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6)
2023(5767)
2022(4852)
2021(4673)
2020(3949)
2019(8744)
2018(8554)
2017(14406)
2016(9160)
2015(10954)
2014(11425)
2013(10292)
2012(9660)
2011(8815)
2010(9247)
2009(7947)
2008(7605)
2007(7073)
2006(6379)
2005(5882)
作者
(26502)
(21952)
(21610)
(20811)
(13826)
(10488)
(10024)
(8725)
(8707)
(8187)
(7567)
(7458)
(7230)
(7219)
(7138)
(6850)
(6803)
(6558)
(6514)
(6212)
(5967)
(5670)
(5438)
(5417)
(5120)
(5091)
(4968)
(4772)
(4714)
(4666)
学科
管理(23566)
(22760)
经济(22712)
(18815)
(15981)
企业(15981)
中国(12835)
教育(11474)
(10042)
理论(9850)
(8577)
教学(8087)
(7965)
技术(7409)
(7249)
方法(7061)
(6942)
业经(6118)
(5939)
银行(5913)
地方(5884)
(5670)
制度(5667)
(5650)
学法(5377)
教学法(5377)
学校(5345)
研究(5324)
数学(5261)
农业(5176)
机构
学院(121430)
大学(114400)
研究(44143)
管理(37597)
(35942)
经济(34391)
理学(30765)
中国(30453)
理学院(30309)
管理学(29437)
管理学院(29229)
科学(27422)
(26251)
技术(25733)
职业(24750)
(23670)
(23271)
(23044)
研究所(20835)
(20244)
中心(20066)
师范(19976)
(19852)
教育(19608)
业大(18384)
(18111)
农业(17975)
职业技术(17595)
(17310)
技术学院(17271)
基金
项目(75707)
研究(61581)
科学(58801)
基金(48363)
(42280)
国家(41759)
教育(35688)
(34590)
科学基金(34354)
社会(33004)
社会科(30745)
社会科学(30742)
编号(29663)
(29191)
成果(24791)
课题(24695)
基金项目(24671)
自然(21718)
自然科(21231)
自然科学(21217)
(20994)
自然科学基金(20812)
资助(19827)
重点(18559)
(16988)
规划(16982)
(16702)
项目编号(16653)
(16334)
(16010)
期刊
(48037)
经济(48037)
教育(40747)
中国(40693)
研究(38007)
学报(21240)
(21160)
技术(19551)
职业(19367)
科学(17400)
(16196)
大学(15879)
管理(15176)
学学(14358)
农业(13735)
技术教育(13195)
职业技术(13195)
职业技术教育(13195)
(11323)
金融(11323)
(10256)
论坛(10256)
业经(8033)
(7957)
图书(7939)
财经(7200)
(6899)
(6536)
职教(6483)
经济研究(6416)
共检索到202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朝川  石爱民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体系是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保障高职学生具备预期的职业能力目标,保障人才培养符合行业标准、学校标准、企业标准,由学校、行业、企业联合组成测评团队于每学年根据学生应当掌握的职业能力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能力测验与评价的体系。这种测评体系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够符合"三个标准"、发挥"四个自主"、"四个保障"和"四把标尺"的作用。但作为一种考评体系,如何发挥其公平性、科学性仍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陆红  
基于高职生职业倾向测评基础上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作为就业特色工作项目,将职业测评理论和技术与高职生就业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实现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提高就业指导的科学化。本文阐述了职业测评体系的形成,重点论述了体系构成要素、体系结构等,描述了高职生职业倾向测评实施方法的具体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新安  
文章在厘清职业基本素养概念以及职业基本素养评价意义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体系建构过程所要处理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特点以及测评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小惠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阐述了高职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讨论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严亚  
高职学生广告策划实训体系的构建必须来源于职业能力体系。职业能力体系的生成,必须与行业岗位技能标准密切相关。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为职业能力体系的生成奠定了现实的理论基础,工作过程知识进而为职业能力体系与行业岗位核心技能标准的衔接提供了现实依据。基于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广告策划职业能力体系生成思路可推动实现高职学生在读期间系统掌握岗位核心技能的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志纯  刘必千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需要,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把握科学性、指向性、激励性、动态性、操作性评价原则,构建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环境建设、社会声誉五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与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清香  平先秉  
分析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区别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莹  
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有利于高职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从高职生创新意识、现实创造能力、创造潜能方面,以创新能力教学评价为导向,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改革课程评价办法,运用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从而激励高职生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正席  岳文喜  杨文清  
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高职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职业素质越高,就业和职业发展就越好,根据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当前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在其他职业素质方面,确存在许多缺失,而弥补这些缺失仅通过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拓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静容  
本文以高职生的公关能力为切入点,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解析高职生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的综合公关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焱良  周原宇  
着眼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前沿,紧跟科技革命和智能经济步伐,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规律、高职学生成人成才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坚持职业关怀、多元互补、动态开放、客观科学的原则,匹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构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践行能力、竞合能力、创业能力五环相扣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系模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吕生禄  
中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思想一经提出,即成为我国外语界、考试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议题。它不仅反映出当下国家对外语教育和外语测评新的理念和方略,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外语教育和外语测评实践的现实诉求。本文从测试需求调研、测试行为规范、测评专业机构、外语能力标准、题库建设、协作交流机制、质量评估体系和测评人员测评素养等八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并就中国外语测评提出几点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勇  段保才  
本文通过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类高职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佳  
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新的历史任务。阐述了创新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知识、思维、实践;提出了注重研究过程、培养发散思维、设疑置问的教学方法和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艳珍  张少兰  
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高职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的现实需求。因此我们要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培育"校企文化对接"的教育环境,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效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