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8)
- 2023(7576)
- 2022(6252)
- 2021(5784)
- 2020(4604)
- 2019(10628)
- 2018(10188)
- 2017(19164)
- 2016(10852)
- 2015(12723)
- 2014(13133)
- 2013(12354)
- 2012(11379)
- 2011(10278)
- 2010(10244)
- 2009(8770)
- 2008(8661)
- 2007(7822)
- 2006(6659)
- 2005(5824)
- 学科
- 济(44909)
- 经济(44861)
- 管理(30457)
- 业(27819)
- 方法(23156)
- 企(23024)
- 企业(23024)
- 数学(20749)
- 数学方法(20543)
- 中国(12855)
- 财(12012)
- 农(11782)
- 业经(10126)
- 理论(10004)
- 地方(9085)
- 教学(8529)
- 农业(8279)
- 务(8156)
- 财务(8129)
- 财务管理(8098)
- 制(8080)
- 教育(8057)
- 企业财务(7761)
- 贸(7625)
- 贸易(7621)
- 技术(7611)
- 易(7359)
- 融(6612)
- 金融(6610)
- 银(6576)
- 机构
- 学院(152598)
- 大学(143059)
- 济(57114)
- 经济(55748)
- 管理(54475)
- 理学(46718)
- 理学院(46263)
- 管理学(45452)
- 管理学院(45181)
- 研究(42592)
- 中国(32612)
- 京(29294)
- 财(29041)
- 江(24470)
- 科学(24041)
- 职业(23187)
- 财经(23119)
- 技术(22853)
- 经(21025)
- 中心(20740)
- 范(20668)
- 师范(20479)
- 州(20119)
- 所(19853)
- 经济学(18342)
- 农(18280)
- 北京(18278)
- 业大(18191)
- 研究所(17420)
- 财经大学(17044)
- 基金
- 项目(95952)
- 研究(78778)
- 科学(75897)
- 基金(65769)
- 家(54640)
- 国家(54063)
- 社会(47540)
- 科学基金(47496)
- 社会科(44972)
- 社会科学(44961)
- 教育(41520)
- 省(41044)
- 编号(35889)
- 基金项目(34244)
- 划(33054)
- 成果(29261)
- 自然(28086)
- 资助(27458)
- 自然科(27421)
- 自然科学(27419)
- 自然科学基金(26941)
- 课题(26524)
- 年(23251)
- 重点(22236)
- 部(21646)
- 发(21238)
- 项目编号(21193)
- 创(20901)
- 性(20660)
- 规划(20445)
共检索到224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新 李玉龙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即通过融"岗""赛""证"要素于"课",增强育训融通课程目标、内容等的兼容性。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更新课程理念,厘清"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基本内涵。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须全面把握、系统实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确保政策措施深入人心;关注学生差异,增强融通课程的适应性;优化课程供给,促进融通课程资源整合;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融通课程实施模式;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融通课程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嫄 徐峰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新要求:从“岗”的角度看,要求“双师型”教师紧跟产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更新知识结构;从“课”的角度看,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从“赛”的角度看,要求“双师型”教师主动参与教学能力竞赛和技能竞赛;从“证”的角度看,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本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在实践能力、教研能力、竞技能力、技能能力提升方面还存在短板。对此,提出构建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四位一体”“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机制,具体包括能力学习机制、能力进阶机制、能力训练机制和能力评价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慧青 王海英 刘晓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随着产教深入融合需求和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的,其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主体,通过标准、内容、过程、评价等育人要素及人、财、物、环境、文化等资源要素的融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在现阶段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仍面临着融合逻辑不明确、融合过程缺乏组织合力、融合结果难以评估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要基于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岗课对接"课程体系,借助第二课堂实现"赛证促学",在多维评价体系下明晰"岗课赛证"融合效果,以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和路径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显著标志,重在破解职业教育育人方式难题,解决职校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使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充满活力,通过“学练赛考”促进德技并修、理实并重、手脑并用、工学结合,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职业教育技术含量、扎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纽带、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为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需要明晰其基本理念、内容要素,一体化设计“对接整合、重构再造、转换转化”的融通机制,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理实一体的实操性教材、造就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推行手脑并用的示范性教学,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创新,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天山 陈斌 苏敏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2021年举办的新赛事,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经验,明确"基于教学、高于教学"标准,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努力办成世界水平的赛事,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重要作用,引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岗课赛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既是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职业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职教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要求。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要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兆明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面向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完善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可采取"五个融合"建设思路,即实训内容与行业发展相融合、教学体系与岗位需求相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功能建设与管理机制相融合、系统架构与资源共享相融合,每个融合点相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欣 金红梅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依托。基于大职教观视角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建议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证"的新型专业教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兴 陈永利 加鹏飞
职业本科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跨界融合教育,其显著特征为“三高”“三不变”“三边界”。探索构建职业本科“岗课赛证创研”融合育人模式,重在破解职业本科面临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类型逻辑、层次逻辑、产业逻辑、育人逻辑等视角进行审视,探究多主体跨界融合育人的动力要素,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基础上的“创”和“研”的维度拓展,旨在打造从职业岗位群到课程群建设、竞赛体系、证书体系、创新创业、科教融汇的全链条融合育人模式,为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本科 岗课赛证创研 融合育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鹏 吴之声
中国梦是当前凝聚国人力量、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旗帜,也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科实践在每一门学科的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高职思政课,其中国梦的教育更应该借力于学科实践。要着眼于高职思政课学科实践中的课堂教学实践、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实践,强调教师要在课堂情境中融入中国梦内涵,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认同中国梦精神和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中国梦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实践在高职思政课中国梦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梦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课 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德敏 陈佳会 刘创
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转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高职供应链运营专业为例,研究发现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内容“广”、要求“高”、设施“差”、师资“弱”和评价“偏”的问题。在分析岗、课、赛、证基本内涵和逻辑关系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实践路径为:坚持“合作共赢,降本增效”理念,加强政行企校协同合作,开展设置岗位调研,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发实践教学环节,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成飞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其重点在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与学生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融合,以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具有很多的契合点,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在拓展文化育人渠道、丰富学生职业生涯选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通过传统与时代、教学与实践、硬环境与软环境、制度先行与思想引领、企业力量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理连 邢清华
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再延伸和着力点,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新一轮内涵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特高计划"项目建设,从校企等办学主体如何协同的视角,探讨了协同教育理念的认知、推进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等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理论问题,并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有针对性提出了"五个根据"的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实现路径:即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业结构布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师资资源与学训资源的配套、根据"学习参与度"成效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根据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需求进行校企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邵雪伟
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对新时期劳动就业市场存在着"短板",典型表现为社会能力缺失、职业意识不足、综合能力欠缺,综合体现出岗位不胜任。这主要源于分解式训练与书斋式教学。对此,按照能力合成与职岗化的思路开展综合实践,基于职场化环境、以企业行为规范的方式,对由职岗事务整合构建的任务项目进行多项能力合成的实践训练,以有效养成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意识、综合能力,促进岗位胜任。
关键词:
综合实践 高职毕业生 职岗 胜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白英
文章探讨了在“岗课赛证”理念背景下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的改革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及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具体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满足行业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