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8)
2023(5176)
2022(4232)
2021(4325)
2020(3330)
2019(7742)
2018(7811)
2017(12163)
2016(8401)
2015(9932)
2014(10668)
2013(9050)
2012(8370)
2011(7756)
2010(8157)
2009(6725)
2008(6377)
2007(6091)
2006(5342)
2005(4871)
作者
(21545)
(17631)
(17537)
(16954)
(11051)
(8454)
(8291)
(7050)
(6915)
(6676)
(6107)
(5857)
(5756)
(5705)
(5696)
(5661)
(5568)
(5359)
(5314)
(4981)
(4895)
(4574)
(4399)
(4363)
(4197)
(4188)
(3860)
(3857)
(3840)
(3810)
学科
教育(21003)
管理(14941)
(14214)
经济(14185)
中国(12772)
理论(10893)
教学(10826)
(9694)
(8299)
(7825)
企业(7825)
学法(6135)
教学法(6135)
(5542)
(5424)
学理(5309)
学理论(5309)
学校(5252)
(5193)
(4868)
技术(4734)
高等(4584)
(4451)
思想(4444)
政治(4402)
研究(4144)
思想政治(4137)
政治教育(4137)
治教(4137)
德育(4110)
机构
学院(102536)
大学(99789)
研究(39800)
教育(31507)
(26161)
师范(25945)
管理(25712)
科学(24979)
(24215)
技术(24119)
职业(23949)
(23880)
经济(22770)
中国(21906)
师范大学(21131)
理学(20975)
(20865)
理学院(20543)
管理学(19787)
管理学院(19572)
(19108)
研究所(19053)
职业技术(17022)
(16972)
技术学院(16835)
中心(16559)
北京(16147)
(15154)
(14719)
业大(14093)
基金
项目(63145)
研究(56697)
科学(48932)
教育(37415)
基金(36757)
(31799)
国家(31284)
(29622)
编号(29097)
社会(28341)
成果(27089)
(26611)
社会科(26213)
社会科学(26206)
课题(25455)
科学基金(24653)
(22353)
基金项目(18130)
规划(17023)
项目编号(16802)
重点(16570)
(15552)
(15441)
研究成果(15180)
(15011)
资助(14916)
(14723)
(14026)
自然(13885)
(13828)
期刊
教育(60415)
研究(39502)
中国(37102)
(29441)
经济(29441)
职业(19093)
学报(17025)
技术(16873)
(15376)
大学(13508)
科学(12954)
技术教育(12536)
职业技术(12536)
职业技术教育(12536)
(11090)
学学(10788)
农业(10411)
管理(9119)
(9021)
论坛(9021)
高等(6596)
成人(6524)
成人教育(6524)
职教(6439)
图书(6283)
(6186)
(5952)
金融(5952)
高等教育(5584)
(5531)
共检索到170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兴富  张小军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始终是推进高职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识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高职学生先进的课程计划应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坚持通识教育课程的构建要树立全人教育观、彰显文化功能、以学生为根本、评价开放多元、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原则;汲取国内外通识教育的实践经验;建立认知结构合理、文理渗透融合、公共基础奠基、体现职业素养、适应社会生活、人化校园环境的高职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鲍贤杰  
在高职院校中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对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必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从遵循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建设与环境优化相互渗透,综合体现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扬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文章以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对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梁京  蓝鹰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识教育实现的载体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海外通识教育开展时间较早,因此课程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国内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课程比重较小,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不尽合理,课程管理水平不高等不足。为此,加强通识教育,构建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提高对通识教育本质的认识,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在厘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育一支优秀的通识教育教师队伍,才能使够建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志刚  
通识教育应该是存在于校内的大众教育、自由教育、开放式教育。方法论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的规划中必不可少。通识教育是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体认与回归。在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价值和决定性作用。根据通识教育的首倡者——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ckArd)的观点,通识教育是"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珺  
中美高校课程体系差异主要体现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校的实践证明,通识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维思维模式和研究能力方面都有着诸多裨益。文章通过对美国几所著名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并与我国著名高校进行对比,认为我国一些著名高校虽然进行了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但还远不成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向平  
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不满足于高技能目标下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将改革的目光转向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素质"提升的层面。高职界关于素质培养的讨论与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在通识教育以及通识类课程建设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但长期强调专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风气延续至今,要创设一种全新的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职教新模式并非易事,就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及其通识课程改革来说,就面临着诸多困难,改革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勇  魏可媛  
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保障。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不到位、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不系统、课程管理不规范等,阻碍了地方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静  
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高校经过一百年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笔者选择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各分校通识教育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丹珏  郭欣  施庆  
相对于公办院校,从教育对象、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条件、政策保障和效果等方面论述了民办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的现状,重点介绍了我校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情况,对未来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展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平  刘莹  
【目的/意义】"成电方案"是电子科技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工科建设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要构建通识教育与(工程)领导力培养体系,打造通识教育升级版。【设计/方法】在介绍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商科类通识课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构建"成电方案"的四种方式: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优化修订课程大纲、分阶段实施教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论/发现】在具体的分类型、分阶段、跨学科探索实践中,构建具有鲜明工科特点的"工科+商业与企业管理"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惠敏  
大学普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冯惠敏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较为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高校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为由,急功近利地争设短线专业和实用学科,致使基础学科和人文教育进一步削弱。其结果,导致相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宜康  吴倩  
课程决策是所有类型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设计所需要的,高职教育决策不仅仅是方法与手段问题,更重要的是依据和原理问题。高职教育的课程决策取决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逻辑的二元性、技术课程的专业性、课程学习绩效的非线性、课程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艳  吴宝  
职业素质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是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规定学分,同时建立组织实施及保障系统,才能达到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桂霞  钟建珍  
从我国现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来看,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应明确其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并掌握以下原则:坚持课程设置的“三接轨”;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强调课程设置体系的开放性和个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