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7)
- 2023(17552)
- 2022(14945)
- 2021(14304)
- 2020(11809)
- 2019(27441)
- 2018(27135)
- 2017(50986)
- 2016(28544)
- 2015(32359)
- 2014(32886)
- 2013(31741)
- 2012(29215)
- 2011(25883)
- 2010(26293)
- 2009(23739)
- 2008(23783)
- 2007(20825)
- 2006(18810)
- 2005(16962)
- 学科
- 济(104727)
- 经济(104563)
- 管理(95832)
- 业(95725)
- 企(90668)
- 企业(90668)
- 方法(46734)
- 财(40732)
- 数学(36856)
- 数学方法(36441)
- 制(30936)
- 中国(30910)
- 业经(30636)
- 农(27505)
- 务(24702)
- 技术(24689)
- 财务(24627)
- 财务管理(24588)
- 理论(24337)
- 企业财务(23317)
- 银(21895)
- 银行(21846)
- 地方(20880)
- 行(20607)
- 体(20448)
- 学(20229)
- 和(19943)
- 划(18403)
- 农业(17903)
- 融(17408)
- 机构
- 学院(394027)
- 大学(388478)
- 管理(154173)
- 济(150621)
- 经济(147027)
- 理学(131481)
- 理学院(129989)
- 管理学(127959)
- 管理学院(127200)
- 研究(126526)
- 中国(98849)
- 京(83745)
- 财(79271)
- 科学(76064)
- 所(63061)
- 江(62188)
- 财经(59774)
- 中心(58043)
- 农(57681)
- 研究所(56455)
- 业大(54434)
- 经(54088)
- 范(53228)
- 北京(53107)
- 师范(52792)
- 州(49392)
- 技术(47797)
- 院(46005)
- 经济学(44871)
- 农业(44799)
- 基金
- 项目(257747)
- 科学(203299)
- 研究(196586)
- 基金(183573)
- 家(157355)
- 国家(155898)
- 科学基金(135292)
- 社会(120779)
- 社会科(114191)
- 社会科学(114158)
- 省(103382)
- 基金项目(97794)
- 教育(94881)
- 自然(86555)
- 划(85948)
- 自然科(84516)
- 自然科学(84497)
- 编号(83497)
- 自然科学基金(82999)
- 资助(74808)
- 成果(68316)
- 课题(58942)
- 重点(57958)
- 部(57292)
- 创(55259)
- 发(54199)
- 项目编号(51451)
- 创新(51270)
- 制(51084)
- 教育部(50066)
- 期刊
- 济(172802)
- 经济(172802)
- 研究(121723)
- 中国(88051)
- 财(66964)
- 教育(61905)
- 管理(61748)
- 学报(56344)
- 科学(52622)
- 农(51320)
- 大学(44011)
- 技术(43077)
- 融(41855)
- 金融(41855)
- 学学(40758)
- 农业(34266)
- 财经(30496)
- 业经(27315)
- 经(26004)
- 经济研究(25787)
- 职业(22821)
- 问题(21719)
- 技术经济(20040)
- 图书(19944)
- 业(19353)
- 科技(19161)
- 理论(19154)
- 坛(18939)
- 论坛(18939)
- 财会(18286)
共检索到606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永进 徐建平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人才培养机制、分析,研究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构建。高职院校要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动态调节机制;平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同步性"和"未来性";将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企业有效对接并融为一体,形成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产业领域的多力合一和有效同步,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兵 陆建军
高职院校行企校共建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体现,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行业协会功能体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联合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着主体责任不明、利益分配不均、校企文化对接不紧密、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等现象。研究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有助于联合学院组织机构健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无缝对接、文化深度融合等,从而实现联合学院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联合学院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平 吉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校企文化融合的环境中,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晓红 刘冬梅 孙晓静 王桂娟 杨正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根本。本文作为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近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际情况,以会计专业为例,介绍了该院在制定、修订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实践,对高职各专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金中
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非常重要。但学生期望过高、政府服务意识不强、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校企深度合作困难重重,以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宏观调控、学校主导、技术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双文化"育人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及实施效果,对于全国其它高职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首次提出"2122"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应用之后,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步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桂瑾
文章结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创新,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如何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机制 模式 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秋生 周萍
借助于滚动计划的原理和方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和修订进行探索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内容适应和引领职业岗位的技术设备、工艺过程、手段方法等不断进步和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 滚动计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汉生
经济社会与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都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与教师职业能力不足则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因素。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文彬 易雪玲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镇产业学院为例,以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效果及问题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访谈的调查方法,探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培养效果及存在问题,就中高职衔接培养教育提出了建议:适度调整职普比例,加大注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培养;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升格为普通高中;出台有力政策,积极鼓励中职、高职院校合力做好衔接培养。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效果 可持续发展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丽颖 张学军
德国双元制对促进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紧密合作,构建起由德国培训专家、国内职教专家、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项目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从"双元制"到"定岗双元"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高职教育 本土化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建国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着眼于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路径的实践探索,提出"双主体、四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即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促进企业主体的介入,在办学体制中努力达成管理融合、产教融合、科技融合、文化融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卓君 周茂东
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对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范围的局限性以及今后人才培养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迪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活动,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加强实践环节、举办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克服制约创新教育的各种因素,提升教师创新素养,完善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明田
当前地方性高职院校正处于应用型转型关键阶段,而高职院校物流教学模式却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物流环境。针对目前区域高职院校物流教学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共建的角度构建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产教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四个层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能够提升区域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华 邢承华 梅淑芳 张树生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时期高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明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生产技术和发酵酿造技术三个方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把实践教学基地建在企业,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综合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探索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专业群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基于ERP沙盘模拟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三链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