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9)
2023(14664)
2022(12545)
2021(11885)
2020(9839)
2019(23076)
2018(22960)
2017(44236)
2016(24256)
2015(27675)
2014(28183)
2013(27371)
2012(25395)
2011(23030)
2010(23393)
2009(20807)
2008(19964)
2007(17637)
2006(15573)
2005(13907)
作者
(70000)
(57911)
(57521)
(54514)
(36870)
(27827)
(26152)
(22807)
(22151)
(20850)
(19844)
(19506)
(18472)
(18390)
(17870)
(17762)
(17239)
(17130)
(16530)
(16436)
(14573)
(14407)
(14092)
(13279)
(13000)
(12951)
(12941)
(12834)
(11707)
(11375)
学科
(102582)
经济(102488)
管理(65340)
(62718)
(50730)
企业(50730)
方法(43551)
数学(37869)
数学方法(37187)
中国(29364)
(27773)
地方(26293)
业经(22988)
(20663)
(20560)
农业(18895)
理论(18378)
(17121)
(17072)
贸易(17056)
技术(16989)
(16428)
(15909)
(15437)
银行(15395)
环境(15320)
(15045)
金融(15042)
(14825)
教育(14175)
机构
学院(341545)
大学(334707)
管理(133124)
(130668)
经济(127580)
理学(114700)
研究(114550)
理学院(113402)
管理学(111111)
管理学院(110522)
中国(84902)
(73204)
科学(72096)
(58069)
(57904)
(55336)
研究所(52658)
中心(51717)
(51350)
业大(50683)
(47083)
北京(46883)
师范(46653)
财经(45923)
农业(42744)
技术(42712)
(42444)
(41855)
(41618)
经济学(37461)
基金
项目(229787)
科学(180200)
研究(171616)
基金(162398)
(140863)
国家(139611)
科学基金(119846)
社会(103978)
社会科(98382)
社会科学(98356)
(93009)
基金项目(85907)
教育(81615)
自然(78172)
(77636)
自然科(76372)
自然科学(76358)
自然科学基金(74917)
编号(73230)
资助(68245)
成果(58987)
(52264)
重点(51838)
课题(51832)
(49683)
(47815)
创新(44396)
项目编号(43737)
科研(43363)
教育部(42566)
期刊
(148636)
经济(148636)
研究(100019)
中国(71698)
学报(51182)
(51145)
教育(50722)
管理(49893)
科学(48266)
(41557)
大学(39007)
学学(36363)
农业(35711)
技术(35591)
(29826)
金融(29826)
业经(25981)
经济研究(23037)
财经(21251)
图书(19639)
问题(18912)
(18369)
(18057)
职业(17357)
科技(16850)
技术经济(16760)
(16274)
论坛(16274)
理论(16106)
统计(15199)
共检索到508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秋衡  张湘韵  矫怡程  
"县校合作"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模式探索,更是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县校合作"有利于国家推进小城镇化建设的基层战略,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机制创新的迫切诉求"。县校合作"通过县级政府与学校的战略联合,基于市场适切原则、政府主导原则、社会参与原则、深度融合原则、强强协同原则、利益共赢原则,构建战略项目推动下的"县校合作"机制"。县校合作"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产学研合作从"校企点对点"、"专产面对面"到"县校体对体"思想理念的转变,是从学校人力资本输出,到专业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再到县校协同机制创新的实践体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淑维  
在"县校合作"发展模式下,要真正实现县校协同创新,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是关键。文章在分析"县校合作"模式三大特征的基础上,从参与县域发展顶层设计、构建"县校合作"创新平台、强化实践与拓展视野并重、依托技能竞赛和企业实践平台等四个方面探讨骨干教师发展的新路径,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技能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满足"县校合作"深入发展的需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平和  
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正是高职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长久机制,办出自身的特色和水平,是高职院校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迫切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合群  陈小龙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推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其作用在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彰显职业教育特色、促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是指实现学校、企业、课程专家和政府等四个课程开发主体间的有效互动,其具有课程开发主体互动意识明确、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课程评价机制创新等特征,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与县域共生发展"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由于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组合,高职院校与县域发展形成的共生关系模式会表现为多种共生状态,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状态则是高职院校与县域共生发展的新境界。这种良性的或理想的共生关系形成的过程,是通过培育共生单元、优化共生环境、构建适切的共生模式来实现的,这一过程也是深化"县校协同创新"的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霞  
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合作深度,分析了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属于浅层次的合作,缺乏整体运筹、通盘考虑,运行的形式大都限于表面上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阐述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订单教育""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厂一体化""联合共建"这五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叶军  
文章指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校企双方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无法实现校企双赢;政府主导力度不够,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理念比较传统,校企双方难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进而从转变合作观念,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基点;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树立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三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兆兴  成宏峰  
地方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境,其根源在于未能将办学资源、市场需求、企业诉求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结合,出路在于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校企合作新生态。面对山西省等资源大省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任务,地方高职院校应依托办学资源和转型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协同育人,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重点助力区域经济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云峰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特征,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近年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源于企业的优势,针对铁路建设行业、施工企业特点,因企制宜,创新机制,优化模式,着力建立"五位一体、四级对接"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互惠多赢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取得了良好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静  刘旭东  
本文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找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燕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方式,无论从办学目的,还是办学质量上都具有其他类型院校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的高职校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国内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提出对策,从而为真正提高国内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培养有用人才提供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宝丽  
本文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合作实践模式,进而研究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协作之道,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振华在《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中撰文,比较了大陆与台湾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校企合作主要模式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大陆高职院校在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合作深度、产学研合作体系和专兼职师资培养等方面有待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大陆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内在需要。台湾地区把教育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涤非  王生雨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有很多典型的模式,"校中厂、厂中校"便是其中值得尝试的模式之一。"厂中校"已有较多的实践,"校中厂"目前仍处于不同角度与深度的探索。文章着眼于高职院校"校中厂、厂中校"实践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力求寻找改进之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慧芹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校企一体化"是校企合作内涵的深化,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原则构建"理事会",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平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将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评价体系一体化融入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