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5)
2023(5794)
2022(4708)
2021(4773)
2020(3574)
2019(8539)
2018(8567)
2017(14206)
2016(8888)
2015(9951)
2014(10368)
2013(8734)
2012(7726)
2011(6975)
2010(7152)
2009(5862)
2008(5564)
2007(4670)
2006(4283)
2005(3873)
作者
(18465)
(15273)
(14991)
(14911)
(9661)
(7214)
(7195)
(6229)
(5745)
(5531)
(5214)
(4992)
(4899)
(4846)
(4790)
(4768)
(4737)
(4535)
(4503)
(4433)
(4172)
(3704)
(3679)
(3583)
(3557)
(3539)
(3465)
(3318)
(3087)
(3081)
学科
教育(20057)
(18716)
经济(18680)
管理(16444)
中国(14743)
(12988)
(11263)
企业(11263)
理论(9528)
教学(9429)
(7868)
(7046)
(6600)
(6320)
业经(6179)
(5620)
技术(5449)
体制(5379)
学法(5322)
教学法(5322)
(5207)
银行(5202)
(5135)
金融(5135)
(5088)
学校(4998)
(4989)
方法(4982)
学理(4635)
学理论(4635)
机构
学院(101470)
大学(98692)
研究(37397)
(32556)
经济(31599)
教育(30144)
管理(29201)
(24757)
师范(24664)
理学(24657)
理学院(24291)
管理学(23784)
管理学院(23564)
职业(22703)
(22467)
中国(21839)
师范大学(20387)
技术(20077)
科学(19453)
(18431)
(17375)
(17200)
职业技术(16083)
中心(15717)
研究所(15549)
北京(15127)
技术学院(14734)
(13712)
(13601)
财经(13585)
基金
项目(62361)
研究(59740)
科学(51401)
基金(39705)
教育(38242)
社会(34054)
(32561)
国家(32051)
社会科(31843)
社会科学(31839)
编号(29252)
科学基金(27339)
(27278)
成果(26280)
(24689)
课题(24558)
(21887)
基金项目(19984)
规划(18091)
(17042)
项目编号(16714)
重点(16234)
(16135)
(15941)
(15189)
教育部(15094)
(14990)
资助(14672)
研究成果(14468)
(14334)
期刊
教育(57215)
研究(43524)
(37548)
经济(37548)
中国(34253)
职业(18452)
技术(15782)
(14186)
技术教育(12217)
职业技术(12217)
职业技术教育(12217)
管理(10653)
学报(9961)
大学(9531)
科学(9300)
(9287)
(8658)
金融(8658)
(8590)
论坛(8590)
学学(6985)
财经(6950)
职教(6415)
(6188)
高等(6163)
业经(6160)
(6113)
经济研究(6108)
成人(5979)
成人教育(5979)
共检索到166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龙  陈鹏  
高职生源困境逐渐由数量困境变为质量困境,优质的生源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起点,也是优质高职院校创办的支撑。然而,受制于传统文化观念的阻隔、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的割裂以及考试招生制度的失效,优质生源供给严重受阻。因此,需要以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为视角实现生源供给侧改革,通过观念衔接、课程衔接与制度衔接增加高职生源改革的动力供给、教育供给与制度供给,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生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龙  陈鹏  
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接续。然而,囿于两者间的"异质排斥",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接续存在诸多困厄,主要表现为两者接续的制度体系不完善、接续的驱动力不足以及接续的运行机制不畅。破解这些困厄,需要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之间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的前置、评价认证的互通以及教育本质的回归,变"孤岛"为接续统筹整体,完善接续制度体系;通过共建共享与生源培养,变资源匮乏为资源共享,提升接续驱动力;通过明确职责与跨界协同,变排斥为协同合作,通畅接续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珂  
从1997年开始,新加坡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其中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课程结构、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推出"高才教育整合计划"、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等。这次改革体现了精英主义教育思想,遵循渐进主义的改革思路,实践了双语教育政策,并表现出重视核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课程的灵活性等特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家永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芬兰在 世纪 作者认为芬兰的高中教育改革从国际比较来看进行得非常激进和彻底!值得关注 文章从弹性学制模块课程短学期无年级授课选修课程学生指导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铁柱  杨贵硕  马强  
"4+1"组训模式是新时期我军生长军官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即先在军队学历教育院校或地方高校完成4年的本科学历教育,再到任职教育院校完成1年的初级任职教育。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院校对两者衔接界定不清晰,在各自专业、课程、教师队伍等方面不能实现无缝衔接,造成了教育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产生了边界衔接上的矛盾。笔者在对军队生长军官成长过程中两个教育边界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就两个教育的衔接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理连  
推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其中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包括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横向与产业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教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构成要素。同时,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等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重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和平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要求。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仙乐  
本文从衔接形式、衔接内涵、衔接方式三个角度,提出构建高职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的构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爱英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1期中撰文,归纳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关文件,概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点诉求。按发文时间顺序,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政策文件主要有:1.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第一个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优先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文件。2.1993年中共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爱英  
本文归纳了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关文件,简单概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点诉求。指出,讨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首先是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在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情况下,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无法正常完成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五一  
本文认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高职的衔接,一体化设计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3+2"分段式或"5年一贯制"培养模式,通过学分制管理,淡化选拔机制,实现中、高职的直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克明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和高中后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是21世纪相当长时期我国人力结构和教育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关键环节,它的发展关系到行业和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绘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和义务教育加快普及,在国家宏观计划和相关政策的作用下获得快速发展。2015年底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正式出台,其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在于将高中阶段教育从"基本普及"提升为"普及",要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历史地看,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大致有"双重任务说"、"育人说"、"复合性质说"与"大学预科说"。这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教育-人-社会"的整全视角来看,普通高中教育应该是回归、坚守教育本性的"育人"教育,是以"六维四级"人才标准统摄人的发展的教育,是适应并引领社会发展的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丹  徐永良  
新经济浪潮到来之际,我国面临高技术人才地域和行业分配不均等、缺乏领军人物等问题,而培养人才的大学生教育实践性不足、高职院校生源也比较缺乏,势必要求二者的有效衔接,在政策层面以制度体系衔接,在法律层面以法规落实衔接,在社会层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和成才观,来培养出大量复合型、高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