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1)
- 2023(9138)
- 2022(7113)
- 2021(6847)
- 2020(5401)
- 2019(12650)
- 2018(12939)
- 2017(23647)
- 2016(13798)
- 2015(16027)
- 2014(16769)
- 2013(15297)
- 2012(13405)
- 2011(11910)
- 2010(12373)
- 2009(10685)
- 2008(10624)
- 2007(9609)
- 2006(8487)
- 2005(7919)
- 学科
- 济(48287)
- 经济(48236)
- 管理(34167)
- 业(31009)
- 企(25166)
- 企业(25166)
- 方法(20686)
- 数学(17999)
- 数学方法(17431)
- 中国(16618)
- 农(15361)
- 理论(13884)
- 教学(12622)
- 业经(12406)
- 教育(11135)
- 农业(10044)
- 财(9952)
- 地方(9452)
- 学(9295)
- 制(9183)
- 技术(8412)
- 学法(8184)
- 教学法(8184)
- 发(7596)
- 银(7591)
- 银行(7572)
- 体(7343)
- 贸(7311)
- 贸易(7301)
- 行(7177)
- 机构
- 学院(183491)
- 大学(175210)
- 管理(63830)
- 济(62016)
- 经济(60200)
- 研究(56296)
- 理学(53637)
- 理学院(53020)
- 管理学(51434)
- 管理学院(51115)
- 中国(42560)
- 京(38363)
- 科学(35350)
- 江(31374)
- 财(29600)
- 技术(29422)
- 所(28361)
- 农(27860)
- 范(27504)
- 师范(27223)
- 职业(26907)
- 中心(26367)
- 业大(25652)
- 州(25585)
- 研究所(25344)
- 北京(24324)
- 财经(22779)
- 农业(21369)
- 师范大学(21112)
- 院(20728)
- 基金
- 项目(115518)
- 研究(91405)
- 科学(89297)
- 基金(76455)
- 家(65288)
- 国家(64671)
- 科学基金(55538)
- 社会(51891)
- 省(50287)
- 社会科(48823)
- 社会科学(48809)
- 教育(48365)
- 编号(42694)
- 划(40890)
- 基金项目(39123)
- 成果(35214)
- 自然(34826)
- 自然科(34057)
- 自然科学(34053)
- 自然科学基金(33377)
- 资助(32552)
- 课题(31763)
- 年(27400)
- 重点(27095)
- 发(25117)
- 项目编号(24957)
- 创(24387)
- 部(24172)
- 规划(23536)
- 性(22857)
- 期刊
- 济(73624)
- 经济(73624)
- 研究(53351)
- 中国(46662)
- 教育(43326)
- 农(26990)
- 学报(26490)
- 管理(25521)
- 技术(24673)
- 财(24249)
- 科学(23290)
- 大学(20935)
- 学学(18703)
- 农业(18277)
- 职业(17161)
- 融(15446)
- 金融(15446)
- 业经(13800)
- 图书(13117)
- 经济研究(11341)
- 技术教育(11243)
- 职业技术(11243)
- 职业技术教育(11243)
- 坛(10818)
- 论坛(10818)
- 财经(10812)
- 业(10087)
- 书馆(9441)
- 图书馆(9441)
- 经(9362)
共检索到283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工学结合 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别同玉 韩永红 张艳军
针对江苏医药经济发展趋势,围绕医药市场对药学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进行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3对接、4一体、5结合"的"34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施方略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
高职 药学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敏 李宏伟 杨长春 牛陆风 于葵
由于冶金技术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依托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力量,共同培养人才,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介绍了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冶金技术专业人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指出了此种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克泉 彭泽立 李洁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围绕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类型特征,构建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工作室教学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黎森 王娜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目前,工学结合是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文章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阐述了工学结合理念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作用,并具体阐释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爱武
高职本科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不是简单的"3+1",也不是应用本科的"转型",而是"全职业化"过程的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文章就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情况进行了阐述,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关键词:
高职本科 自动化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晓梅
本文结合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对家政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所进行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课堂教学——实践实训——带薪实习循环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 家政服务 职业技能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文平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做中学,做中教"和能力培养职业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习的过程与生产和产品加工的过程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伟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长效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和生 任谦 何晨阳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企业的学习与学校的学习交叉交替进行,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本文在简述"四化"特征的工学结合模式、"1223"结构的工学结合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办学平台、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三平台"的实施模式途径,并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中职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佘德琴 顾绘 孙正国 沈建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园艺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最为活跃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园艺业人才。在"前校后园,校岗直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学校与园区深度合作平台,把人才培养的部分环节和内容放到园区,利用园区的生产性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并且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打造"双师"队伍、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举措,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邦曜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发展,工学结合将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