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1)
2023(7034)
2022(5844)
2021(5813)
2020(4683)
2019(11156)
2018(11251)
2017(19988)
2016(11820)
2015(13738)
2014(14272)
2013(13096)
2012(11757)
2011(10559)
2010(10985)
2009(9414)
2008(9314)
2007(8358)
2006(7290)
2005(6641)
作者
(31537)
(25976)
(25960)
(24936)
(16683)
(12619)
(12000)
(10088)
(10014)
(9789)
(9152)
(8809)
(8623)
(8328)
(8142)
(8112)
(8054)
(7769)
(7739)
(7552)
(6686)
(6513)
(6421)
(6177)
(6105)
(6013)
(5970)
(5783)
(5440)
(5160)
学科
(38506)
经济(38462)
管理(29075)
(25051)
(21072)
企业(21072)
方法(18871)
数学(16632)
数学方法(16060)
理论(12510)
中国(12206)
教学(11650)
(11367)
教育(10015)
业经(8879)
地方(8249)
(8145)
(8019)
学法(7753)
教学法(7753)
(7279)
农业(7274)
技术(7125)
学理(6556)
学理论(6556)
(6204)
贸易(6194)
(6173)
(5990)
(5864)
机构
学院(155158)
大学(146242)
管理(53349)
(49152)
经济(47545)
研究(46778)
理学(44719)
理学院(44169)
管理学(42740)
管理学院(42473)
中国(35301)
(32322)
科学(30253)
(27175)
技术(27085)
职业(25355)
(23939)
(23736)
(23222)
(23199)
师范(22964)
(22295)
中心(22091)
业大(21845)
研究所(21395)
北京(20423)
技术学院(18724)
职业技术(18139)
财经(18023)
农业(17880)
基金
项目(97192)
研究(76997)
科学(74485)
基金(62936)
(53884)
国家(53352)
科学基金(45498)
(43040)
教育(42031)
社会(41876)
社会科(39329)
社会科学(39319)
编号(36549)
(35352)
基金项目(32060)
成果(29961)
自然(29343)
自然科(28688)
自然科学(28683)
自然科学基金(28096)
课题(27798)
资助(27617)
(24170)
重点(23122)
项目编号(21232)
(20871)
(20724)
规划(20185)
(20182)
(19176)
期刊
(58325)
经济(58325)
研究(43643)
中国(41331)
教育(39664)
技术(22612)
学报(22489)
管理(21885)
(21432)
(19896)
科学(19447)
大学(17451)
职业(16654)
学学(15546)
农业(14696)
(12054)
金融(12054)
图书(11310)
技术教育(10922)
职业技术(10922)
职业技术教育(10922)
业经(10603)
(9823)
论坛(9823)
(8714)
经济研究(8714)
统计(8477)
财经(8352)
书馆(8173)
图书馆(8173)
共检索到240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台生  张大凯  夏安琼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市场,主动贴近企业,构建并完善了"学校育才、学生成才、企业用才"的"三才"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文件和质量评价制度,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夏君  
作为浙江省惟一的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学院本着立足产业、依托行业、联手企业、贴近岗位、创新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的思路,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建设类实用人才。本文介绍了学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其产生的多元效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晓峰  刘世军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方面,经过努力探索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2+1”办学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际,阐述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仲英  
本文介绍了我院探索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健全工学结合的保障措施,提高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效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抓住契机,积极进行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改革,通过重新构建校企融合的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真正将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普及。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不是单一的资源建设投入,而是综合性、多样性、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结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紫婷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推进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学生、企业、院校的桥梁,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文平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做中学,做中教"和能力培养职业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习的过程与生产和产品加工的过程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伟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林鸿  江建华  
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机电专业根据机电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专业特点,构建"双七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双七结合"即指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结合育人,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教学,"双师"结合执教,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建基地,仿真与实操结合实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考核,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上岗就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以具体的训练课题细化职业能力模块,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和生  任谦  何晨阳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企业的学习与学校的学习交叉交替进行,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本文在简述"四化"特征的工学结合模式、"1223"结构的工学结合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办学平台、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三平台"的实施模式途径,并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