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9)
- 2023(11270)
- 2022(9795)
- 2021(9308)
- 2020(8132)
- 2019(18883)
- 2018(18459)
- 2017(35739)
- 2016(19515)
- 2015(22538)
- 2014(22761)
- 2013(22070)
- 2012(20233)
- 2011(17909)
- 2010(17766)
- 2009(16000)
- 2008(15650)
- 2007(14080)
- 2006(11728)
- 2005(10018)
- 学科
- 济(76179)
- 经济(76005)
- 管理(54088)
- 业(51741)
- 企(43308)
- 企业(43308)
- 方法(41046)
- 数学(35565)
- 数学方法(35112)
- 中国(21212)
- 农(21151)
- 财(20912)
- 业经(16464)
- 理论(15329)
- 学(14943)
- 制(14491)
- 地方(13670)
- 农业(13658)
- 贸(13543)
- 务(13539)
- 贸易(13536)
- 财务(13495)
- 财务管理(13464)
- 和(13174)
- 易(13157)
- 企业财务(12772)
- 技术(12305)
- 教育(11305)
- 环境(10471)
- 银(10438)
- 机构
- 学院(273801)
- 大学(268728)
- 济(107972)
- 管理(106271)
- 经济(105540)
- 理学(92616)
- 理学院(91640)
- 管理学(89902)
- 管理学院(89398)
- 研究(84658)
- 中国(61444)
- 京(55036)
- 科学(51369)
- 财(49008)
- 农(43056)
- 中心(41101)
- 江(41049)
- 所(40924)
- 业大(40394)
- 财经(39981)
- 研究所(37294)
- 经(36326)
- 范(35651)
- 师范(35299)
- 农业(33802)
- 技术(33800)
- 北京(33690)
- 经济学(33485)
- 州(32476)
- 院(30484)
- 基金
- 项目(187194)
- 科学(148107)
- 研究(139536)
- 基金(134806)
- 家(116151)
- 国家(115130)
- 科学基金(100036)
- 社会(87791)
- 社会科(82224)
- 社会科学(82195)
- 省(75807)
- 基金项目(71947)
- 教育(68985)
- 自然(65097)
- 自然科(63659)
- 自然科学(63637)
- 划(63174)
- 自然科学基金(62495)
- 编号(59368)
- 资助(55099)
- 成果(46775)
- 重点(42589)
- 部(42353)
- 课题(41012)
- 创(39648)
- 发(39432)
- 教育部(36968)
- 创新(36779)
- 科研(36712)
- 大学(36020)
- 期刊
- 济(111957)
- 经济(111957)
- 研究(74156)
- 中国(53329)
- 学报(40503)
- 财(39776)
- 教育(38985)
- 农(37586)
- 科学(37185)
- 管理(36209)
- 大学(31570)
- 学学(29598)
- 技术(28230)
- 农业(25544)
- 融(20410)
- 金融(20410)
- 财经(19748)
- 业经(18493)
- 经济研究(17703)
- 经(16980)
- 问题(14828)
- 职业(14526)
- 统计(13575)
- 业(13562)
- 版(13125)
- 技术经济(13029)
- 策(12344)
- 理论(12310)
- 图书(12077)
- 商业(11998)
共检索到384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瑶祥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来看,能否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决定人们对接受教育类型与程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当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社会分层与流动时,招生与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反之则不相关。高职虽然"好就业",但"好就业"的岗位缺乏"专属性"的职业地位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及空间;已经毕业的高职学生难以通过高职教育从社会下层进入社会中上层的现实,影响了部分中下阶层家庭对高职教育的选择。解决高职院校"好就业、难招生"问题的路径是提高高职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中的正向功能,构筑从"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好就业 难招生 社会分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瑶祥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来看,能否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决定人们对接受教育类型与程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当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社会分层与流动时,招生与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反之则不相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亚强、刘丽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1期中撰文,从社会分层视角分析了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局限性,剖析了社会分层指标在农民教育选择中的作用形式,呈现了农民为子女进行职业教育选择表现出的形态,并提出实现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观念理性回归的路径。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亚强 刘丽
在社会分层的框架中,不同的教育类型通向不同的职业,从而将受教育者分流到高低不等的社会层级,教育成为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农民子女一方面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又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对普通教育的偏爱,职业教育成为次要选择。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要从社会大环境着眼,倡导尊重技能的新型人才观,实现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的转换;二是要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实用技能,真正提升他们在用人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向上流动。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农民子女 职业教育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
高考生源的减少,加大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难度和招生成本,影响了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就业以及专业教师岗位的稳定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招生预警机制,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精细规划,通过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招生 专业建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济洲 黄书光
通过对山东、甘肃和安徽三省12市县初中毕业生调查,考察高中阶段教育机会分配的结构特征及其职业教育阶层化机制。当前义务教育后的普教与职教分流逐步异化为一种体制化屏蔽机制,基于职业分工和个性化的自主选择的义务教育后普教和职教的分流,在现实中扮演的却是淘汰性分流机制的角色,不自觉地变成了"一流"和"二流"教育的分水岭,家长和学生升入职业学校的热情显然不高。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增强内驱力,促进弱势阶层向上流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分层 教育机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茹 郭海彧
在寻找工作中,是强关系重要还是弱关系重要,国内外学者各持一说。本文以大学生初次就业为议题,通过文本挖掘,抽取访谈中隐含的信息,建立新的关系模型,以强弱关系与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关联性为研究起点,以初始位置与强弱关系的关联性分析为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强弱关系与大学生初次就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实际动用的强弱关系与社会阶层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家庭处于偏上阶层的大学生,强关系在初次就业中发挥显著作用;家庭处于中等阶层的大学生,弱关系在初次就业中发挥显著作用;家庭处于偏下阶层的大学生,社会关系未在初次就业中表现强或弱的特性。强弱关系在大学生初次就业中是一把"双刃剑",应理性审视阶层差异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影响,营造公平的就业市场竞争环境,削弱社会资本的消极影响,合理开发人力资本,提高大学生自身竞争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新华网2013-12-09就业率普遍达到98%的中职学校,招生反而陷入"吃不饱"的尴尬,造成怪象的原因除了社会偏见外,还包括校企合作缺乏制度规范、职业教育"立交桥"尚未完全打通等因素。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唐天强介绍,该校今年毕业生约2500人,除个别学生因个人原因外,几乎100%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晓 戴晓云 王敏
文章在分析航海类高职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激励强化理论,系统分析如何通过加大航海类高职专业的宣传力度、拓展高职航海专业招生和升学渠道、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对航海类高职专业的支持力度、保持航海高职教育旺盛的就业态势等途径,破解航海高等职业教育好就业难招生困境,为办好高职航海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航海教育 就业 招生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蔡文伯 马瑜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影响着职业地位的获得,也影响着社会流动的方向。通过调查整理采集到340名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之后发现,在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因素中,教育作为获致因素的代表对职业地位的获得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数据显示高等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流动,特别是代际流动,而且也有维持原有社会阶层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泽强 徐晨阳 陶星松
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与职业及社会分层问题要形成系统认知。研究发现,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改善就业品质并提升其社会阶层。因此,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来建设意义重大,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行动;职业教育毕业生以技术和市场渠道获得职业为主流,通过国家考试获取体制内职业则非主流,并且,学生所获职业和社会阶层的地位并不高。因此,急需强化社会支持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基于社会视角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政策;改善就业待遇和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更好的支持创业的条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分层 职业 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山艳 蓝欣 张龙梅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指导下,结合天津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天津市制定了《2009年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该政策提出,试点院校自主确定报考资格、自主组织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进行录取。调查分析表明,这一自主招考政策初步达到了分层选拔的政策目的。但总体来看,该政策在考核内容、宣传及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 政策执行 天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莹 武毅英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3年12月近年来,在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与就业难度日益加大的双重影响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已不仅限于传统的"体制内"就业,出现了向不同行业和区域流动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趋势对人力资源的初次配置(流动)结构产生了影响并形成了最初的社会分层,即:毕业生通过就业市场被配置到各个行业,进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宇文 侯钰婧
中职在校生不断上升为高职院校招生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高职院校重要招生途径的单独招生具有积极效用,但也伴随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H省69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单独招生的考试内容与形式、录取成绩计算、计划录取程序等方面与中职衔接不足。单独招生考试明确区分普职两类考生、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增强阳光招生力度尤为迫切。
关键词:
单独招生 中职生 高职院校 考试制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利平 谢雨栖
地区创新发展的不平衡可能根源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教育公平可能通过社会分层影响地区技术创新。在测算省级教育公平度的基础上,从社会分层视角探讨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剖析其中的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教育公平通过需求分层和供给分层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教育公平通过扩大消费需求规模、优化消费结构、增加高层次人才供给的中介路径促进技术创新。第二,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异质性。收入公平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地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以积累高素质人力资本,促进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推动地区创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