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3)
2023(4019)
2022(3233)
2021(3366)
2020(2463)
2019(5826)
2018(5851)
2017(9349)
2016(5851)
2015(6482)
2014(6851)
2013(5795)
2012(5260)
2011(4579)
2010(4845)
2009(3973)
2008(3923)
2007(3074)
2006(2968)
2005(2905)
作者
(13063)
(10903)
(10793)
(10762)
(6995)
(5207)
(5105)
(4414)
(4100)
(4001)
(3840)
(3752)
(3688)
(3670)
(3613)
(3567)
(3268)
(3204)
(3195)
(3169)
(3010)
(2706)
(2659)
(2608)
(2608)
(2586)
(2566)
(2400)
(2297)
(2198)
学科
(14274)
经济(14239)
管理(10862)
教学(7695)
中国(7259)
(7187)
(7163)
(6462)
企业(6462)
理论(6360)
教育(6085)
(5532)
学法(5517)
教学法(5517)
(5071)
业经(4732)
体制(4684)
学理(4649)
学理论(4649)
地方(4640)
学校(4290)
(4139)
(3659)
银行(3657)
(3576)
(3576)
金融(3576)
(3269)
税收(3179)
技术(3155)
机构
学院(67012)
大学(58561)
研究(24778)
(20566)
经济(19868)
中国(18413)
职业(18049)
管理(17575)
技术(16074)
科学(14026)
(13654)
理学(13633)
理学院(13405)
(13212)
职业技术(13100)
管理学(13085)
管理学院(12944)
技术学院(12641)
(12476)
(12341)
(11835)
师范(11715)
教育(11467)
研究所(10883)
中心(10697)
(10559)
师范大学(9394)
(9385)
(9144)
北京(8926)
基金
项目(39017)
研究(36923)
科学(29916)
基金(22666)
教育(22114)
社会(19085)
(18992)
编号(18867)
国家(18711)
(18300)
社会科(17736)
社会科学(17733)
成果(16043)
课题(15882)
科学基金(15372)
(15019)
(14554)
基金项目(11000)
规划(10592)
(10360)
(10359)
重点(10272)
项目编号(10164)
(9160)
(9061)
研究成果(9029)
(8958)
(8828)
(8808)
阶段(8774)
期刊
(28736)
经济(28736)
教育(28289)
中国(24696)
研究(24189)
职业(13566)
技术(12280)
(10143)
技术教育(8992)
职业技术(8992)
职业技术教育(8992)
(8644)
管理(8596)
学报(7808)
(7638)
金融(7638)
科学(6977)
大学(6601)
(6305)
论坛(6305)
学学(5531)
农业(5450)
职教(4386)
财经(4271)
经济研究(4260)
业经(4140)
图书(3981)
(3830)
高等(3528)
改革(3456)
共检索到118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兆婷  
新时代国内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其育人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驱动其不断开展“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优良的职业品质是学生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长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针对“三教”改革推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限制、策略偏差和发展滞阻问题,本文将学生优良职业品质的培育作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着力点,从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完善融合优良职业品质要素的教材资源体系,实现精神品质要素在教法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融入,探索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实践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志凤  
"双高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高水平教师是核心和根本,先进性教材是物化成效,高效性教法是创新方向。在明确"双高计划"院校"三教"改革基本逻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本方向,探索其行动策略: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产业需求;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岗位人才需求;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俊帅  
当前,处在高职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三个领域交叉位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迫切。在专业布点数大幅增长、学前教育持续高速发展的新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来自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师生主体和专业发展等多方面新的需求变化,破解专业课程供给与新时期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缓解高负荷教学供给与专科培养周期短之间的矛盾成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两大任务。一种可借鉴参考的思路是"课程体系重构+三教改革":以"岗位化"为引领进行课程体系重构,以"结构化"为导向进行教学团队优化,以"信息化"为抓手进行教学实施变革,以"集成化"为思路进行教学资源配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徐润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三教"改革,具有服务类型教育发展、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服务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专业群建设面临着服务产业能力待提升、集群发展落实有偏差、产教融合实现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从德技双馨教学团队、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和专兼结合"双师"团队开展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从课程体系重构、专业课程改革及精品教材建设开展高水平课程及教材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信息化教学改革和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展高水平教法改革等实施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云抒  
源自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地区的资源、资本和农民之间的有机联结,是我国农村改革政策的一次创新之举。结合目前的试点成效来看,“三变”改革对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乡村振兴的深入贯彻。在“三变”改革由地方实践探索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过程中,结合改革在乡村振兴中的任务和功能上看,还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联逻辑,提出富有成效的纾困方案,激发农村要素活力,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道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红  夏颖  
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发展是"双高计划"的重要抓手之一,专业集群具有区域资源集聚、注重深化产教融合以及强调专业解构与重组等特征,竞合理论视角下的专业集群发展对提高高职院校资源配置率、增强人才培养的适配性、激发专业集群创新活力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可从搭建高职院校竞合联盟平台,选择适合的竞合发展模式,构建竞合评价标准和监督反馈机制,建立竞合伙伴的信任关系等方面,探索专业集群竞合发展的实践逻辑,为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提供新思路,促进我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琳佳   宋志平  
产教融合共同体能够有效促进政行企校协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构建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需要、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落实高职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载体。针对当前构建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面临的主体因素阻碍、运行机制不完善、治理体系滞后、组织文化融合困难等现实难点,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是:强化主体建设,推动共同体参与主体同向同行;重视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优化共同体生态,多主体联合搭建共同体有效治理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包容开放的共同体组织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碧珠   江定涛  
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快速融合,重塑职业教育新形态,表现出互补性、智能性、融合性及共生性等技术—职业教育特性。其可通过形成多模态生成效应、多主体协同效应、市场化运作效应、扁平化治理效应,提升产教融合智能化水平。因此,在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条件、应用场景及支持路径的基础上,可通过推动人机共生、赋能资源供给、统筹多元协作,重塑体现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新形态,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有效运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成荣  龙洋  
在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提升教师、教材、教法"三教"质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师资队伍建设重在完善机制,为教师"赋能",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教材改革重在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更新内容与形式,提高技术跟随度;教法改革重在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推进"课堂革命"。同时,要建立适应"三教"改革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改进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颜丽  曹茂庆  
"课程思政"的应用实施是推进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动力之源,也是我国高职"三教"改革任务实施的行动指南,但随着"课程思政"的落实与推广,现阶段"课程思政"与教育主体、教材、教法、教学环境、考核机制等因素的融合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实问题与实践研究,构建"五三"课程思政模式,提出在"三教"改革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为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远志  
推进绩效评价改革是高职院校优化内部治理、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指挥棒”。在改革中,应辩证处理目标考核与过程管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竞争发展与协同合作三个关系,强化组织领导、分类考核、动态管理、结果应用,完善顶层设计、工作制度、指标体系、激励约束,构建多维立体、科学闭环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娃  
分类考试是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反映了考试招生制度理论变迁的新动向——效率导向,呼应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政府规制及社会认知的诉求。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来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实现了从特权向权利的转向;从政府主导的制度逻辑来看,高考制度设计的原则逐步呈现出公平的坚守与效率的突破的新均衡;从社会认同的认知逻辑来看,高考的功能由社会功能向评价功能的过渡。当前,主管部门权限分配、招考形式创新、招生宣传及理论研究等方面依然有待进一步推进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韦晓阳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教材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成为落实教育改革精神、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必须以教学标准为指导和依据,通过基于教学标准的再创作,落实教学改革精神。教材在编写理念和立意导向上要贯彻国家意志,以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内容遴选和体系结构上应打破学科体系、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束缚,体现职教特色,支撑"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方式;在载体形式与应用模式上,应大力开发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紧密结合的新形态教材,并通过与在线开放课程的融合发展,重构传统课堂与教学过程,促进互联网+教学变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才成  
百万扩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怎么教"是当前高职院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深化"三教"改革是破解该问题的"关键一招"。"三教"改革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符合成人学习特征和需要,在实践中要注重扩招学生生源类型、学习动机、学历基础的分析、"双师三能型"教学团队打造、新型教材建设和行动导向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的改革与综合运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褚金星  李博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但在2022年“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发现,外部对接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内部知识体系封闭,难以整合内外资源;组织协作不畅,难以形成建设发展的合力;知识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构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等依然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对专业群建设的理论逻辑、突出问题及未来路向进行重新审视和再次梳理,建议基于集群优势竞争理论,以构建开放性知识系统为突破口,强化组群逻辑、整合教学资源、重构管理组织、开展有组织科研等,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