(35164)
- 京(33477)
- 科学(31748)
- 所(29823)
- 江(29170)
- 研究所(25920)
- 中心(25725)
- 财经(24782)
- 范(24191)
- 职业(24139)
- 师范(24050)
- 技术(24009)
- 州(23130)
- 北京(22209)
- 农(22207)
- 经(22159)
- 院(21044)
- 师范大学(18863)
- 省(18822)
- 基金
- 项目(89253)
- 研究(75882)
- 科学(69856)
- 基金(58840)
- 家(49015)
- 国家(48489)
- 社会(43313)
- 科学基金(41234)
- 社会科(40758)
- 社会科学(40749)
- 教育(39522)
- 省(37926)
- 编号(35422)
- 划(31242)
- 成果(31241)
- 基金项目(29422)
- 课题(27822)
- 资助(25173)
- 自然(24293)
- 年(23886)
- 自然科(23668)
- 自然科学(23662)
- 自然科学基金(23231)
- 性(21319)
- 重点(21214)
- 发(20691)
- 项目编号(20111)
- 部(20062)
- 规划(19931)
- 创(18831)
共检索到277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徐润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三教"改革,具有服务类型教育发展、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服务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专业群建设面临着服务产业能力待提升、集群发展落实有偏差、产教融合实现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从德技双馨教学团队、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和专兼结合"双师"团队开展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从课程体系重构、专业课程改革及精品教材建设开展高水平课程及教材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信息化教学改革和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展高水平教法改革等实施策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群建设 三教改革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俊帅
当前,处在高职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三个领域交叉位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迫切。在专业布点数大幅增长、学前教育持续高速发展的新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来自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师生主体和专业发展等多方面新的需求变化,破解专业课程供给与新时期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缓解高负荷教学供给与专科培养周期短之间的矛盾成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两大任务。一种可借鉴参考的思路是"课程体系重构+三教改革":以"岗位化"为引领进行课程体系重构,以"结构化"为导向进行教学团队优化,以"信息化"为抓手进行教学实施变革,以"集成化"为思路进行教学资源配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志凤
"双高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高水平教师是核心和根本,先进性教材是物化成效,高效性教法是创新方向。在明确"双高计划"院校"三教"改革基本逻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本方向,探索其行动策略: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产业需求;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岗位人才需求;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云亮 杨芳
目前,五年制高职开展“三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师职业性、高等性、教育性不足,教材形式不新颖、内容不随动、思政不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三教”改革系统性不够、机制保障不健全、内容脱离现实虚化倾向严重。因此,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保障机制,加强校本特色教材建设,提升教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三教”改革 五年制高职 课堂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颜丽 曹茂庆
"课程思政"的应用实施是推进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动力之源,也是我国高职"三教"改革任务实施的行动指南,但随着"课程思政"的落实与推广,现阶段"课程思政"与教育主体、教材、教法、教学环境、考核机制等因素的融合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实问题与实践研究,构建"五三"课程思政模式,提出在"三教"改革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为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兆婷
新时代国内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其育人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驱动其不断开展“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优良的职业品质是学生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长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针对“三教”改革推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限制、策略偏差和发展滞阻问题,本文将学生优良职业品质的培育作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着力点,从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完善融合优良职业品质要素的教材资源体系,实现精神品质要素在教法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融入,探索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实践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三教”改革 实践进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成荣 龙洋
在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提升教师、教材、教法"三教"质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师资队伍建设重在完善机制,为教师"赋能",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教材改革重在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更新内容与形式,提高技术跟随度;教法改革重在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推进"课堂革命"。同时,要建立适应"三教"改革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改进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 教材 教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冬梅 张泠 于继国
作为母语教育课程,高职语文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调研发现,高职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存在师生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传统文化内容及编排方式有待优化,传统文化教学重教师讲授、轻学生体验和感悟等问题。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背景下,必须以提高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为根本,保证传承的人力可倚;以优化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基础,保证传承的有本可依;以改革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法为途径,保证传承的行之有效。
关键词:
“三教”改革 高职语文 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国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中实施"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成果为导向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重要抓手。成果导向视角对教师、教材、教法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可参考博弈论的委托代理模型对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行为选择和机理进行判断,从而探索构建教师参与改革的激励机制,对照《悉尼协议》国际标准认证体系要求,"三教"改革路径可从学习与反思、培训和调研、设计和论证、推进和实施、评价和考核、完善和改进六个层面进行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祝士明 王帆 梁裕
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职业岗位的嬗变,高职院校为提升其适应性必须深化"三教"改革。加强教师与企业合作,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及名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优化师资培训,改革教师评价;推动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开发具有专业特征或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教材及融媒体教材,保证教材编写人员结构合理,加强教材选取审核;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增强教法对课程的适应性,推动"信息技术+教学"融创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新型课堂师生关系,以此增强高职院校适应性发展,助力产业变革,打造技能型社会,加速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关键词:
新技术革命 高职院校 “三教”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鑫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而“教法”“教材”“教师”是教学建设的关键内容。为培育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将“三教”改革作为内涵建设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分析现代学徒制的价值意蕴,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从而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三教”改革成果,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此,结合现代学徒制与“三教”改革的科学内涵、现状、改革方向,明确传统教法、教师、教材所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实践、创新策略。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 “三教”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伊琳 杨信
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有助于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分析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路径:提升教师科教融汇的意识与能力,组建科教融汇教师团队;完善教材开发模式,确保教材呈现形式适应时代需求;发掘科研平台的教学功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吉标 朱昭阳
教师改革是“三教”改革的基础与核心。教师合作作为改善教与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改革的重要向度。推动教师改革、促进教师合作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协同教学。协同教学是多位教师彼此分工合作,共同负责一个学生群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以团队合作为核心要义、以适性教学为价值追求、以灵活多样为外在表征。为了使协同教学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就必须分析每种协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条件。在推行协同教学时,高职院校需坚持以行政支持为基础、以团队构建为核心、以文化变革为根本的基本遵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成 吴昆
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开展“三教”改革工作,与企业共同探讨适应1+X证书制度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培养、创新性实用教材编制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制订满足毕业生同时获得一个学历证书和多个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方案。文章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三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1+X证书制度作为驱动力加大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三教”改革力度,并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为例,探讨了“三教”改革思路与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林山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不但确立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身份和地位,而且擘画了向类型教育转变的施工蓝图。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彰显职业教育适需性、集群性和特色性类型特征的重要抓手。从类型教育透视,专业群建设要义就在于“群”“合”“柔”“新”。当前,专业群建设存在群组建的传统与类型思维方式的冲突碰撞、群内容服务“类型”教育能力不足、群发展不可持续等现实问题。因此,建议高职院校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约束,培育“类型”思维;完善建设标准,制定成效评价标准;优化“类型”定位,深化“三教”改革;多方协同,落实1+X证书制度的要求;创新柔性化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从而保障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