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4)
2023(10444)
2022(8565)
2021(8455)
2020(6580)
2019(15385)
2018(15158)
2017(27067)
2016(15899)
2015(17893)
2014(17980)
2013(16499)
2012(15321)
2011(13733)
2010(14798)
2009(13213)
2008(12417)
2007(11172)
2006(10462)
2005(9970)
作者
(37698)
(31125)
(30766)
(30232)
(20067)
(14837)
(14422)
(12267)
(11716)
(11683)
(10525)
(10414)
(10281)
(10175)
(9964)
(9947)
(9225)
(9092)
(9058)
(9040)
(8270)
(7552)
(7476)
(7254)
(7249)
(7225)
(7143)
(7100)
(6343)
(6282)
学科
(45464)
经济(45402)
管理(38376)
(36065)
(30783)
企业(30783)
中国(29839)
(26409)
金融(26409)
(24529)
银行(24519)
(23875)
(23282)
教育(22334)
(18133)
(15928)
理论(15250)
地方(14293)
方法(13091)
业经(12782)
财政(12592)
教学(12433)
(11984)
(11927)
中国金融(11220)
数学(11025)
数学方法(10780)
(10487)
农业(10215)
体制(10194)
机构
学院(195968)
大学(191314)
(76200)
经济(74081)
研究(71509)
管理(64026)
中国(57168)
理学(52531)
理学院(51852)
管理学(50986)
管理学院(50552)
(45619)
(41787)
科学(36693)
(35186)
师范(34998)
(34508)
教育(34312)
(34287)
中心(33435)
财经(31617)
研究所(30274)
职业(29601)
(28598)
技术(28455)
北京(28194)
师范大学(28141)
(27635)
(25884)
经济学(23779)
基金
项目(112324)
研究(99784)
科学(89076)
基金(73973)
(60519)
国家(59733)
社会(58351)
教育(55383)
社会科(54989)
社会科学(54980)
科学基金(50849)
(47085)
编号(46245)
成果(42086)
(40063)
课题(37143)
基金项目(36332)
(32390)
资助(30708)
(28576)
项目编号(27412)
重点(27256)
规划(27199)
自然(27096)
(26857)
(26568)
自然科(26413)
自然科学(26408)
自然科学基金(25940)
(24568)
期刊
(92923)
经济(92923)
研究(79398)
教育(66269)
中国(59582)
(37670)
金融(37670)
(36581)
管理(26739)
技术(24217)
(22231)
职业(21212)
学报(19504)
科学(19335)
大学(17603)
财经(16500)
经济研究(14961)
学学(14424)
(14208)
农业(13947)
技术教育(13945)
职业技术(13945)
职业技术教育(13945)
业经(13825)
(13464)
论坛(13464)
问题(10957)
(10328)
国际(9686)
(9658)
共检索到343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欣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既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又是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创新,此举对大国工匠的打造、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制造强国的形成和工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具有极大的价值意蕴。基于共通性的育人价值、趋同性的育人目标、耦合性的育人内容、同构性的育人方式和协同性的育人机制之五大融合理路,可为“大思政课”教育改革分别提供必需的行动指南、内容构架、实践导向和运行理路。立足当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围绕价值导向体系、“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革新、企(行)业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析“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实践策略,分别为其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牵引力”“内生力”“外推力”“创新力”和“软实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晓慧  
优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以课程化为基本理念,把握课程内涵,避免窄化或泛化;把握课程特征,明确一致性与差异性。基于"金课"标准,以政治性为引领,体现职业性;以标准为共性,注重特色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主导。在行动策略上,须以"三化"夯实课程基础,以"三个融通"打造课程实施格局,以"三个重点"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丽萍  
在当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办学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实践路径为:一是坚持思政课改革实践就业导向的"全程性";二是坚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就业问题相结合;三是坚持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正确的育人方向;四是坚持突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德慧  
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责任,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凝练好"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思政元素和教学技巧,系统设计"课程思政"递进教学路径,突出价值引领、工匠精神培育、企业文化融入等职业教育特色,构建理论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宏萍  
文章运用SWOT工具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从新的视角提出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东  邓昌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慧  王华锋  
实践教学是传统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的价值信仰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具有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产教融合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同向同行,教学模式互助互补,教学资源协同创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载体,弥补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德技并修、专业一致、能力提升、多维评价”四大教育理念。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从“强化教学保障、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健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优势,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金晶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功能。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帮助学生实现思政课“知、情、意、信、行”有机融合的关键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意义与研究过程中存在不足,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三点建议:从过程性视角,把握实践教学的建设逻辑;从主体间性出发,丰富价值取向;立足“大思政”格局,增进科际整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华   刘沂蒙  
专业是连接学校与社会需要的桥梁,专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专业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近年来,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求品牌,深入开展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阿力更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面临新要求、新标准及新挑战,需在固本守正的同时进行改革与创新。英语专业教育需从价值引领入手,打造教与育一体化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一书收录了上海大学英语学院在英语专业建设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涉及人文教育、课程思政等方面,从课程设计及英语教学的创新入手,梳理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英语专业教育经验。该书视角新颖,内容丰富,对新时代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具有启发性及指导性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席亚萍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到办学定位、师资力量、学生基础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而面临着巨大挑战。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入手,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完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海洋  
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则是其持续深入落实这一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选择实践形态,需要将学科知识功能间的多维转换、育人要素与育人主体间的协作创新、以倒逼机制推进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利用"大数据+教育"的精准思维,作为具体选择理路,以推动"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发展,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发展新局面。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宋作玲  孙慧  
以"运筹学"课程教学为载体,秉承"智慧互联、融合创新"的理念,构建知识、能力和价值素养有机结合的目标体系,涵盖思想、心理、社会、工程、科学、文化各个层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论,探索"运筹学"课程思政"内外驱动—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的实践路径,从教师提升、学生调动、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改进等方面提出了融合、共享、协同的教学策略,为交通与物流类及相关专业开展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辉  
以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立足当前实践教学的实施困境,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现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提出了以“校内研学+VR/AR体验+工坊练创”为主要内容的高职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传统教学和信息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融通推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