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1)
- 2023(9831)
- 2022(7879)
- 2021(7477)
- 2020(5799)
- 2019(13241)
- 2018(12458)
- 2017(22231)
- 2016(13172)
- 2015(14967)
- 2014(14946)
- 2013(13461)
- 2012(11986)
- 2011(10767)
- 2010(11168)
- 2009(9939)
- 2008(8574)
- 2007(7752)
- 2006(6921)
- 2005(6432)
- 学科
- 济(36631)
- 经济(36599)
- 业(28791)
- 管理(27223)
- 中国(26629)
- 融(24957)
- 金融(24956)
- 银(22182)
- 银行(22172)
- 企(21882)
- 企业(21882)
- 行(21576)
- 教育(21339)
- 农(14341)
- 理论(13553)
- 方法(13486)
- 财(12472)
- 数学(12095)
- 数学方法(11819)
- 教学(11176)
- 制(11048)
- 中国金融(10961)
- 农业(10664)
- 业经(10426)
- 地方(10243)
- 务(8763)
- 财务(8728)
- 财务管理(8721)
- 企业财务(8347)
- 体(7638)
- 机构
- 学院(161780)
- 大学(154925)
- 济(56113)
- 经济(54533)
- 研究(53009)
- 管理(49405)
- 理学(42023)
- 理学院(41497)
- 中国(40695)
- 管理学(40482)
- 管理学院(40171)
- 京(32918)
- 教育(32123)
- 范(31317)
- 师范(31128)
- 科学(28869)
- 财(28475)
- 职业(27794)
- 技术(26338)
- 江(25681)
- 中心(25679)
- 师范大学(25186)
- 所(24754)
- 财经(22637)
- 研究所(22314)
- 州(21798)
- 北京(21664)
- 经(20567)
- 农(20208)
- 职业技术(19459)
- 基金
- 项目(101956)
- 研究(88658)
- 科学(81214)
- 基金(66948)
- 家(55568)
- 国家(54803)
- 社会(52210)
- 教育(51364)
- 社会科(49222)
- 社会科学(49208)
- 科学基金(46978)
- 省(45056)
- 编号(41538)
- 划(38103)
- 成果(35752)
- 基金项目(33799)
- 课题(33270)
- 年(29456)
- 资助(27188)
- 自然(25789)
- 自然科(25188)
- 自然科学(25186)
- 重点(25056)
- 规划(24956)
- 发(24741)
- 自然科学基金(24716)
- 项目编号(24398)
- 性(24370)
- 部(23479)
- 创(22457)
- 期刊
- 教育(61590)
- 济(60144)
- 经济(60144)
- 研究(57864)
- 中国(46188)
- 融(29431)
- 金融(29431)
- 财(21931)
- 技术(21826)
- 职业(20297)
- 农(19832)
- 学报(18472)
- 管理(17351)
- 大学(16508)
- 科学(16401)
- 学学(13938)
- 技术教育(13328)
- 职业技术(13328)
- 职业技术教育(13328)
- 农业(12670)
- 财经(11188)
- 业经(10796)
- 坛(10124)
- 论坛(10124)
- 经济研究(10069)
- 经(9659)
- 发(8204)
- 高等(7169)
- 问题(7082)
- 成人(6882)
共检索到256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希彦 李云飞 田晓玲
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之需,是高校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现实中高职院校“专劳融合”育人工作存在理念更新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融合点契合不紧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对此,要以系统观念为引领,加强顶层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培育“政校企”协同共育教育生态、完善“专劳融合”育人综合体系等,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育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贾妍 辛磊
文章通过对高职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比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职院校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能。借助高职流通类专业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融合递进式"教学模式,创新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高职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途径建议。
关键词:
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 劳动教育 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莉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的兼容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共通性等逻辑联系,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中仍存在融合育人理念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僵化、课程体系固化、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加快机制建设,营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社会化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敦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但一些高职院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劳动教育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学生劳动的自觉性不足,监督考评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进一步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科学编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材体系,拓展劳动教育的场所和载体平台,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优化劳动教育环境氛围,健全劳动教育考核激励制度,健全经费投入和安全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月花
财经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原来的人才培养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开拓性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现代社会第三产业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或者创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专业教育 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东 邓昌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思政课实践教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军
随着国家层面及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日益重视,实践中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缺失的现实状况亟需改善,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以促进劳动教育发展。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构建劳动教育方法论体系、建设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聚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着力拉动教育团队建设、构建劳动育人长效机制、开展劳动教育学生活动和营造热爱劳动氛围等举措,加强学生劳动实践观、劳动发展观、劳动教育观的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作出总体部署,高职院校要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对推进工学结合、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产业大军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化要结合职教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认同、遵循劳动价值观准则。高职院校要发挥学生主体及教师等内化要素的功能,搭建劳动育人平台,创设劳动教育介体,构建支持组织评价体系,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本文先研究概述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化理论,之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现状,最后提出了内化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路径。
关键词:
内化视角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秋山 熊龙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加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该注重打造劳动特色课程,统筹协调职业院校、社会和家庭,广泛开展劳动社会实践,建立劳动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瑶祥 蒋丽君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把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体系,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方面融合的新型培养体系,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首先是有效开展创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含菲 杨红荃
随着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的正式公布,推动落实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脚步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同样承担着推动高职工程教育改革的使命。文章以高校"新工科"建设为切入点,从理论、实践、功能价值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工科"建设与高职产教融合的内在耦合性,并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面临的学科壁垒、制度僵化、资源劣势等现实困境,提出基于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高职"新工科"建设优化路径,以期为高职工程教育改革加大助力,同时不断推动我国高职产教融合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关键词:
新工科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耦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盈盈 雷世平
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当前,高职劳动教育存在着规训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倾向,与劳动教育的本质和使命相背而行,亟待转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消解高职劳动教育的发展困境,需要遵循创生幸福的目标指向及和谐平衡的设计原则,以价值张力强化积极引导,培育积极劳动认知;以美学观照创设积极条件,激发积极劳动体验;以联动融合构建积极生态,涵养积极劳动习惯;以多维标准开展积极评价,巩固积极劳动行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积极价值,引导高职学生成长为幸福劳动者、完满职业人。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 积极心理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勤 陈娜 李晓鹏 吴琦 丁永电
为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文章结合宜春学院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构建体现思政专业性和劳动时代性的“模块化+多样化”立体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特色特点,形成体现思政特性、课程特点和劳育特色的“德行一体+知行合一”融合式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传统课程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建立体现多指标、多模块和多内涵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劳动素养”综合性考评模式,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推行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阳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应关注基本原则、内容及实施路径等基本问题。劳动教育评价应遵循体现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指向劳动教育的“双重育人性”、适应职业教育的学段特点以及立足学生的现实学情等基本原则。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这四个方面也构成劳动教育评价的一级指标。劳动教育评价实施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多方主体联动机制、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机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评价 原则 内容 主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卿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没有实现与专业教育在内在知识技能层面融合的基础上,达成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其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来看,在专业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不仅高职专业课教师需要开展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也应变革一些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