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0)
2023(11381)
2022(10228)
2021(9866)
2020(8258)
2019(19097)
2018(18933)
2017(36669)
2016(20546)
2015(23228)
2014(23630)
2013(22945)
2012(21232)
2011(19093)
2010(19309)
2009(17143)
2008(16405)
2007(14277)
2006(12522)
2005(11008)
作者
(58200)
(48032)
(47626)
(45744)
(30907)
(23048)
(21782)
(19031)
(18382)
(17486)
(16492)
(16083)
(15308)
(15270)
(14942)
(14936)
(14728)
(14340)
(13811)
(13665)
(12032)
(12012)
(11568)
(10974)
(10947)
(10802)
(10771)
(10575)
(9760)
(9630)
学科
(72768)
经济(72685)
管理(57516)
(53734)
(44662)
企业(44662)
方法(33817)
数学(29203)
数学方法(28781)
(21258)
中国(20176)
(19394)
(16614)
业经(16490)
地方(15543)
理论(14868)
(14620)
(14098)
贸易(14093)
农业(13905)
(13701)
技术(13343)
教育(12932)
(12725)
(12500)
(12128)
财务(12064)
财务管理(12045)
环境(11834)
企业财务(11405)
机构
学院(284383)
大学(279338)
管理(112758)
(106823)
经济(104058)
理学(97525)
理学院(96425)
管理学(94739)
管理学院(94244)
研究(94228)
中国(67939)
(60176)
科学(59179)
(49382)
(47706)
(44659)
研究所(43458)
中心(42584)
(42418)
业大(41817)
财经(39190)
(39123)
师范(38796)
北京(38388)
技术(35909)
(35639)
农业(34846)
(34763)
(34444)
师范大学(31164)
基金
项目(193793)
科学(151603)
研究(146752)
基金(136818)
(118157)
国家(117088)
科学基金(100253)
社会(87465)
社会科(82605)
社会科学(82585)
(77843)
基金项目(72784)
教育(70002)
自然(65911)
(65589)
自然科(64317)
自然科学(64301)
编号(63307)
自然科学基金(63126)
资助(57160)
成果(51897)
课题(44729)
重点(43551)
(42777)
(41532)
(40358)
项目编号(38344)
创新(37360)
科研(36748)
教育部(36554)
期刊
(118448)
经济(118448)
研究(83861)
中国(56847)
教育(43846)
学报(42594)
管理(40310)
(40151)
科学(39371)
(35207)
大学(31979)
学学(29740)
农业(28441)
技术(27472)
(24129)
金融(24129)
业经(19610)
财经(17909)
经济研究(17842)
图书(16265)
(15118)
问题(14811)
理论(14243)
职业(14182)
(14179)
科技(13655)
实践(13300)
(13300)
(13194)
论坛(13194)
共检索到413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艳双  徐大真  
采用学习倦怠问卷对705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轻度倦怠的检出率为28.94%,中度倦怠的检出率为17.02%,高度倦怠的检出率为7.94%,学习倦怠的累积检出率为53.9%;总体来说,学习倦怠在性别、学校、独生与否、家庭居住地、学习成绩、选择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学习倦怠检出率及各统计变量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干预,从而构建良好的高职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山平  
研究发现,当前高职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为降低高职生学习倦怠水平,建议采取以下五方面对策:对高职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增强高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删减理论课,增加实训技能课,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严格学生管理,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丽欣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高职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为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在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及总分上发现了不同地域、是否独生和年级的显著差异。建议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艳双  徐大真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构,高职生的学习投入问题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帮助其缓解学习倦怠状况。采用学习投入问卷对705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农村生源的学生学习投入度更高;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其学习投入度越高;依个人兴趣选择专业的学生其学习投入度越高;专业满意度越高的学生其学习投入越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静  
高职生在学业中表现出缺乏学习热情、思维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学业倦怠现象,本文通过优化认知结构,重新定位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习意志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心理倦怠,以促进高职生的学业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玲  陈家麟  
中职班主任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对班主任自身的成长,学生的进步以及中职教育的发展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分析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根源,寻找缓解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预防和缓解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上,社会的重视是前提,学校的关怀是保障,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基础,完善自我调节机制是关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山平  
为了解高职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本文对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409名在校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二分之一的高职生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在量表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性别上,男女生学习倦怠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上,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学习倦怠差异不显著;在生源地上,从县城以上地区来的学生学习倦怠最突出,情绪最低落;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学习倦怠,情绪更为低落;在专业上,不同专业的高职生学习倦怠无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秋霞  
目前,高职学生学习懈怠现象较普遍,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落空。本文试图通过教与学、学校和社会等环境分析,对学生学习懈怠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三个建立一个转变,即:建立情商教育,建立CDIO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转化学风校风、营造学习乐土的相应对策,期望对解决高职学生学习懈怠现象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月琴  吴涛  
学习倦怠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影响、学业压力过重、个体自身因素等。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习就业,而且有害身心健康,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改善学习环境,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学生人格,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消除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激发他们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春胜  
对杭州4所高职院校788名学生为样本的调查表明,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之间具有内在的关系。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大二阶段的学生;高职学生学业倦怠情况在学科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文科学生厌学情况尤为明显。要重视高职学生学业倦怠情况,关注大二学生群体,注重课程设置改革,提升他们学业成就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耀生  
全国高中毕业生人数开始逐年下降,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江苏开始试点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分类招生、注册入学等重大政策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及时应对生源危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分析现状、破解难题、探索新路、应对挑战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目前江苏高职院校生源状况及其特点,理性地提出了实用、具体、可操作的对策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德强  陈学工  
高职学生辅导员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成长进步会产生严重影响。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和成因,提出了从个体、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干预的对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谢辉  徐萍  
保险公司的员工工作倦怠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以及个人成就感消减等三个方面。工作倦怠一旦普遍发生就将对保险公司乃至保险业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应分析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层面的因素去着手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保证保险公司员工队伍的士气提升,确保保险业做大做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银军  
本文通过研究高职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分析职业倦怠形成原因,探讨应对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以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了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高职院校依托"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成就感和专业认同感;构建现代教学育人体系,提高教学内容实践性;构建高水平竞赛和实训平台系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