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1)
2023(2252)
2022(2142)
2021(2173)
2020(1814)
2019(4582)
2018(4173)
2017(7311)
2016(4782)
2015(5972)
2014(6453)
2013(5813)
2012(5224)
2011(4676)
2010(4750)
2009(3806)
2008(3660)
2007(3318)
2006(2846)
2005(2563)
作者
(13001)
(10551)
(10401)
(10234)
(6641)
(5311)
(4950)
(4370)
(4284)
(4009)
(3753)
(3580)
(3556)
(3461)
(3383)
(3367)
(3335)
(3139)
(3119)
(3091)
(2953)
(2698)
(2657)
(2645)
(2496)
(2487)
(2384)
(2377)
(2367)
(2293)
学科
(15585)
经济(15580)
管理(11351)
(10109)
(9809)
企业(9809)
方法(7802)
理论(6476)
数学(6462)
数学方法(6348)
教学(6178)
学法(4593)
教学法(4593)
中国(4440)
技术(4091)
学理(4059)
学理论(4059)
教育(3897)
业经(3848)
学校(3749)
地方(3455)
(3276)
(3141)
(2978)
(2948)
(2836)
贸易(2832)
(2782)
(2752)
(2738)
机构
学院(67245)
大学(56987)
管理(22951)
(20184)
经济(19566)
理学(19291)
研究(19279)
理学院(19063)
管理学(18654)
管理学院(18548)
职业(16680)
技术(15883)
科学(12922)
(12859)
中国(12747)
技术学院(12266)
职业技术(12210)
(11355)
(9909)
(9739)
师范(9664)
(9652)
业大(9294)
(9204)
研究所(9076)
(8612)
中心(8320)
北京(7942)
教育(7826)
农业(7474)
基金
项目(43203)
研究(35932)
科学(33359)
基金(26047)
(22112)
国家(21869)
(21389)
教育(21094)
科学基金(18807)
社会(18197)
编号(18042)
社会科(17112)
社会科学(17105)
(16918)
课题(14554)
基金项目(13775)
成果(13548)
(12460)
自然(12132)
自然科(11852)
自然科学(11848)
自然科学基金(11600)
资助(11473)
重点(10768)
规划(10197)
项目编号(9697)
(9511)
(9208)
(9093)
(9067)
期刊
(21167)
经济(21167)
教育(21045)
中国(17289)
研究(15945)
技术(12610)
职业(11707)
学报(8148)
管理(7931)
技术教育(7663)
职业技术(7663)
职业技术教育(7663)
科学(7614)
(7549)
(6802)
大学(6205)
(5589)
论坛(5589)
学学(5563)
农业(5466)
职教(4014)
(3800)
统计(3617)
资源(3610)
业经(3518)
图书(3492)
(3463)
技术经济(3338)
决策(3173)
财经(3109)
共检索到9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国庆  
高校的分类管理与评价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立足于政府、学生、社会的多元需求及高职院校自身办学需要,借鉴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学评价方法,确立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分类评价的目标及工作思路,依据专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其具体指标包括发展规划与定位、人才培养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集群价值与能力等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倪勇、胡家秀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中撰文并且深入分析了高职专业竞争力的内涵、外显特征与构成要素等,对于建设高职院校的特色品牌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国庆  
专业竞争力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并保持的,促进专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发展规划与定位、人才培养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集群能力及价值是构成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以这四个要素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其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由专业定位、发展规划、社会认可度等14个指标组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武  周婷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两个问题困扰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一是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不匹配,称之为外向问题;二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薄弱问题,称之为内向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基于绩效的专业评价的理论基础,建立符合高职特点的绩效型专业评价的体系。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绩效的七个关键成功因素及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锦珠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不长,探索和总结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焦点,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竞争力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泽华  
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竞争优势,专业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本文从专业群、课程群、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及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了职教品牌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建设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应智国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高职教育的性质和职能阐释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论述了专业群建设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建设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振华  张文龙  
2018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评价排行榜发布后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照分析浙江省"优质校"建设入围名单,发现此次评价排名基本反映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同时也发现由于评价指标和来源数据的不明朗,对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建议重点提升科教产出工程,实施"地方—高校"协同融合工程,适时引入权威第三方评价,以有效促进高校建设发展,同时也建议理性看待评价结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家秀、倪勇、丁明军在《高教探索》2012年第2期中撰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属性分析,提出了优势特色专业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并阐述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培育路径。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作者提出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六项基本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成荣  龙洋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内容,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分析高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入手,介绍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开展高职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四化一协调"的高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即差异化竞争、标杆竞争、品牌化竞争、结构化竞争及守成与创新相协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昆欣  汪亚明  王方  
我国高职教育和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及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推动着旅游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向纵深拓展。基于对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开设旅游专业的研究,构建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5+1"旅游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13个核心专业竞争力排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与所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五星"联盟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各旅游专业之间的建设水平和竞争力极不平衡。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内涵建设任重道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凯  梁子婧  
立足于借鉴和吸收核心竞争力理论,通过问卷调查、AHP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构建学科平台,发展优势学科;拓展产学合作联盟;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及有效的管理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白莉萍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点,从招生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及就业难问题着手剖析制约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若干同质化障碍,给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招生策略、特色化人才培养策略以及个性化就业服务策略,以有效化解制约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永莲  
竞争环境分析和核心竞争力是关乎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具有战略意义。本文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特殊背景,具体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竞争对象及竞争特色,提出了农业类高职院校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策略,指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志刚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实力、产业市场、对外开放、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管理服务八方面构建包括40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等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计算了中国区域竞争力组合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区域竞争力分类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