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4)
- 2023(5256)
- 2022(3918)
- 2021(3762)
- 2020(2678)
- 2019(6004)
- 2018(5466)
- 2017(9256)
- 2016(5438)
- 2015(6378)
- 2014(6486)
- 2013(5644)
- 2012(5152)
- 2011(4447)
- 2010(4494)
- 2009(3495)
- 2008(3285)
- 2007(3257)
- 2006(2826)
- 2005(2146)
- 学科
- 济(14816)
- 经济(14806)
- 管理(13874)
- 业(9641)
- 企(7824)
- 企业(7824)
- 中国(7819)
- 农(6927)
- 教学(5655)
- 业经(5650)
- 理论(5571)
- 地方(5462)
- 教育(5265)
- 农业(4635)
- 学校(4473)
- 技术(4052)
- 学法(4003)
- 教学法(4003)
- 学理(3546)
- 学理论(3546)
- 财(3505)
- 发(3501)
- 环境(3453)
- 制(3211)
- 和(3058)
- 建设(2864)
- 方法(2829)
- 工作(2777)
- 划(2770)
- 发展(2745)
- 机构
- 学院(68839)
- 大学(57705)
- 研究(20927)
- 管理(20038)
- 济(19041)
- 经济(18344)
- 职业(18247)
- 技术(16411)
- 理学(16350)
- 理学院(16143)
- 管理学(15745)
- 管理学院(15632)
- 中国(14844)
- 职业技术(13194)
- 技术学院(12871)
- 京(12809)
- 科学(12584)
- 江(12105)
- 范(10880)
- 师范(10789)
- 州(10240)
- 财(10079)
- 中心(9931)
- 所(9563)
- 教育(9422)
- 农(9108)
- 院(8523)
- 研究所(8481)
- 业大(8425)
- 师范大学(8138)
- 基金
- 项目(44260)
- 研究(40790)
- 科学(34509)
- 基金(26480)
- 教育(22552)
- 社会(22221)
- 家(22118)
- 国家(21779)
- 省(21566)
- 编号(20787)
- 社会科(20648)
- 社会科学(20645)
- 科学基金(18464)
- 划(17171)
- 课题(16780)
- 成果(16646)
- 年(15522)
- 基金项目(13480)
- 规划(11741)
- 项目编号(11634)
- 重点(10991)
- 发(10977)
- 度(10869)
- 性(10773)
- 创(10102)
- 制(9830)
- 自然(9561)
- 研究成果(9432)
- 资助(9374)
- 自然科(9280)
共检索到10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传喜 李秉强 黄磊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是后示范时期高职建设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应理顺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之间的关系,突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从构建基于人才紧缺指数的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融合动态监测机制、识别高职院校培养方案和质量监控与产业链及所需能力的匹配性、制定"高水平高职与专业"认定的科学评价标准、探索政校企协同的"双高"建设推进政策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钏助仁 张涛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这为下一阶段深化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指明了方向。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牢牢坚持以骨干专业群建设为基本载体,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发展动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践主线。在严格遵循行动逻辑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办学方向,保障品质内涵,坚持创新驱动和合作发展,提升技术技能积累,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
新时代 特色高水平 高职院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昕 高鸿
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具有产业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其发展亦遵循产业与教育的双重逻辑,是区域产业集聚与创新需求的外驱力与职业教育自身变革的内驱力共同推动的结果。创新性地推动产业学院发展,应着力于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推进产业学院融入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学院功能与特色;基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学院成为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军 杨洋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建设,重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基于"双高"建设的视角,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旨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依归。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保障机制不健全、目标功利化与标准模糊、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标准;推动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素养。
关键词:
“双高”建设 高职教师 专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甘华银
建设一批综合办学水平领先的优质高职院校,是国家优质校建设的基本愿景。为此,多数优质校建设单位确定了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专业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项目任务,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优质校建设的内涵机理,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优质校建设的内生动力,专业建设是优质校建设的核心任务,产教融合是优质校建设的基本主线,师资队伍是优质校建设的关键依靠,信息化是优质校建设的重要支撑,国际交流合作是优质校建设的内涵拓展,社会服务是优质校建设的最终归宿,文化建设是优质校建设的境界提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叔亮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命题,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乃至整个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基点。文章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厘清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逻辑关系、建设使命、系统要素,探讨内涵建设的主体、内容与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玉成 贾少华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既是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拓展和升华,也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必须以构建卓越的师资队伍、明确专业发展特色、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国际化办学水平为着力点。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打造一大批高水平的优质专业;围绕"双师"特色,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优质师资队伍;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内涵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拓展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优质高职院校 内涵建设 专业 师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宁 符刚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总体要求,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应从理想信念、精神力量、行为准则三个层面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把握知信行循序渐进的内在转化逻辑,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与载体,推动爱国主义与技能教育融合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静 朱忠军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现场工程师发展的重要议题,现场工程师的多元素养需要“双导师”团队给予保障,进行“双导师”团队建设需要以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目标为导向、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制度来规范、德才兼备的团队文化进行熏陶、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撑,还需要多措并举引领“双导师”团队建设,多维并举推进“双导师”团队建设,校内与校外并重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理念与实践并行促进“双导师”团队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场工程师 “双导师” 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一鸣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办学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动态演进状态,在国家政策层面承载的经济功能从弱到强,在区域发展层面从学校定位走向部门定位,在行业企业层面从浅层合作走向深度共生,在学习对象层面从促进就业走向生涯发展。而高职院校蓬勃兴起尤其是"示范校计划"启动以来,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回应,在认识层面从模糊到清晰,在定位层面从泛化到精准,在战略层面从无序到系统,在战术层面从分散到整合,同样也呈现出一种动态演进的状态。基于这种逻辑机理,在职业教育新一轮大改革尤其是类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在方向层面更精准地把握办学定位,在功能层面更高效地对接产业发展,在价值层面更务实地服务人的发展,在保障层面更系统地推进内部治理,以改革的持续深化来积极有效回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强
随着我国快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产业链群、技术群、岗位群发展态势日益显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向专业群协同发展转变。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面临组群逻辑混乱、建设路径繁杂两大困境。为此,建议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明确其组群的基本特征,把握其组群的技术路线;并以产教融合多元治理结构为生态,以模块化课程为核心,以"双师"教学团队为源泉,以学生发展获得为目的,以质量评价为导向,推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刘笑天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然之举。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锚点,可以构建一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高职与社会共生发展具有目的性、整体性、自组织性以及适应性,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在主体参与上需探索更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主体均衡互利共生新生态;在模式上需创新社会服务共生机制,挖掘社会服务模式多样性;在资源环境上需培育灵活资源共享平台,保持共生环境开放性。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林 任君庆
"双高计划"落地意味着高职教育进入提质升级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教育职能、发展模式、教育战略、发展动力、学科组织形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均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变化。各入选高校提出了更为切实落地、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并力图引领国内同类专业群高水平发展。通过基于6所浙江双高建设学校的案例分析,聚焦高职领头羊的"共性"和"独特性",探讨高职教育的建设逻辑与转变实践,为"十四五"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模式构建和项目评估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小中
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是职教改革制度驱动的办学创新,也是教育资源市场化配置和产教融合的集成载体,更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当前现代产业学院发展之势迅猛,但也存在定位不清、地位模糊、治理不善、效能偏弱、持续性差等现实掣肘,对此,必须在现代产业学院发展中赋予法律层面独立运行能力,在顶层设计中科学谋划办学定位,在科学治理中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协同机制、健全评价机制、构建数据平台等,全面增强协同办学效能,以提升产业学院发展水平,助推高职教育和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郭洁 薛玉飞
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阶段中共中央在金融领域的重大创举。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变迁,是中国经济崛起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探索和创新成果。梳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演变逻辑和现实动因发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能够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政策供给,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从中共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角度,论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遵循,并从“人民性、市场化、国际化、科技化、普惠性、安全性”六大维度,阐释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内涵要求。为更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度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并增强保持金融稳定性的能力,应当从打造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出发,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全面强化金融监管的前瞻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