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4)
2023(14359)
2022(12008)
2021(11343)
2020(9395)
2019(21388)
2018(21248)
2017(40169)
2016(22492)
2015(25611)
2014(25513)
2013(24264)
2012(21932)
2011(19587)
2010(19623)
2009(17246)
2008(16562)
2007(14459)
2006(12603)
2005(10959)
作者
(61623)
(50811)
(50434)
(48161)
(32445)
(24368)
(22981)
(19938)
(19380)
(18229)
(17485)
(17034)
(16171)
(16061)
(15702)
(15454)
(15258)
(15223)
(14594)
(14568)
(12740)
(12599)
(12234)
(11621)
(11562)
(11396)
(11393)
(11291)
(10279)
(10096)
学科
(80752)
经济(80666)
管理(65236)
(63288)
(53819)
企业(53819)
方法(35138)
数学(29472)
数学方法(29101)
中国(25090)
(23266)
技术(21055)
业经(20771)
(19394)
理论(18337)
(17561)
地方(17328)
农业(15671)
(14696)
教育(14538)
(13469)
技术管理(13219)
(13219)
贸易(13208)
(12782)
教学(12674)
(12608)
银行(12562)
(12501)
财务(12428)
机构
学院(304280)
大学(298910)
管理(120540)
(112807)
经济(110133)
理学(104501)
理学院(103355)
管理学(101530)
管理学院(100989)
研究(97383)
中国(70006)
(64143)
科学(61354)
(50395)
(47840)
(46299)
(45279)
业大(44775)
研究所(43768)
中心(43663)
(42293)
师范(41918)
财经(40665)
北京(40349)
技术(39156)
(37204)
(37041)
农业(35957)
(35778)
师范大学(33453)
基金
项目(210805)
科学(166017)
研究(160250)
基金(148603)
(128341)
国家(127157)
科学基金(110130)
社会(97510)
社会科(92130)
社会科学(92106)
(86293)
基金项目(79656)
教育(76751)
(71414)
自然(70841)
自然科(69239)
自然科学(69226)
编号(68240)
自然科学基金(67981)
资助(59621)
成果(54973)
课题(48216)
(47873)
重点(47431)
(45477)
(45254)
创新(43834)
项目编号(41584)
(39555)
大学(39527)
期刊
(122756)
经济(122756)
研究(88053)
中国(63716)
教育(51157)
学报(46078)
管理(45573)
(42628)
科学(42594)
(37191)
大学(35272)
学学(32606)
技术(32119)
农业(29913)
(23249)
金融(23249)
业经(21470)
经济研究(19196)
财经(19048)
图书(18089)
职业(17244)
科技(16911)
(16229)
(15975)
问题(15856)
(14895)
论坛(14895)
技术经济(14728)
理论(14343)
现代(13654)
共检索到439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伟文  葛惠民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前许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介绍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及其途径,通过创新教育进教学计划、进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现以规模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多途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强  
通过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细化落实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诸要素,对高职的教学观、人才素质观进行了分析,并介绍具体的工作做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包慧坚  韦云凤  
总结高职院校经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构建"1333"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相同类型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及文献资料查询等方法,调查分析高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为驱动,以"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1333"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骞  勾景秀  张彩霞  
经管类大学生是所有大学生创业中的最大源泉,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三创"能力展开调研,将相关信息及数据搜集、整理后汇总众多影响因素展开对比分析,探索构建三个维度能力模型,并就如何构建和完善"三创"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波  张晓雪  付学鹏  刘丽杰  孙婴宁  焦德志  
针对生物类专业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通过各种科技活动的实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现生物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利敏  杨悦梅  劳佳锋  
浙江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浙江智造。实现"浙江制造"转向"浙江智造",必须以高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急需面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的高素质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文章针对目前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精准、人才培养质量偏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及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的现状,提出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完善专综结合的培养体系、创新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建设合作共赢的实训基地、构建"1+X"育训协同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照香  刘哲  
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鸿  刘睿强  丁锦箫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通过分析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现状,突出电子信息特色,提出了产教对接发展思路,创建了"校企互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技术技能人才的本地化配置,成功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紧密互动,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黎海生  夏海英  宋树祥  
该文从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进,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等3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尝试。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将传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转变为多元协同合作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瑜  
本文从高职化学与生物技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与"学习情境式"教学,运用"工作化"实践训练方法,加强创新和创业教育,建立"主干专业+拓展专业"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同时提出应建立多种保障措施立体推进教学改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吕淑平  赵玉新  于立君  王辉  孙蓉  潘强  
以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全过程为指导思想,将人才培养方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构建了开放多元、产学研协同的集约化实践教学大平台;立足长远,创新制度与机制。形成以创新创业启蒙、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撑的工作模式,有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俊秀  马应魁  王瑾  殷培峰  李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个平台、5个模块、3条主线的"253"课程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童卫军  王志梅  叶志远  
结合新时期产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以"熟悉结构,懂工艺,会制作",并具有工匠精神的"设计工匠"为高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其既区别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也不同于一般职业院校的培养规格。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满足不同层级岗位需求、能力逐步递进的课程体系,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建立"双师结构"的师资梯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智勇  舒劲秋  王海洋  
针对学校教学环境未体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等问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构建了学习环境与企业工作场景类似、学习资源与企业真实项目类似、培养路径与职业发展过程类似、项目考评与企业绩效考评类似的软件类专业“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搭建“课内+课外”双贯通学习环境、开发“分方向、全周期”教学资源、创新“渐进式、项目化”培养方式、创建“专业型+技能型”教师工作室、实行“考核+激励”评价方法等,实现了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培养路径、考核评价的四重构,为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