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
2023(1751)
2022(1621)
2021(1545)
2020(1342)
2019(3047)
2018(2811)
2017(4524)
2016(3378)
2015(4385)
2014(4665)
2013(3877)
2012(3483)
2011(3058)
2010(3329)
2009(2350)
2008(2161)
2007(1893)
2006(1571)
2005(1374)
作者
(7978)
(6476)
(6442)
(6191)
(4140)
(3161)
(3068)
(2632)
(2599)
(2546)
(2342)
(2335)
(2223)
(2168)
(2109)
(2078)
(2011)
(1997)
(1949)
(1936)
(1889)
(1783)
(1732)
(1664)
(1539)
(1504)
(1498)
(1492)
(1483)
(1458)
学科
教学(6704)
(6299)
管理(6051)
理论(5687)
中国(5401)
(5268)
经济(5261)
教育(5121)
学法(4800)
教学法(4800)
(4796)
企业(4796)
学理(4346)
学理论(4346)
技术(4014)
学校(3335)
(2637)
方法(2566)
职业(2430)
研究(2386)
高等(2247)
数学(2076)
数学方法(2012)
职业技术(1999)
农业(1911)
(1881)
劳动(1881)
技术学校(1854)
高等职业(1842)
政治(1691)
机构
学院(42425)
大学(32667)
职业(15774)
技术(14030)
职业技术(11642)
技术学院(11434)
研究(11413)
管理(10751)
(10003)
经济(9598)
理学(9057)
理学院(8953)
管理学(8658)
管理学院(8612)
(7821)
(7318)
科学(7261)
教育(7178)
(6978)
师范(6886)
(6312)
(6161)
(6041)
中国(5901)
业大(5593)
研究所(5499)
师范大学(5076)
中心(4790)
农业(4774)
北京(4618)
基金
项目(26501)
研究(25006)
科学(20240)
教育(17065)
(14832)
基金(13995)
编号(13878)
课题(11822)
(11524)
(11445)
社会(11444)
国家(11252)
(10840)
成果(10786)
社会科(10583)
社会科学(10581)
科学基金(9424)
规划(7970)
基金项目(7389)
项目编号(7136)
重点(7027)
(7007)
(6724)
(6722)
(6714)
研究成果(6390)
年度(6350)
(6122)
(6062)
资助(6030)
期刊
教育(22670)
中国(15645)
职业(12006)
(10279)
经济(10279)
研究(10129)
技术(9846)
技术教育(7682)
职业技术(7682)
职业技术教育(7682)
学报(5361)
(5328)
(4915)
论坛(4915)
大学(4254)
职教(4119)
科学(4109)
管理(4106)
农业(3930)
学学(3729)
(3308)
成人(3088)
成人教育(3088)
高等(2635)
(2427)
高等教育(1973)
财经(1819)
科技(1787)
(1780)
业经(1715)
共检索到61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佩华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平淡和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职业岗位基础来分析,在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通识基础上的基本(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次入职的择业能力等方面,高职学生存在着诸多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和择业能力三个方面来制定措施、加强培养,提高其就业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琦斐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期对提高高职生就业率和做好就业推荐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门保全  王磊  赵杨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容之一就是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这一时代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应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构建并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与社团文化实践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实训与顶岗实习,才能真正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具有一定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农业人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建如  邓峰  
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2年高职教育调查数据,对高职院校校内培养和校外顶岗实习在增强高职生就业能力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于低年级学生;高职院校非毕业年级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同校内培养有很大关系,而毕业年级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与他们参与的校外顶岗实习有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小锋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具体对策包括建立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拓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活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民  
近年来高职生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问题,职业自我效能理论能对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高校应根据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增强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束梅玲  
职业院校就业能力的培养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IT类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针对高职院校IT类学生就业能力综合测试数据,分析就业能力纵纬度因素与横纬度因素,构建IT类学生就业能力模型,从而廓清了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给出了将IT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本方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就业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敏敏  
培育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对学生就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基础。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生就业力养成契合度高,高职院校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利用现代学徒制平台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皮洪琴  
社会能力水平的高低于高职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在加强对高职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社会能力的培养。本文对高职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阐述了高职生社会能力的内涵、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的原则、培养的策略及其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新景  
文章针对高职教育所面临的困难,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要求,提出了加强高职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发展思路,并通过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对核心能力的培养思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伍学雷  
在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进行文献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解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五条有效策略,以期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罗来根  余敏燕  彭小剑  
在供给侧背景下,通过对企业岗位相关负责人访谈,制定高职物流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高职物流学生自评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运用SPSS软件对高职物流学生就业能力供给侧匹配程度进行T检验,发现高职物流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物流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供给侧视角,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考核以及就业指导培训四个方面提出高职物流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宝成  何万丽  
通过对宁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发现致使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力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适应岗位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职业核心能力欠缺。本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快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黎明  倪焕敏  
行业性高职院校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本文分析了行业性高职院校加强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根据行业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提出建立科学的就业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创品牌显特色,获得优势资源的聚焦;引企业深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链等加强行业性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旨在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而行(企)业高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结构性矛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志良  刘燕  孙静华  
近年来,就业导向、能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最强音,结合行业性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发展的特殊要求,专业建设过程中更加需要侧重的是学生就业岗位的针对性,注重的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发展,包括岗位晋升的能力以及领域内转岗的能力。本文根据目前行业性高职院校还没有切实将学生的就业能力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这一现状,结合能力发展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契合点,从专业建设的目标、过程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其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可发挥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