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3)
2023(6539)
2022(5417)
2021(5027)
2020(4166)
2019(9487)
2018(9229)
2017(16773)
2016(9813)
2015(11615)
2014(11956)
2013(11061)
2012(10168)
2011(9056)
2010(9228)
2009(8291)
2008(8194)
2007(7645)
2006(6766)
2005(6066)
作者
(25940)
(21689)
(21501)
(20580)
(13684)
(10203)
(9834)
(8321)
(8175)
(8008)
(7383)
(7273)
(7129)
(6927)
(6902)
(6665)
(6494)
(6303)
(6284)
(6282)
(5684)
(5317)
(5262)
(5064)
(5009)
(4986)
(4862)
(4839)
(4435)
(4288)
学科
管理(32129)
(31077)
经济(31011)
(24696)
(21632)
企业(21632)
(12033)
(11478)
中国(11288)
方法(9933)
(9357)
(9080)
业经(8875)
理论(8522)
数学(8041)
数学方法(7921)
教学(7460)
体制(7036)
地方(6800)
技术(6766)
(6631)
教育(6623)
财务(6600)
财务管理(6583)
(6449)
银行(6442)
企业财务(6259)
(6165)
环境(6097)
(6056)
机构
学院(134088)
大学(125926)
(48927)
经济(47630)
管理(45648)
研究(42474)
理学(37965)
理学院(37500)
管理学(36844)
管理学院(36572)
中国(32015)
(27464)
(27026)
科学(23836)
(23002)
技术(21320)
职业(21302)
(20440)
财经(20213)
中心(19695)
(18349)
(18264)
(18182)
(18175)
师范(18091)
研究所(17873)
北京(16905)
业大(16728)
(16021)
技术学院(15386)
基金
项目(84096)
研究(69348)
科学(66010)
基金(56671)
(47875)
国家(47385)
社会(41208)
科学基金(40901)
社会科(38729)
社会科学(38723)
教育(36432)
(36225)
编号(31358)
基金项目(29757)
(29409)
成果(26361)
自然(24372)
课题(24290)
自然科(23745)
自然科学(23740)
自然科学基金(23310)
资助(22509)
(22361)
(20848)
重点(20061)
(18975)
(18691)
(18235)
(18219)
项目编号(18079)
期刊
(60462)
经济(60462)
研究(41415)
中国(37157)
教育(30590)
(23167)
管理(18887)
(17801)
技术(17391)
学报(17074)
科学(15784)
职业(14360)
大学(14155)
(12873)
金融(12873)
学学(12757)
农业(11545)
财经(10685)
业经(9745)
技术教育(9427)
职业技术(9427)
职业技术教育(9427)
(9191)
(8717)
论坛(8717)
经济研究(8536)
问题(7654)
图书(7165)
会计(5954)
(5946)
共检索到214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洁莹  
专业建设制度生成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度的文化性、有效性和生成性。专业建设制度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应该遵循价值优先、理念先行、和谐民主原则;专业建设制度的有效性即制度的合价值性、规范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专业建设制度生成性体现为制度的设计和博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贾新民  卢洁莹  
专业建设制度是高职院校落实"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计划和专业建设方案,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实施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管理与专业建设评价有效性的一系列规程和行为准则,是高职院校实现专业建设自主更新的机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制度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专业建设制度实施的个性化的追求。学校专业建设制度内在的包含专业建设价值准则系统、专业建设行为规则系统和专业建设运行保障规程系统,其核心要素是专业建设实施中的价值澄清、行为导引和程序文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舟  
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诸多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安排不合理,"双师型"队伍建设缺少一个有效的制度环境。基于此,宏观层面,政府应出台有利于"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中观层面,行业要围绕技能和职业素养建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微观层面,院校应建设提升教师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平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勇  刘垂玖  
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向与学校专业定位上往往迷失在理论与实践、人文性与技能型的矛盾之中。现代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一定技能特长且具有转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建设需要在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中寻求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规模与内涵同步、技能与素质相生、学校与师生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廖细春  
有效的制度供给是学校专业建设质量生成与持续提升的关键保障,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框架下,深入校本研究,提升自主意识,重构制度观念意识,构建特色引领的校本化专业建设制度,可以引领专业建设质量持续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  
高职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内涵界定模糊、人事配套制度改革滞后、职称评审制度缺失、建设经费短缺等问题。据此,应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力度,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声  
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其专业对口服务机制应称为专业馆员制度。专业馆员制度实为学科馆员制度在高职院校中的具体应用,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它的发展可分为准专业馆员制度和专业馆员制度两个阶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云凤  王晶  
高职教育社会化的现实情况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校内专业评估作为高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以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专业评估制度建设为例,具体分析了该校开展校内专业评估的背景、指导思想、具体流程和经验教训,为同类院校开展校内专业评估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哲彦  
文章通过梳理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地方立法的概况,从时间维度对两者进行比对,发现我国普遍存在图书馆总分馆制地方立法进程落后于总分馆制建设的情况;分析现行15部地方公共图书馆条例、管理办法中总分馆制建设相关条款存在的问题,以广州与佛山两地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图书馆地方立法为例,考察地方立法对总分馆制建设的保障和促进机制,思考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制度设计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黎明  
本文梳理了内部专业评估制度的内涵,分析了内部专业评估与外部专业评估的区别,从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关注的全过程性、评估方法的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了内部专业评估的特点,并提出了重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来培育质量文化、以内部专业评估制度为基础完善学院制度体系、建立内设专业评估机构和建设专业评估专家队伍的建设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晓卿  樊伟伟  陈冬梅  顾振华  
“1+X”证书制度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1+X”证书制度受国家证书制度顶层设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履职、行业企业参与证书标准制定的程度、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院校试点实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可从管理制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资源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达成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高质量就业的目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左兵  
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重点建设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现实反映,是国家从国家利益出发重点发展一批高水平学科的意志的体现,也是高校间学科竞争与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和结果。从1952年的院系调整到1986年以来的重点学科评选,我国学科建设制度经历了从雏形到确立再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而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趋同中的模仿机制,则是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成为我国学科建设制度的制度性根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朱青  
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是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制度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设立,我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随着大学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以选优为导向的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对我国大学的学科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在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框架下,少数重点学科一枝独秀,而多数的非重点学科则在低水平徘徊。其结果,同一个大学里的学科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学科之间"马太效应"日益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澜,张强,朱卫东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举措,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建立良性的激励性制度。但是从制度背景和绩效分析来看,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并不能提供有效的激励,亟待修正。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便国家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激励。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素芳  于良芝  邱冠华  李超平  高文华  屈义华  
采用文献调研、案例研究和政策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制度保障进行研究。我国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活动按性质可分为三类:对政府办图书馆事业的捐赠和支持活动;公益性和半公益性图书馆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图书馆举办。国内现有图书馆法规对社会力量办馆规定较为笼统,没有区分上述不同性质活动。从国外立法经验看,规范对象多为公益性图书馆,很少涉及营利性、非营利性图书馆。据此,本研究对公共图书馆立法提出一些原则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