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6)
2023(6839)
2022(5585)
2021(5282)
2020(4457)
2019(9841)
2018(9305)
2017(17230)
2016(9728)
2015(11484)
2014(11870)
2013(10796)
2012(10040)
2011(8744)
2010(9168)
2009(8461)
2008(7178)
2007(6632)
2006(5812)
2005(5282)
作者
(26273)
(21522)
(21179)
(20337)
(13420)
(10235)
(9963)
(8459)
(8200)
(7905)
(7299)
(7251)
(6853)
(6851)
(6826)
(6666)
(6412)
(6290)
(6170)
(5991)
(5636)
(5271)
(5176)
(4983)
(4939)
(4903)
(4903)
(4777)
(4540)
(4521)
学科
(27491)
经济(27451)
(24964)
金融(24957)
管理(23399)
(22197)
银行(22178)
(21619)
(21468)
(18977)
企业(18977)
中国(18919)
(11516)
中国金融(10945)
(10675)
理论(10630)
地方(9770)
方法(9455)
(8961)
业经(8655)
(8431)
教育(7277)
(7244)
财务(7212)
财务管理(7198)
(7176)
数学(6956)
企业财务(6918)
教学(6849)
数学方法(6847)
机构
学院(125942)
大学(115194)
(42714)
经济(41408)
研究(41395)
管理(38844)
中国(37484)
理学(31872)
理学院(31473)
管理学(30745)
管理学院(30530)
科学(24825)
(24648)
(23740)
技术(22135)
(21461)
中心(21371)
职业(21260)
(21145)
(20976)
研究所(18971)
(18034)
财经(17908)
(17189)
业大(17057)
师范(16947)
(16834)
农业(16723)
银行(16277)
(16138)
基金
项目(79340)
研究(64618)
科学(60510)
基金(51406)
(44006)
国家(43491)
社会(36798)
科学基金(36204)
(36149)
社会科(34680)
社会科学(34673)
教育(32599)
编号(30425)
(28757)
基金项目(26551)
成果(25821)
课题(23125)
资助(21152)
自然(21060)
自然科(20582)
自然科学(20572)
(20314)
自然科学基金(20175)
重点(18997)
(18341)
项目编号(18231)
(17645)
(17509)
规划(16503)
(16160)
期刊
(49619)
经济(49619)
研究(37273)
中国(33966)
(28229)
金融(28229)
教育(28024)
(20601)
学报(20169)
(19423)
科学(16207)
大学(15235)
管理(14767)
技术(14639)
学学(14251)
职业(13392)
农业(12635)
财经(9231)
技术教育(8567)
职业技术(8567)
职业技术教育(8567)
业经(8382)
(8348)
论坛(8348)
(7997)
经济研究(7673)
图书(6879)
(6652)
(6156)
理论(5911)
共检索到204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卫东  张妍  
校园文化具有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具有创新性、系统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但目前文化育人与职业教育特征、校园文化特色相脱节,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深化,人文精神、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待提升,以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文化不够充分和直观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成效。因此,建议构建“四融”文化育人体系,即融合“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工匠文化和校本文化”,形成文化育人内容;融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传播渠道,健全文化育人机制;融德智体美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文化育人模式;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文化育人载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波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内涵与外延包含历史、精神、职业、特色、器物各要素,发现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存在认识缺位、理解偏位、实践错位等问题。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提出应从理念、课程、实践、保障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育人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建松  陈云涛  张鹏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积极实施学生"千日成长"工程,着力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行业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秀兰  
坚持"以生为本"教育思想,把握"以德育人"方向,贯彻"实践育人""三全育人"理念,经10年的高职育人实践,以"朋辈互助研究中心"为理论指导平台,建立了规范的朋辈教育机制,搭建了完整的朋辈育人体系,取得了理想的育人成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明  
"技能本位"推动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同时也使高职教育陷入了困境。学生人文精神的滑落,"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后劲不足,迫使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寻找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专业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的重要载体,有望为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带来转机。文章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分析高职专业教育"技能本位"的困境,指出"文化育人"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提出了高职专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四个依托"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专业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对接的六大文化体系,并为高职教育的理念转型升级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蕴含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等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完善大学生道德品格,促进心理健康。但是,当前一些高等学校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活动,未形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形式、轻精神内涵,未形成浓厚育人氛围等问题。为此,高等学校要结合大学生特点及专业特色,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辅相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实践活动课程紧密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于行;文化比赛与文化讲坛相得益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构建"三课堂两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育人实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含真  
礼仪文化是以礼仪观念的共同取向调控人们行为的发生、修正和完善人格的文化体系。高职院校积极推进礼仪文化育人意义深远。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育人目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基本目标是掌握技能和进行文化的传承;核心目标是掌握礼仪原则并进行文化融合;发展目标是知识综合基础上的文化创新。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育人实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立足第一课堂,完成知识传承;丰富第二课堂,融合校园文化;开拓第三课堂,接轨职场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琪  丁金昌  
"双高"建设是新时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迈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既是"双高"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双高"建设能否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的关键。文章从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的必然性入手,系统阐述了校企"双元"育人的内涵,梳理了当前高职校企"双元"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面向"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构筑以军魂、路魂、燕赵魂"三魂"为核心,以全融通、全沉浸、全覆盖"三全"为路径的文化育人体系,效果显著。多年来,学院以"三魂"文化为核心,即传承西柏坡革命精神、白求恩精神、狼牙山精神等红色文化,秉承"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植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行业文化和"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中国铁建企业文化等元素,传承燕赵大地所孕育的诚信、勤劳、善良、忠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艾宏伟  
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追求,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源泉。高职院校文化主要具有职业性、行业性和区域性三大特征。文章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学生、校企产教融合和社会认同四个层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困境,提出重塑校训文化、构建"五业融合"职业文化自信体系、建立涵育核心价值校园特色文化等育人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云涛  
文化育人的实质是学校把自身看作一个文化机构,以文化传播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要素主要包含:历史性要素、环境性要素、主体性要素和开放性要素。高职院校要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挖掘相关要素的内涵,深刻体味其精神价值和理性追求,以一种整体的文化观推进育人工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一  陈秋明  谭属春  窦志铭  王波  
本文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为应对产业升级、社会转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推出的文化育人改革实践。通过文化育人的系统设计与实践,学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总结,对于国内高职院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欣  温暖  
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育人体系要想获得长足有效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建设机制为路径,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更好更长效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丽莎   杨格格   马辛   梁天屹   夏菊萍  
基于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程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分析卓越工程师思政育人的培养目标,提出以“家国情怀”为“根”、“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工程素养”为三脉的“一根三脉”思政素养指标体系,并结合高校育人实践提出“教学思政”“科研思政”“工程思政”三个维度的实施路径,系统构建“教学–科研–工程”三融汇的卓越工程师思政育人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春光  张旭  牟献友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对目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的观点,并从构建科学的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探讨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设置最优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