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7)
2023(5014)
2022(4161)
2021(4331)
2020(3448)
2019(7967)
2018(7708)
2017(12242)
2016(8447)
2015(10088)
2014(10662)
2013(9247)
2012(8611)
2011(7913)
2010(8345)
2009(6890)
2008(6610)
2007(5907)
2006(5401)
2005(5167)
作者
(19633)
(16218)
(16191)
(15931)
(10188)
(7793)
(7573)
(6429)
(6141)
(6134)
(5580)
(5447)
(5403)
(5252)
(5218)
(5172)
(5112)
(4883)
(4793)
(4688)
(4465)
(4102)
(3946)
(3938)
(3930)
(3744)
(3669)
(3623)
(3394)
(3321)
学科
教育(20620)
(17892)
经济(17838)
管理(15597)
中国(14221)
(12985)
财政(10529)
(10472)
理论(10166)
教学(9795)
(8642)
(8385)
企业(8385)
(7296)
(7295)
(6286)
方法(6057)
地方(5973)
学法(5524)
教学法(5524)
(5379)
数学(5171)
学校(5058)
数学方法(4976)
学理(4868)
学理论(4868)
技术(4761)
政治(4728)
思想(4660)
(4615)
机构
学院(103660)
大学(102751)
研究(38971)
教育(31008)
(29482)
经济(28460)
管理(26517)
(26210)
师范(26094)
(23778)
职业(22680)
科学(22545)
理学(22135)
中国(21820)
师范大学(21746)
理学院(21692)
管理学(21055)
(21035)
技术(21032)
管理学院(20823)
(19663)
(18706)
研究所(17545)
职业技术(16174)
中心(15937)
北京(15904)
技术学院(15348)
(14513)
(13813)
财经(13356)
基金
项目(61359)
研究(56397)
科学(48645)
基金(37708)
教育(37526)
(31417)
国家(30963)
社会(30512)
社会科(28278)
社会科学(28274)
编号(27930)
(27053)
成果(26034)
科学基金(25177)
(24799)
课题(24482)
(21662)
基金项目(18607)
规划(17130)
(16944)
重点(16372)
(16144)
项目编号(15691)
(15482)
资助(15065)
教育部(14242)
研究成果(14227)
(14148)
(13897)
(13862)
期刊
教育(58522)
研究(44247)
中国(37533)
(35920)
经济(35920)
职业(18411)
(18019)
技术(16133)
学报(13054)
技术教育(12212)
职业技术(12212)
职业技术教育(12212)
大学(11436)
科学(11322)
(10710)
管理(9587)
学学(8864)
(8287)
论坛(8287)
财经(7581)
农业(7089)
(6694)
金融(6694)
(6588)
高等(6484)
职教(6313)
(6006)
成人(5964)
成人教育(5964)
(5900)
共检索到173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振营   刘晓宁  
以生命教育为基石的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促进德技双馨的有效载体。聚焦高度是高职推进课程思政的起点,扎根深度是高职践行课程思政的支点,生成温度是高职落实课程思政的端点。“三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形成一种闭环运行的人才培养逻辑,以逐步攻破高职院校“重技轻育”的立德树人弊端以及生命立场缺失的教育异化桎梏,对接市场需求、关怀生命底色、助力德性潜质,以培养双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苗睿岚  薛晓阳  
生命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与实践层面的需求没有取得同步和一致。许多研究者用哲学领域的生命诠释代替教育领域生命教育的知识建构。生命教育需要确立自己作为学科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及满足实践化、课程化及可操作性的要求,避免与德育和心理教育产生严重重叠和冲突。作为独特的知识领域,生命教育应当主要定位于生命健康教育。但生命教育又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命的教育,也应通过与道德教育的结合,实现精神生命的教育和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禹石  孙军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理念的出发点,是课程思政价值的着力点,是课程思政培育的落脚点。经过"初步探索""政策导向"两个阶段的丰富和发展,进入"课程实践"阶段的"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出现"理论生疏,缺乏足够的应对准备""案例太少,缺乏参考的借鉴模板""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融入方法"等问题。高职院校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需要教师突破"理论生疏"的制约,加强思政知识的学习;突破"案例太少"的制约,广泛参考其他金课;突破"经验不足"的制约,努力掌握有效的方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顾华玉  
“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凝聚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来有效开展。同时需要结合课程专业的特质,才能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所以说,课程思政即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人身保险》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深入探索《人身保险》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洁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思政主题教育课程创新,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体验和感悟,实现了思政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与体验式学习的有机结合。本文围绕主题教育的意涵、体验式学习课程的结构特征展开讨论,从内容的选择、教学单元安排、课程实施、考核与评价以及安全等几方面对如何设计高职思政主题教育课程创新提供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正权  朱德全  王志远  
文章从发文年份、主要载文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三个维度对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展示了该领域研究的主题样态,主要聚焦在“本体论”“价值说”“体系论“”模式域”以及“行动阀”五个维度,集中涵盖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内涵探究、价值析厘、体系建设、模式探寻与路径设计等主题。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还需要在理论研究与研究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政策研究、评价研究和效果追踪研究等方面不断强化研究与拓展领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书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青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政治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呼之欲出。高校思政教育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内含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部署之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文章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基础,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希望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教学方法、过硬的师资队伍等方式方法对思政教育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创新,让课程思政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历久弥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淑慧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创新,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宗旨,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及持续推进,既是院校特点、育人目标与时代发展等校情、时情、势情内生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课程育人本质、新时代有效教学理论等认识论、课程论及方法论驱动的必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机制体系,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能力,构建匠心独具的思政元素教学融入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课程目标就是我们预期的课程结果,即期望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所能达到的状态"(徐国庆)严格地说,"三致"课程目标并非高职教育的专利,而是为所有教育所共有。1.致知。"致知"是基础性目标。知识是人们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思想政治的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往往依赖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没有将学科专业与思政内容将结合,从而导致两个学科在内容上没有做到有效整合。在现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方向上来看,应该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过渡,从而将多方面内容进行整合,促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文章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思路展开探讨,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以及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蕾  
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精神培育的载体,全面依法治国精神通过法治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的教育理念,当前如何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质量开展法治教育,同时又融合高职院校育人特色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法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大思政课”教学理念,从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软件与硬件多个维度利用好“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着手实施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慧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以课程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其动力源于理念认同和目标一致,其基础源于课程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课程思政的现实需求,为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提供了必要性;思政课程的引领性与容涵性、思政教师角色与教师师德的一致性、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成效为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提供了可能性。学科协同中的价值引领、队伍协同中的角色引领、教学协同中的示范引领是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颜丽  曹茂庆  
"课程思政"的应用实施是推进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动力之源,也是我国高职"三教"改革任务实施的行动指南,但随着"课程思政"的落实与推广,现阶段"课程思政"与教育主体、教材、教法、教学环境、考核机制等因素的融合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实问题与实践研究,构建"五三"课程思政模式,提出在"三教"改革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为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屏风  
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是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难题。目前,这一转化存在教学内容组织随意、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机械等问题。基于行动研究框架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依托三份实践教学方案,对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难题进行深入分析。数据显示,三份教案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有效推动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