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52)
2023(16809)
2022(14195)
2021(13271)
2020(10911)
2019(24982)
2018(24340)
2017(46578)
2016(25348)
2015(28911)
2014(29000)
2013(28489)
2012(26309)
2011(23694)
2010(24237)
2009(21933)
2008(20391)
2007(18132)
2006(16044)
2005(14138)
作者
(71702)
(59230)
(58997)
(56446)
(37591)
(28375)
(26870)
(23147)
(22653)
(21311)
(20247)
(20011)
(18690)
(18671)
(18455)
(18296)
(17431)
(17381)
(17021)
(16735)
(14921)
(14519)
(14397)
(13538)
(13534)
(13352)
(13120)
(13085)
(12094)
(11624)
学科
(113611)
经济(113513)
管理(70149)
(62464)
(51571)
企业(51571)
方法(44287)
数学(38527)
数学方法(38089)
中国(34588)
(29893)
地方(28978)
(27791)
(27592)
金融(27590)
(25933)
银行(25888)
(24998)
业经(24725)
(22575)
(21440)
理论(19775)
农业(18888)
环境(16432)
(16276)
贸易(16260)
(16069)
(15698)
(15484)
(15416)
机构
学院(355818)
大学(350668)
(145321)
经济(142112)
管理(134144)
研究(119695)
理学(115276)
理学院(113974)
管理学(111967)
管理学院(111338)
中国(92596)
(74412)
科学(72487)
(68940)
(59744)
中心(55021)
研究所(54095)
(53838)
财经(53185)
(52900)
业大(50379)
(48196)
(47983)
师范(47566)
北京(47283)
经济学(44911)
(43499)
(43072)
农业(41687)
技术(41361)
基金
项目(236898)
科学(185169)
研究(179373)
基金(167744)
(144493)
国家(143181)
科学基金(122705)
社会(111491)
社会科(105614)
社会科学(105584)
(95204)
基金项目(88941)
教育(84515)
(78659)
自然(76842)
编号(75595)
自然科(74968)
自然科学(74953)
自然科学基金(73579)
资助(68684)
成果(61883)
重点(53461)
课题(53418)
(51991)
(51655)
(49375)
项目编号(45952)
创新(45911)
国家社会(45158)
教育部(44822)
期刊
(165050)
经济(165050)
研究(110327)
中国(74134)
学报(53272)
(52806)
教育(50369)
管理(49505)
(49242)
科学(48063)
(41335)
金融(41335)
大学(41033)
学学(38320)
技术(35383)
农业(33589)
经济研究(27105)
财经(26941)
业经(25148)
(23139)
问题(20723)
图书(19248)
技术经济(17786)
理论(17344)
职业(17062)
(16175)
(15819)
论坛(15819)
科技(15658)
实践(15621)
共检索到537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丽娟  
随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经济法课程开设现状来看,无论在课程价值聚焦、课程思政与实践元素的结合、任课教师的常态化德育培育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在经济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建设,需要深刻剖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力求最大限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克  
《经济法》课程教学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各环节,以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经管人才。通过在《经济法》课程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与目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创新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宇  
偏重实操性和理工性的高职院校,带有商科性质的经济法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偏弱,如何建设高职经济法类课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学院管理内外三方面,剖析了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之现状及缘由,构筑教学内容注重两个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强化、探究四方面考核形式三层体系的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路与模式,并侧重从构建体现课程思政的智慧课堂、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利用案例教学增强课堂互动、突出课程特点与素养等层面,囊括内涵、底蕴、素养、意识、观念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与策略,推进高职经济法类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升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爱芳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是贯彻"就业导向"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思政课教师应在思想性、职业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指导下,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贯通、与教学方式相渗透、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泊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经济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校经济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后,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当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应当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启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为什么开展""如何开展""开展的怎么样"的疑问,提出职业院校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聚焦三个关键点助推、突出"工匠精神"职教特色和创新多维度评价体系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鹏  吴之声  
中国梦是当前凝聚国人力量、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旗帜,也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科实践在每一门学科的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高职思政课,其中国梦的教育更应该借力于学科实践。要着眼于高职思政课学科实践中的课堂教学实践、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实践,强调教师要在课堂情境中融入中国梦内涵,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认同中国梦精神和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中国梦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实践在高职思政课中国梦教育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东  邓昌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珊  
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设计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认知,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大背景,以《设计美学》课程为载体,阐述了《设计美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着重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以及改革成效,以期为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永娟  陈炜峰  余莉  
电机学教育领域在引入思政教育后,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和学习方向,明确以“德”为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在电机学教育领域的深刻内涵,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构建新一代电机学教育建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利用现有科技手段所构建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优势,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从而开拓出一条崭新的电机学教育之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志梅  
“国际物流”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需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设计与挖掘思政元素,寻找思政素材,将思政素材与专业内容进行衔接,采取合适的方式传递思政内容,引导学生领会。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同频共振,为企业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有技能、有国际视野、立身正的国际物流新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关世春  
实施好课程思政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特点、学生特点,提出通过融入大国工匠精神、企业精神、职业精神、德技并修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励志成才教育等思政元素,构建全方位的"四评"监控体系,形成了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小红   周阳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红色基因所承载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品质等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相辅相成。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能够有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引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在育人元素的选择上,应重点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坚定信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选择上,应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维度开展工作。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陈瑞平  陈怀锐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以下简称“五个必由之路”),强调“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德兰  王玉龙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落实教育职责体现教育性的具体内容,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的制度设计、载体选择、融入程度、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推进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充分结合不同类别课程特点挖掘思政育人元素,不断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形式,持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育人能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