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9)
2023(2951)
2022(2248)
2021(2353)
2020(1530)
2019(3631)
2018(3261)
2017(4877)
2016(3512)
2015(4185)
2014(4443)
2013(3602)
2012(3309)
2011(2819)
2010(2992)
2009(2000)
2008(1851)
2007(1559)
2006(1257)
2005(1200)
作者
(7153)
(5787)
(5782)
(5755)
(3670)
(2805)
(2766)
(2437)
(2336)
(2255)
(2039)
(2025)
(1996)
(1914)
(1910)
(1867)
(1839)
(1835)
(1734)
(1722)
(1696)
(1553)
(1514)
(1437)
(1430)
(1415)
(1407)
(1357)
(1308)
(1270)
学科
教学(7767)
理论(6053)
学法(5508)
教学法(5508)
教育(5166)
管理(5157)
学理(4730)
学理论(4730)
(4264)
经济(4255)
学校(3925)
中国(3865)
技术(2463)
政治(2454)
高等(2438)
(2399)
思想(2394)
思想政治(2279)
政治教育(2279)
治教(2279)
德育(2255)
(2236)
职业(2119)
职业技术(2052)
(1926)
企业(1926)
技术学校(1895)
高等职业(1882)
业经(1807)
工作(1603)
机构
学院(39820)
大学(30746)
职业(16842)
技术(14170)
职业技术(12381)
技术学院(11879)
研究(11255)
教育(9530)
(8706)
师范(8621)
(7927)
管理(7566)
(7019)
师范大学(6758)
(6752)
(6706)
中国(6665)
科学(6643)
经济(6266)
理学(5792)
理学院(5677)
管理学(5411)
管理学院(5349)
(5267)
中心(5118)
研究所(4704)
北京(4502)
(4310)
(3985)
(3888)
基金
研究(25336)
项目(23523)
教育(17624)
科学(17499)
编号(14642)
(12670)
课题(12628)
(12276)
成果(12174)
社会(11096)
基金(11095)
社会科(10209)
社会科学(10208)
(10167)
(8689)
国家(8490)
规划(8125)
(8121)
项目编号(7725)
年度(7300)
研究成果(7252)
(7098)
科学基金(6874)
(6703)
重点(6675)
主持(6647)
主持人(6509)
教学(6472)
(6302)
(6297)
期刊
教育(26368)
中国(15375)
职业(13277)
研究(11352)
技术(10695)
技术教育(8861)
职业技术(8861)
职业技术教育(8861)
(8695)
经济(8695)
(5236)
论坛(5236)
职教(4354)
学报(3981)
(3761)
大学(3602)
管理(3326)
(3280)
图书(3195)
科学(3154)
学学(2821)
农业(2815)
高等(2743)
成人(2604)
成人教育(2604)
书馆(2418)
图书馆(2418)
(2106)
(2038)
金融(2038)
共检索到62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静   朱忠军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现场工程师发展的重要议题,现场工程师的多元素养需要“双导师”团队给予保障,进行“双导师”团队建设需要以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目标为导向、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制度来规范、德才兼备的团队文化进行熏陶、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撑,还需要多措并举引领“双导师”团队建设,多维并举推进“双导师”团队建设,校内与校外并重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理念与实践并行促进“双导师”团队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超  堵文静  钱江涵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影响深远,不可替代,其多元、跨界、开放等鲜明特征倒逼学校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要从“单治”向“共治”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化、从“经验”向“科学”的转换,深刻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要从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内容与选择、“双高计划”引领下的特色与创新、类型层次视域下的实然与必然等维度,深入理解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意蕴;要从治理理念价值重塑、治理形态一体协同、治理效能内外评价、治理方式数字转型、治理制度基础支撑五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进行“五位一体”的逻辑构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需要  姬祥飞  侯晓丽  樊振佳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流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数据要素流通本源的考察和追溯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数据要素流通的规律,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分工理论探讨数据要素流通的生发逻辑,归纳总结了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数据供给、数据交换和数据交易三个环节实现流通,并逐渐演化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市场按照“数据供给—数据场景应用—数据再供给”的路径循环往复动态发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受分工演化而来的异化影响,数据要素流通在未来面临数据权属矛盾激增、数据流通相关组织发展受制、数据垄断行为滋生以及消磨组织创新精神等现实困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詹海朋   蔡胜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张太雷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和崇高情怀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张太雷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锻造出了理想性与人民性、革命性与政治性以及真理性与实践性辩证统一的革命精神。新时代弘扬张太雷革命精神,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敢为人先,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甘健侯   杨超   周菊香  
数字化赋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过程、理想样态及实践机制的三维统一。借由“赋能”这一作用方式的具体联结,“数字化”手段得以直接作用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并由此衍生出数字化赋能教育理念变革、教育体系深化、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适切和教育治理提升六个领域的实践事项。因循数字化手段透过效率生成逻辑、价值增进逻辑和动能培育逻辑而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生的良性有机耦合,数字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想状态的实现,尤其需要树立“育人为本—赋能全员—人技协同”一体统筹的发展理念,打造“多样体系—新型方法—智慧环境”一体互促的发展模式,构建“管理制度—治理结构—治理能力”一体联动的治理体系,营造“基础设施—监管机制—评价体系”一体协同的教育环境。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李晓曈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何茜  余雁君  
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作为全面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建设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开齐、开足和上好美育课”保证了学校美育由无到有、由有到多、由多到好的课程建设要求,体现了学校美育从普及化到多元化再到优质化的渐进过程。为了促进中小学美育发展,应该依据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美育治理,建设高质量美育课程体系,同时依据“各美其美”的逻辑,形成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双轨发展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结合的立体美育空间,实现家校社“美美与共”的格局,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世平  乐乐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敏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计划的全面推进和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协同开展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新的专业教学组织模式,“以群建院”可以有效地让专业群直接对接市场,以进一步凸显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优势。梳理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价值意蕴,提出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构建逻辑是:理清专业群组建的结构逻辑,理顺岗位链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组建逻辑,理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逻辑。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建设策略是:构建三级组织架构的治理机制,优化专业群建设的组织策略,优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保障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兰  王凯风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作为适应产业布局和技术变革的重要探索,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掣肘因素,包括较难实现区域共建和多方协同育人、管理模式相对固化等,因此需要从外部多方协同框架构建和内部弹性管理制度建设两大维度推动专业群的适应性发展。通过建立高水平专业群研究咨询机构,构建多方协同的高水平专业群生态系统,促进高水平专业群的柔性治理模式和灵活运作机制落地,不断适应产业布局和技术变革,适应岗位链的多重要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技术技能积累,进一步引导高水平专业群由适应经济需求向赋能与引领经济的高阶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宗诚  吉国庆  李波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合规性评价制度是伴随质量年报制度的实施而持续开展的,旨在保证质量年报自身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制度。通过梳理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的缘起和意义,以2022年《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标准》为例阐释评价指标和权值赋分过程;对省级层面高职和中职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质量年度报告存在主体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报告基本要素不够规范、普遍缺少深入的量化分析、省域之间差别较大、企业年报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应从规范化落实、标准化建设、数字化支撑等方面创新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各地规范编制行为、健全内容要素、提升编写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俊  
"技"乃学生生存意义所在,"道"乃学生生命价值所系。职业教育教学的"灵魂"核心在于"技道融合",必须以"融技于道""融道于技"和"技道合一"主张为指导,施行发展个性、触及灵魂的教育。逻辑是对主张认识的规范,从产业、社会、教育三个视角阐述主张的逻辑意蕴;概念是主张的思维工具,从"技""艺"和"道"三个层级界定主张的基本内涵;学理是主张理论上的解释,从哲学、技术、科学三个维度诠释主张的学理要义;模式是主张的实践行动"范型",从导向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实践三个路径总结出主张的实践模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铭   孙迎联  
数字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数字文明的融合互构,是马克思“生产力增长决定文明进步”思想的当代诠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科技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自觉追求,是应对数字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现实需要,是在中国语境下建构“中国式数字文明”的必然选择。相较于数字资本主义因无法克服自身矛盾而引致数字异化、数字霸权、数字社会危机等问题,数字文明新形态将人的数字化全面发展视为根本立场,坚持以制度优势消解资本控制的隐患和数字化衰退,倡导以全球数字共同体超越技术民族主义,为世界数字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当前数字文明新形态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迫切需要数字文明进一步蜕变,一是要以党的领导贯穿数字发展全过程,坚持中国特色;二是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文明深度融创,彰显中国风格;三是以数字文明建设的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聚焦中国问题;四是要倡导全球数字治理共建共商共享,展现中国气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怀凡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专业集群建设蕴含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培育学科专业特色的重要策略,也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专业集群建设应更加注重学科的支撑引领,更加强调专业的链式集成,更加突出产教的深度融合。在实践思路上,应调研先行,明确"建什么";统筹谋划,清楚"怎么建";制度保障,确保"建得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