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7)
- 2023(7775)
- 2022(6539)
- 2021(6262)
- 2020(5191)
- 2019(11385)
- 2018(11167)
- 2017(19429)
- 2016(11163)
- 2015(12910)
- 2014(12633)
- 2013(11490)
- 2012(10552)
- 2011(9463)
- 2010(9846)
- 2009(8498)
- 2008(8196)
- 2007(7675)
- 2006(6639)
- 2005(5674)
- 学科
- 管理(34542)
- 业(32221)
- 企(28975)
- 企业(28975)
- 济(28776)
- 经济(28734)
- 技术(16672)
- 中国(12369)
- 技术管理(11576)
- 理论(11561)
- 教育(11489)
- 制(10582)
- 教学(9652)
- 农(9533)
- 方法(9527)
- 业经(8904)
- 财(8813)
- 学(8436)
- 体(7457)
- 银(7322)
- 银行(7287)
- 行(6986)
- 数学(6933)
- 数学方法(6766)
- 融(6647)
- 金融(6640)
- 地方(6624)
- 研究(6461)
- 学法(6363)
- 教学法(6363)
- 机构
- 学院(146062)
- 大学(138375)
- 管理(51589)
- 研究(50040)
- 济(48318)
- 经济(46747)
- 理学(43415)
- 理学院(42892)
- 管理学(42017)
- 管理学院(41737)
- 中国(34552)
- 科学(30863)
- 京(30212)
- 技术(26298)
- 江(25669)
- 所(25159)
- 农(24949)
- 财(23624)
- 职业(22877)
- 研究所(22781)
- 中心(22299)
- 业大(21619)
- 范(20921)
- 师范(20631)
- 州(20240)
- 农业(19397)
- 院(19087)
- 北京(18908)
- 财经(17693)
- 省(17507)
- 基金
- 项目(97565)
- 研究(77662)
- 科学(76369)
- 基金(63981)
- 家(56042)
- 国家(55430)
- 科学基金(47105)
- 省(44665)
- 社会(44596)
- 社会科(41924)
- 社会科学(41913)
- 教育(40482)
- 划(36185)
- 编号(34545)
- 基金项目(33623)
- 自然(29167)
- 自然科(28570)
- 自然科学(28555)
- 成果(28488)
- 自然科学基金(28061)
- 课题(27381)
- 创(26947)
- 资助(24398)
- 创新(23985)
- 重点(23112)
- 年(22822)
- 发(21608)
- 项目编号(20582)
- 部(20230)
- 规划(20129)
共检索到229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清香 平先秉
分析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区别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能力 体系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培凌
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利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实现人才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应该自觉地肩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断深入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玉
培育高职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进行体制上的反思,让高职归位,传承文明、探索新知、创新文化、培育英才;其次,在教育理念上必须坚决反对反智主义教育观;再次,必须克服知识板块论和知识中心主义教育观的局限性,真正把大学看作一个探究的场所,而不是一个名利场、驯马场;再其次,必须克服过于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创设菜单式的自主成才培养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求学、求知和创新的激情;最后,必须改革现行高职内卷化的教学模式,提倡发散式的、开放式的、探索式的、启发式的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生 创新能力 培养机制 问题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佳
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新的历史任务。阐述了创新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知识、思维、实践;提出了注重研究过程、培养发散思维、设疑置问的教学方法和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 实践教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黎 杨琳芳
深入电子行业企业调研,开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按照工作岗位定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化、课程体系形成的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课程以及在每门专业课程中设置职业能力拓展项目,并组织各种创新小组科技活动,保证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莹
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有利于高职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从高职生创新意识、现实创造能力、创造潜能方面,以创新能力教学评价为导向,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改革课程评价办法,运用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从而激励高职生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高职生 创新 意识与能力 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锦冲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完善平台、组织培训、加强评价,真正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亟待形成明晰的思路和可操作办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学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之一。从科研管理部门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结合科研项目、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等多种途径,将科技创新贯穿于高职教育始终。
关键词:
高职 科研管理 学生 创新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小惠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阐述了高职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讨论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能力 评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花玲 仇国芳 王俐 王琳
个绍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近期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重点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改革方案、建设研究型课程、组织精品课程大讲堂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小青
学生的个性发展关乎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6个方面的创造性个性入手,认真分析和认识高职学生创造性个性特征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努力克服社会教育观念、学校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环境等3个方面对学生个性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现实制约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构建有利于实施创新个性培养的高职教育体系,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创新教育 个性培养 能力提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国强
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春梅
"大国办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思路。探讨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并提出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主要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桑椹
当前高职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一部分,就业压力巨大。创业能够带动就业,不但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文章指出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创业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人的多位一体培养体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曌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内涵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分为外部保障体系与内部保障体系,其参与主体多元、体系结构复杂、运行机制繁多,需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设计体系运行机制并监督保证体系运行效率,需要重新布置体系管理格局并明确各级主体的责权利,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制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质量标准并实时监测评估。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各主体上下配合及内外协同程度,构建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教育管理部门承上启下、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